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以前刘璋一直认为的敌人是曹操、张鲁,现在他才发现,真正最危险的敌人就在眼皮底下,还是自己主动请来的,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现在刘备三万大军虎视眈眈,完全把益州当成一块大肥肉,巴不得一口吞下去,怎么办?

手下人说什么的都有,有说主动迎击的;有主张就地搞好防守的,这些主意听上去似乎都不错,但实施起来似乎都是困难重重,没有绝对的把握。

而刘璋自己一如既往的没主意。

倒是他手下一个叫郑度的官员提出一个很绝的建议,归纳成为四个字就是坚壁清野,具体内容就是把白水关周围的巴西郡、梓潼郡一带的老百姓强行迁移到涪江以西,带得走的东西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东西,一把火烧掉!

刘备不是逞能吗,他也有自己的软肋啊,他的部队要吃要喝,只要我们搞好坚壁清野工作,他们就只能喝西北风。如果刘备发动挑战,我们就闭门不出,

为了照顾刘璋同志的畏敌情绪,郑度还善解人意地把刘备军队的人数缩水成一万人。

区区一万人,有什么好怕的。

这个建议,听上去很美,头头是道,不少专家也据此认为,如果刘璋采纳了会如何如何阻止刘备前进的步伐,至少能够让刘备占领益州的时间往后再推迟几年。

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我认为在和平时期的移民工程尚且是让人头疼的大工程,何况是战争时期,仓卒之际,要在刘备的眼皮子底下要把那么多老百姓移走,谈何容易。

害了自家的老百姓,却帮了别人,因此,我认为郑度同志出的不是什么金点子,而是典型的馊主意——反正受苦的又不是自家的亲戚。

刘璋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虽然也不想让刘备占便宜,但他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好心人——他不想扰民。

他用这样的铿锵有力的回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哼哼,你说的是什么高论,我只听说过保境安民的,还没有听说过残害百姓来躲避敌人的(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

为了表示对郑度同志的最彻底的鄙弃,刘璋训斥完对方后,还顺带摘掉了他的乌纱帽(于是黜度,不用其计)。

以前我认为,刘璋是以昏官、庸官,但现在我认为,他是一个好官。

虽然没有采纳坚壁清野的主张,但龟缩在城里被动挨打总归不是什么好办法,刘璋最后还是决定主动出击。

是好是歹,咱们较量一下!

刘璋派出的第一拨将领一共五位:冷苞、张任、吴懿、邓贤、刘璝,但刘备是势头实在太猛,几人抵抗不住,退到绵竹。

刘璋一看情形不对,接着派出了第二批将领,一共两个:李严、费观,考虑到人多嘴杂,为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刘璋特意给李严一个监军(护军)的头衔,让他当大家的头。我查看了一下历史资料,这个李严是南阳郡人、费观是江夏郡人,两人都是不是本地人,而属于所谓的东州集团,是刘璋的亲信。李严曾经担任过成都县令,据说为官政绩很好,名声也很好,属于久经考验的那种。

估计到目前刘璋也没什么人好用了,于是把这个政绩突出人挑出来领兵作战,希望他在战场上也有突出的工作表现。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李严的的工作表现实在很突出,到了战场就临阵倒戈,义无反顾地扑向刘备的怀抱!

两军对垒,一方主要将领的投降将是改变力量对比的标志性事件。李严作为绵竹的主将,竟然带头辜负领导期望,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绵竹是守不住了,其余守将退到广汉郡政府所在地的雒城(四川广汉)继续固守。

雒城是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它离成都很近很近,只有几十公里,如果失守,成都将无险可守!

刘备志在必得,而刘璋也输不起,因此双方毫不退让,一场恶战已经不可避免。雒城的守军大体都是被刘备打败过的那拨人,但还多了一位特殊的人物刘循。

刘循有什么样的本事我不清楚,但有一点大家是清楚的——刘璋的儿子。

关键时刻,派自己的儿子守城,绝不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监督各位的工作表现。

事实上,自从李严同志中途变节投降后,雒城的实际指挥官就变成了刘璋的儿子。

有太子党当监军,城里的兄弟不玩命怕是不行,事实上,以目前的处境来看,防守是最佳策略,而监军要的实实在在的战果,龟缩在城里是不行的。

必须出去打一仗,打不赢硬着头皮也得拼啊。

刘璋的大将张任,尽管之前他曾经被刘备打败过,但在太子党的注目下,也只得再次出城找刘备决战。

但这次他的运气更差。

根据《三国志》引注《益部耆旧杂记》上介绍,在城外的雁桥,张任被刘备活捉。

当时刘璋手下能打的就要数张任了,刘备是爱才的人,心里希望招安他,但张任比较有血性,他明确表示自己这辈子就认准了刘璋,不想转会了,你就给我一刀好啦。

想不到暗弱的刘璋手下居然有如此血性的汉子。

刘备感动之余,只得下令把他杀了(《资治通鉴》上说张任是战死)。

事实上,刘备得到涪县后的势头一直很猛的,他先派人夺取了雒城周围的县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最重要的城市雒城,像一座顽固的堡垒,刘备包围了整整一年多都没有拿下来。

刘备输得起时间,也输不起颜面,长此以往,何年何月才能拿下益州?

因此他决定从荆州方向增调精干力量予以增援。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张飞、赵云,由他领头统统来益州帮忙。

从某种角度来讲,刘备的决策是英明的,因为诸葛亮他们赶来,能更快地夺取益州;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刘备的决策也是失误,它后来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失去荆州。

当然有人说诸葛亮坐镇后方,这种人事布局是诸葛亮安排的,但我认为像这么重大的人事安排,也有可能是诸葛亮、刘备事先商量好的;有可能是刘备写信授意诸葛亮如此安排的,还有可能是刘备给权,让诸葛亮自己安排的,总之,一切皆有可能吧。至于后来关羽骄傲自满,丢失战略要地荆州,是诸葛亮和刘备都不会想到的。

诸葛亮和赵云等人逆水而上,率先攻陷了巴东郡(奉节一带),接着攻下了巴郡(重庆一带),生擒了那个嘴巴嚷嚷得最厉害的严颜。

严颜虽然做了俘虏,但人似乎很有骨气,不求饶,不投降。

张飞咆哮着对他吼道,我们大军兵临城下,你为什么要顽抗到底!

投降,是你唯一的出路!

但严颜并不畏惧,他昂首挺胸地说,是你们先侵占我们的土地,,我们益州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

呵呵,嘴挺硬!我倒要看你怕不怕死!

张飞大怒,下令把严颜拉出去砍了。

严颜依然面不改色,要杀就杀,何必发那么大的火!

张飞冷不丁被人呛一顿,不但不生气,他的态度反而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就像演义上说得那样,又是松绑,又是端茶,热情地邀请对方加盟。

这次轮到严颜吃惊了,好在他也是明白人,非常上道,既然对方给足了面子,自己也顺着台阶就下了,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严颜归顺后,荆州部队兵分两路,开始实行对蜀地的大迂回,大包围:一路由张飞带领,沿阆中迂回,准备经由雒城与刘备会师后抵到成都;一路由赵云带领,沿江阳郡、犍为郡直逼成都,两军准备在成都会师。

总体的形势对刘备比较有利,但局部战场对刘备却不利,就是那个雒城,自从张任死后,就没有人敢出头,只是采取被动防御策略,任凭你在外面喊破喉咙人家也不出来,双方就这么耗着,这样刘备反而无计可施。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