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收降张鲁

214年曹操得知孙权攻占了皖城,十分恼怒,这个孙权总是这样,趁你不注意,偷袭你一把就跑,你要给他光明正大地打吧,他又缩头乌龟了,实在可恶。

曹操打算再次东征孙权,给孙权一点颜色看看,至少也要把皖城夺回来。

但有个问题,曹操刚刚才撤军才一年,现在又拍脑门决定打仗,何况现在又是雨季,烦不烦啊。

曹操不烦,手下人都烦了,谁没有妻室儿女的,谁不是拖家带口的,谁不想过几天安生日子啊。

但曹操决定要办的事情,是不可能轻易改变主意的。

何况,按照官场的游戏规则第一条,领导的意见总是对的,第二条如果你想反对,请参考第一条标准。

为了堵住众人的嘴,曹操下了一道残酷的命令:现在我动员大军,具体开拔地点我也不清楚,谁敢唧唧歪歪地泄露军机,谁敢反对,格杀勿论(今孤戒严,未知所之,有谏者死)。

呵呵,你就装吧,大家谁不知道要去合肥打孙权啊。

领导也有头脑犯浑的时候,

但关键时刻,谁反对谁倒霉。

丞相主簿贾逵见情况不妙,自告奋勇地对另外三位秘书说:“现在大家都厌战,而丞相下了这样不合时宜的命令,我们不能不出面加以劝阻!”

于是他起草了一个反对的意见,拿给三位同事看,人家心里不大乐意,秘书多大的官儿啊,吃豹子胆了,敢反对丞相的决策,但架不住贾逵在一旁催促,不得已,只得都在意见书上签了名,然后一起去见曹操。

曹操勃然大怒,立即下令逮捕了贾逵等人。曹操问罪魁祸首是谁,贾逵昂然回答:“是我出的主意!”

曹操的脾气是地球人都知道的,既然破坏了领导的军国大事,那就准备坐牢吧。

贾逵也不等领导命令,自己很自觉地走到监狱去报到。

贾逵虽然进大牢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由于他是丞相秘书的特殊身份,狱吏也不敢过于为难他,没有给他戴上刑具,你嘛,身份特殊一点,权当是来监狱体验生活吧。

狱吏的做法很聪明,给自己留后路,万一丞相哪天高兴了,给他平反了,来个秋后算账就麻烦了。

监狱的人对他很客气,但贾逵却不买账,他主动要求为自己找罪受。按该同志的说法是,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曹丞相的脾气你们是知道的,他待人很严的,是彻底的怀疑主义者,说不定一会儿他不会放心,派人来查看这里有没有猫腻,如果让他抓住了现行,我们都完了,还不如公事公办,这样对大家都好。

知道领导者,秘书也,果然,不久之后就曹操派来察看虚实。

过了两天,曹操渐渐气消,觉得贾逵不就是劝了自己几句吗,没什么恶意,给他一个教训也差不多了,犯不着把人往死整。于是他下令,给贾逵官复原职。

贾逵的事情虽然以喜剧收场,但其他反对派却闻出了危险的气息,他们再也不敢以贾逵为榜样了。

那就听领导的吧。

214年7月,曹操留下儿子曹植驻守邺城,再次东征。

途中,曹操的重要谋士尚书令荀攸病逝,终年五十八岁,荀攸虽然是荀彧的侄儿,但却比他这个长辈的叔叔大6岁。荀攸跟随曹操马前鞍后的二十余年,屡献奇谋,外人不了解内情,据说只有钟繇知道个中底细,但钟繇还没来得及正整理好就去世了,当然,裴松之注解时有不同的看法,钟繇是个老寿星,在荀攸走人后16年后才去世,什么武林秘籍需要整理16年漫长的岁月?又不是什么高科技,因此看来此种说法是忽悠也。因此,这位老先生认为荀攸足智多谋不假,钟繇整理不出成果,是出于保密的需要。

对于曹操而言,曹操既喜欢擅长战略的荀彧,也喜欢擅长战术的荀攸。但对荀彧更多的是欣赏,两人无法做朋友,而曹操对低调的荀攸是全方位的欣赏,是尊重。除了自己尊重荀攸,曹丕被立为太子后,曹操还教导曹丕把荀攸当老师一样尊重: 荀公达,这是一个可以为人师表的人物,你一定要非常尊重他才行!”

曹丕遵命而行。一次荀攸生病,曹丕前去探望,竟独自拜倒在床下,对老前辈的尊敬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率军进驻合肥不久,西边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夏侯渊那边捷报频传,已经平定凉州;而合肥这边,尽管曹操拉了一大帮人,却没啥进展,因为孙权防守非常严密,实在无懈可击。

曹操觉得长期耗下去也没有多大的机会。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和不同了,以前刘备只是在荆州活动,曹操的主要威胁在东面,现在刘备占领益州后,随时准备出击汉中,因此曹操的威胁存在于东西两线,既要遏制东线合肥的孙权,也要和西线的刘备作战,任务十分艰巨啊。

东方不亮西方亮,既然东线没机会,那就到西线去。

抢在刘备之前占领汉中。

汉中,是进出益州的咽喉,谁占领他它,谁就占用先机,毫无疑问,刘备占领益州之后,一定会紧逼汉中的,那我绝不能落于下风。

刘备一贯是自己的手下败将,怎么能让他占先呢?

214年十月,曹操率军离开了合肥,准备出兵汉中。但要出兵之前,必须处理好内部的问题。

具体说是汉献帝的问题。

对于这个皇帝,曹操既不想杀,也不想废,他只想控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他牢牢地控制在手里,权当是留给后人的政治遗产吧,至于后人如何处理,相信他们是有足够的政治智慧的。

问题是,现在的汉献帝已经不是小孩了,他也有自己的一帮人,他们不甘心被命运捉弄,时不时地为他出谋划策。

对此,曹操同志是深恶痛绝的,比方说,议郎赵彦就和汉献帝走得很近,他们还经常一起谈心,形迹实在可疑,曹操得知后,找个借口就把人家给杀了。

当初,曹操诛杀国舅董承的时候,董承的女儿董贵人有孕在身,皇帝多次请求曹操看在肚子的小生命的份上放一马,但曹操硬是没答应。

这件事办得很血腥,让宫里的伏皇后也惊恐不安,她写信给父亲伏完,要他早作打算。但伏完同志的胆子小,他不想冒险,因此直到自己病逝也一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到现在,事情不幸泄密,曹操知道后,怒不可遏。

皇后应该皇帝治国的贤内助,母仪天下,和我作对的人人怎么配呢?

废了!

214年11月,曹操命令御史大夫郗虑全权负责处理此事。郗虑和副手尚书令华歆带兵进入许都皇宫。

汉献帝面对这群不速之客,感到一股股寒意,N年前,曹操已经把朝廷的羽林军、虎贲营的卫士换成他自己的人,他已经习惯于吃饭睡觉都有曹操派人站岗放哨的日子。但这次又来一大批不懂礼貌的人,他还是颇感意外。

意外又能怎么样呢?他已经无力制止。

汉献帝只好坐在外殿,郗虑同志陪在一边和亲切地皇帝拉着家常,而副手华歆则负责执行任务。

伏皇后寝宫的门关着,人藏在夹墙里。

皇宫虽然很大,但却没有一块地方是安全的,华歆的人破墙而入,伏皇后被拖了出来,披头散发的。

皇帝的眼皮跳得很厉害,他知道要出大事,但人被看死了,出大事也没办法。

只有被动地接受这一切吧。

一阵喧闹过后,皇后被押着经过皇帝身边,她哭着,光着脚,披头散发(后被发,徒跣,行泣)。

这是他的妻子,帝国的皇后,但他却无能为力。

皇后拉着皇帝的手说话了,难道真的不能活命了吗(不能复相活邪)?

你没办法救我了吗?

没了,没有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什么时候(我亦不知命在何时)!

但皇帝决心做最后的努力,他回头对郗虑说,郗公,天下竟有这样的事情吗(天下宁有是邪)?!

郗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也没有人能回答。

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华歆带着人扬长而去,只有皇后的哀鸣还在皇帝耳边萦绕,久久不绝。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