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自从杀了夏侯渊之后,他的感觉就相当好,不光他有,他还想把他的自信灌输到每个士兵的心田里。

刘备慨然说道:“曹操虽然亲自赶来,也无能为力了,汉中肯定属于我的了!”

手下的士兵听后更是群情振奋,个个信心爆棚。

很有信心的刘备对决很有实力心的曹操,会不会是火星撞地球一般绚烂呢?

当然不是,因为战争往往是按大多数人意料之外进行的。

这个多数人中,就包括老谋深算的曹孟德同志。

其实曹操一直希望和刘备痛痛快快地硬打一场,一雪前耻,同时也为夏侯渊同志报仇。但刘备同志老耍赖,一改此前主动进攻的姿态,据险防御,就如同冬眠的蛇一样,老是不出头。

我一直认为汉中战役实在是相当诡异的一场战争,一开始曹军据守,刘备处处惹事;曹操来找他决战了,刘备反而采取了守势。

原本想来个更痛快的,可人家老是不接招,因此曹操除了打败了刘备的部将高详外,再没有任何收获,

你老是装熊算什么好汉!

时间一久,曹操的心态比较浮躁了,要知道,这位老兄虽然带了很多人来,很壮观,但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当初打张鲁就遇到过的问题——后勤,进出汉中道路艰险,运粮艰难,大部队最怕的就是持久战。

可刘备偏偏发现了曹操这个弱点,偏偏采取了拖延战术。

打仗就是打后勤,曹操最喜欢这一招了,而现在刘备也爱上了这一招。

一次,曹军运粮北山下,黄忠认为可以乘机袭取,率军前往,但约定时间还没有回来,于是赵云率领少数骑兵前去接应,中途却突遇曹军大部队出动,跑是不可能的,只有冲!

赵云毫无惧色,冲入敌阵,曹军慌忙之间,竟然难于招架,赵云见好就收,且战且走,曹军反应过来,迅速快整理好自己的部队,紧追不舍。

营中守将是张翼,一看赵云后边跟来的是大批狼群,自然不敢开门迎客。赵云却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

曹军逼近了,大营静悄悄,没有丝毫动静。

更近了,还是没有动静。

没有声音,没有人影,没有刀枪剑戟,有的只是死寂,如同荒野中的坟墓一般。

气氛压抑得让人能够闻到死亡的味道。

什么迷魂阵?

撤退!

这时赵云大营战鼓雷鸣,赵云并没有追来,追来的是弓箭!

赵云来了,追兵来了,死亡来了!

快跑!

曹军惊骇之下,不辨是非,斗志全无,个个自相践踏,除了后卫部队被射死的外,还有许多人心慌意乱之下掉进汉水淹死。第二天,刘备听说赵云的战斗事迹,亲自来到赵云营寨察看,当他头天作战的地方,不由得发出赞叹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曹操同刘备相持了一个多月,攻不克,战不胜,而开小差的官兵却越来越多。

形势比较尴尬了,赶走刘备似乎不大可能,如果长期抗战,来个持久战,似乎有可能,但自己却耗不起,因为如果被汉中战事拖住后退,东线的合肥,中线的荆州,还有邺城,还有许都,都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如果那些地方有闪失……

为了大局,还是忍痛割爱吧。

但从内心来讲,从他是舍不得汉中的。

撤军放弃汉中,就意味着承认自己的失败,这将是除赤壁之战外,第二次向刘备认输,事关脸面,输不起啊。

辛辛苦苦地打下来的劳动成果,一下子化为乌有,什么感受?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啊,什么世道。

在这种矛盾心理的支配下,一次值班将领来问用什么口令,若有所思的曹操竟随口答道:

“鸡肋。”

鸡肋就是鸡的肋骨,味道有一点点香,肉有一点点少,曹操规定这么一个怪头怪脑的口令,手下人都莫名其妙。主簿杨修却自行整理起行囊。大家惊问杨修怎么知道要走,杨修回答说:“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曹公拿它来比汉中,我所以知道决定撤军了(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果然到了五月,曹操一看看战事还是没有任何进展,终于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放弃汉中,全军撤到长安。

我认输,但不服输。

当然,要说曹操在汉中战役中惨败也不对,他撤军之前还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行动,这是第二次汉移民了,第一次,在215年,他很有“远见“地在汉中郡移民8万人,到关中、中原;这一次是移走武都郡的老百姓,一共五万多户,十多万人吧。

所以,汉中战役的准确战果是,曹操得到人口,刘备得到了地盘。

再说一遍,在三国,人口是珍贵的国家资源,得到人口的价值有时并不低于得到地盘,事实上,三国时期,蜀汉的人口最少,灭亡时人口还不到一百万,国力也最弱;而魏国人口最多,国力也最强,虽然不能所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但还是有必然联系的——国家的财富毕竟是由人来创造的。

我认为,评价汉中战役,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土地论英雄,而是要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分析,因此,曹操并没有失分多少。

曹操跑了,刘备就毫不客气了,他先是占据汉中,然后趁机扩大 战果,派军进逼汉中西北的下辩,又派刘封、孟达、李平等攻取了汉中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进一步扩展了势力。

想到老对手曹操216年已经当上了魏王,刘备也不甘示弱,他要赶在加入老年协会之前过一把王侯瘾,于是219年7月刘备当上了汉中王,把自己的革命事业推向新的高丨潮丨。而这一年,刘备同志恰好59岁(虚岁)。再强调一点,在有皇帝的年代,王已经是诸侯的最高爵位;而在皇帝说话不算数的年代,王往往通往帝位的最后一级台阶。当然,两个王也是有点区别的,曹操的魏王是强迫汉献帝封的,而刘备的汉中王是自己封的,不管咋样都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两位枭雄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吧。

对曹操而言,当王就是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其余的美好前程,留给后代,而刘备的追求似乎还要远大一点,汉中王只是人生新的起点,他将毫不犹豫地向下一个目标发起冲击。

而下一个目标,就是皇帝。

我能实行这一目标吗?

能,一个声音坚定地回答道。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