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不久荀彧请求到邺城汇报工作(荀彧作为尚书令主要呆在许都),荀彧见到曹操后,立即劝曹操走上层路线,把女儿嫁给汉献帝(劝太祖以女配帝)。曹操一听,不无讥讽地说:“现在朝廷有个伏皇后,我去凑什么热闹,再说,我这个丞相是一刀一枪为朝廷立功拼出来的,怎么会靠裙带关系邀宠(吾以微功见录,位为宰相,岂复赖女宠乎)!

荀彧添油加醋地说:“伏皇后没有生育,何况脾气又不好,她曾经给她父亲写过一封信,尽是胡说八道,蛊惑人心,这样的人实在应该废掉。

“那你早干嘛去了,为什么不说(卿昔何不道之)?”

“以前我曾经给你说过呀。”

曹操有点生气了:“这又不是什么小事,你说过我怎么会忘记!”

荀彧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

“哦,我想起来了,我实在没有给您汇报过。但那时您忙于指挥官渡之战,我怕让您分心,所以没有说(昔公在官渡与袁绍相持,恐增内顾之念,故不言尔)。”

曹操进一步反问:“那官渡之战后,你为什么不说?”

荀彧无言以对,羞愧不已,只能连忙赔罪(彧无对,谢阙而已)。

从此,曹操对荀彧就开始怨恨,由于曹操表面上对荀彧很宽容,世上的人都不知道事情的原委(太祖以此恨彧,而外含容之,故世莫得知)。

呵呵,原来是一封信件引起的血案呀。

当然,这事比较水,荀彧虽然和汉献帝一干人的关系融洽,但毕竟是曹操那边的人,伏完胆子再大也不敢拉他下水呀。

其实关于荀彧同志的死因我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汇总成一句话就是,你荀彧不是一晚一封信该死,而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直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所以你必须得死。

好了,关于荀彧同志的死因我们交代完毕,接着咱们说他是怎么死的。

袁宏《后汉纪》、陈寿《三国志》都说曹操征讨孙权的时候,特意给汉献帝上表点名要人,让荀彧到前线慰问将士,荀彧走到谯县才赶到大营,曹操趁机把他留下来,重新给了他一个丞相府高级参谋的职务。

荀彧和汉献帝走得很近,这点曹操是清楚的。因此,曹操此举,是想阻断荀彧和汉献帝的联系,最终能感化荀彧最好,即使不能,也能为自己晋升扫平一个障碍。

但荀彧因病留在了寿春,他们的交流或许很不顺利。最后的结果是荀彧的思想没有彻底解放,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最后没想开,自己忧郁而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

《资治通鉴》上,前面的内容都差不多,就是死的方式又有点不同,荀彧有病留在寿春,思想一直没想通,最后自己服毒自杀。

而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则记为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的食盒,荀彧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于是荀彧明白了。自己选择了服毒自杀(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不管怎样,死了,什么都解脱了。

不管是对于曹操,还是对于荀彧,都是如此。

荀彧死后,有个人非常悲痛,那就是汉献帝刘协。

据《后汉书?荀彧传》载:“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讜乐,谥曰敬侯”。祖日为祭祖神之日,汉朝以孝治国,祭祖应该是最神圣性,最庄重的,最重要的礼仪,汉献帝废譙乐,可见他对荀彧的感情。

荀彧死后,结果是阻碍曹操进步的一切障碍都没有了,第二年(213年),曹操果断地下令恢复九州制度,不久曹操又果断地当上了魏公,并且还果断地加了九锡。

没有了荀彧,谁能阻止?

没有了阻力,办事都很果断。

无言的结局。

当然,当魏公只是曹操夺权野心的第一部,曹操是这样一个人,所谓既要当婊子,也立牌坊——作为东汉公司名义上的总经理,他既想掏空东汉公司的国有资产单干,也要装作很忠于董事长的样子,扭扭捏捏的,不肯篡位。

的确是表演的天才。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曹操当魏公,只是爵位,不是官职,从职务上讲,曹操目前仍然是东汉公司的丞相、冀州牧(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而且正如荀彧所言,经他一手操办的行者区划调整下来,曹操管辖的冀州也比以前大多了。

需要说明的是,冀州只是曹操作为冀州牧行者管辖的地盘,除此之外,曹操还有采邑。

当然,曹操既然当上了魏公,因此曹操的采邑就不是一个县,也不两个县,而是包含了若干个郡!

为表彰曹操的功劳,朝廷按照曹操的一意思,把冀州的十个郡国作为曹操的采邑,曹操的采邑称为国,东汉县侯的采邑是一个县,称为侯国,王子的封国采邑是一个郡称为王国也叫郡国,而曹操的采邑比王子的地盘大十倍,既不是侯国,也不是王国,应该说它是半独立的公国!

由于曹操是魏公,所以,人们也把曹操的采邑叫魏国。

一切都按计划发展,一切都照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213年的七月,按规矩,魏国虽然名义隶属于东汉朝廷,实际上是独立运作的,它可以开建社稷、宗庙。社指土地神,稷指五谷神,合起来代指祭祀,古时祭祀是国家的大事,所以渐渐成为国家的代名词。

213年的十一月,曹操的魏国开始设置自己的行政机构,如国务秘书(尚书)、如各部部长(六卿);开始设置自己的监察机构如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尝试独立管理魏国内部事务,为取全面代东汉做技术准备。

216年的5月,汉献帝正式封曹操为魏王。

曹操这个魏王,比天下所有诸侯的爵位都高,包括其它王爵。从此,曹操不仅在职务上,在爵位上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实行了双丰收!

普天之下,只有皇帝能够超越我,而皇帝就在我的手中!

曹操征讨马超之后,开始把战略重心向东方转移。

没办法,西边的孙刘两家人他是干不过的,只能收缩战线,采取守势;而东边他一度也是采取守势,自从战胜马超后,他找回了自信,决定改变对策,采取攻势。

其实在赤壁之战后的第三年建安(211),孙权考虑到未来的作战重心将在合肥一线,已经有所动作,他先是把治所从京口西迁到了秣陵(南京)。第二年,改秣陵为建业,并在建业西面依山势筑城,名石头城,用以储藏军粮和军械。接着,采纳吕蒙建议,在通往巢湖的濡须水口夹水立坞。

在这里立坞,目的在于控制从巢湖到长江的通道,既可以防备曹操南进跨过长江,又有利于进兵争夺淮南。

建安十七年(212)十月,曹操平定关中后,就开始想到孙权这个老对头。

对曹操而言,赤壁之战是奇耻大辱,不报复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只不过那一仗败得实在太惨,需要打胜仗来找回自信。

所以曹操决定,让夏侯渊继续扫平雍州、凉州自己腾出手来一心一意对付孙权。

事实上,孙权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这一点他很清楚。

曹操开始反思自己的策略,比方说赤壁之战,他对孙权采取的是恐吓,事实证明,孙权根本不吃那一套。

这次,他决定改变策略。

他让阮瑀代笔写了一封软硬兼施的信给孙权,大意是这样的,孙权老弟呀,你是个聪明人,你应该知道我曹孟的实力是很强大的,对付你的办法是很多的,你不是凭借长江天险吗,但长江天险也不是万能的,想阻止我是万万不可能的,我可以效仿古人出奇制胜,让你防不胜防,不要到时才后悔哟。

孙权今天的位置,虽然是靠哥哥传下来的,但也是经历了战火考验的,尤其是对曹操,赤壁之战后,他更是拥有巨大的心里优势,当然不会吃这一套。

既然你不相识昂,那我们就再较量一次吧。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