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事实上,孙权和曹操在东线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无论是曹操想进攻濡须口还是孙权想打合肥的主意,无论他们带多少人马,只要对方防守到位,进攻的一方基本上都是劳而无功的。

如果这世上作战也有宿命,那这就是大家的宿命,得认。

但以孙权和曹操的性格来看,他们显然不是喜欢迷信的人,他们都喜欢挑战宿命,只要一有机会,他们都会选择进攻,打破平衡,争取主动,但毫无疑问,每次行动的过后依然是对峙。

张辽取胜,汉中取胜,曹操心情大好,充满喜气的日子过得总是那么快,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到了216年,魏公曹操决定给自己再晋升一级——当魏王。

现在的朝廷是国将不国,完全是曹操一人独裁,他想当魏王,自然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按例,汉献帝自愿封赏;按例,也是曹操是非常谦虚的。

精心运作,精心策划,一起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汉献帝也被自愿了一回,对于这种把戏,曹操是乐此不疲,他一点没有审美疲劳,而汉献帝已经麻木了。

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我认命。

皇帝都只有认命的份儿了,其余大臣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要知道曹操虽然爱惜人才,但也是脾气火爆、性情严厉、疑心很重的一个人,有种说法是曹操看见手下人出错,一不顺心就喜搞棍棒教育(锤击),完全是当阶级敌人在整啊。在这个崇尚暴力的老板手下工作,人人都战战兢兢地、如履薄冰,甚至极个别胆小的同志(如何夔)还偷偷准备了毒药,以备不时之需。

反正都是死,与其被你打死,还不如我自行了断,或许痛快一些。

曹操当上了魏王后,疑心病更是越发严重,谁要是犯他老人家的忌讳了,十有八九是凶多吉少,比如崔琰同志的命运就是如此。

当然,曹操爱虚荣,也是实干家,他回到邺城,就开始抓工作了,主要是少数民族工作。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很多,像鲜卑、乌桓、南匈奴都是主要的大族,此外还有凉州一带的羌人、益州与凉州之间的氐人力量也不可小觑。

匈奴人的问题,我之前已经说过了,南匈奴人久居内地,曹操担心匈奴人实力坐大,在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入朝时,将他软禁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另派了一个听话的右贤王去卑居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监负责管理南匈奴部落。除了更换头目,曹操还使出一招更狠的,把庞大的南匈奴为分左、右、前、后、中五部,把他们分别移民到并州诸郡,然后每部置帅一人,同时朝廷安排汉人为司马监督各部。这样,一向强悍的南匈奴部落就被分而治之,再也无力闹事了。

一句话,由于南匈奴以前和曹操并没有多大的过节,所以曹操对他们也是安抚为主,同时分而治之。值得一提的,曹魏对鲜卑族的政策也差不多,把他们全部迁移到内地,方便管理。

说完了南匈奴人,现在说一说其他几个少数民族兄弟,向什么乌桓、羌人、氐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和曹操的敌人关系不错,都爱闹腾,对着干,比如乌桓就是袁绍家族铁杆哥们,羌人、氐人和西凉的马超走得很近。因此,曹操对这类阶级敌人一向是不客气的,大棒加胡萝卜,先打,打服了,再给把他们移民到内地,给点甜头,分而治之,让对方知道敬畏、知道感恩,具体说就是把氐、羌迁往关中一带。之前我说过,曹操对乌桓人,早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 年) 八月就动手了,他越过白狼山亲征柳城,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大破三郡乌桓,斩蹋顿单于,同时把先前被乌桓掠去的十万户汉人和十万户乌桓人全部迁入关内,编为编户齐民,统一管理,从此这些少数民族兄弟不再享受袁绍时代的特殊优惠政策,他们和汉人一样不但要给国家交税纳粮,还要服兵役。考虑到这些民族兄弟长期游牧,马上功夫了得,于是曹操特意挑选其中精干力量,把他们编成骑兵,跟随自己东征西讨,之前张辽逍遥津打败孙权有乌桓铁骑的忙碌身影、事实上曹操征讨关中马超,也都有乌桓铁骑的功劳,因此三郡乌丸骑兵竟然为天下名骑。

有不少人曾经指责曹操的少数民族政策,说正是他把那些原本生活在塞北、西北等偏远地方的少数民族兄弟接到中原,才最终导致五胡乱华的悲剧,这样看来,曹操不仅是一代奸雄,更是民族的罪人呢。

曹操是一代奸雄不假,但要说民族罪人这顶帽子恐怕有点大了。要知道,曹操把那些胡人移民到内地,不是任其发展,而是要予以控制,事实上,玩政治、搞军事起家的曹操也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当然,曹操的政策也是有缺陷的,要想控制人家,朝廷首先得强大,还得时不时给人家一点甜头,否则,只能适得其反。后来的也事实证明,那些胡人都是欺软怕硬的,曹魏实力强大,他们自然规规矩矩、服服帖帖,后来换一个软蛋的西晋王朝,自己成天玩窝里斗(八王之乱),鱼肉了百姓也鱼肉了胡人,人家自然要找机会闹事。

其实,胡人喜欢闹腾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情,这不,公元216年,被移民安置在代郡的乌桓人就闹事了。当时乌桓三个部落的大人(首领)都自称自己是乌桓部落的总头目(单于),然后煽风点火,借机闹事,最后逐步控制了地方政府,连负责监督管理他们的太守都只能靠边站了(代郡乌桓三大人皆称单于,恃力骄恣,太守不能治)。

情况紧急,看来必须改变怀柔政策了,于是曹操派出丞相府仓曹属裴潜出马摆平此事。

这里解释一下,曹是丞相府下设的办事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某某局,员由丞相自己选定,不由朝廷任命。曹的当家领导人叫掾,副职叫属,比如东曹的正职就叫东曹掾,副职就叫东曹属。

考虑到乌桓部落人多势众,曹操特意调拨一支精兵给他。但裴潜却摆摆手表示,自己不用带部队去,单人独马就够了。

怎么够呢?

裴潜胸有成竹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乌桓部落那么多人,对朝廷的一举一动非常敏感,带兵去,难免是一场血战;如果我一个人去,他们反而不防备,我再对症下药。

那就试一试吧。

按说裴潜单人独马去代郡应该是凶多吉少,但裴潜然到达代郡后,却很快和那些所谓的单于打成一片,他们表示,自己过去是犯糊涂了,今后一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政府的信任,说完,把那些抢劫到的东西全部完璧归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