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大丈夫活在世上,遇到一个情投意合的知己多不容易啊,我与孙将军表面是君臣,实际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把能说会道的苏秦、张仪、郦食等古代名人请出来,效果都是一样的,何况是足下呢?”

听明白没有,劝降的事情就别白忙活了。

唉,我也不做无用功了,还是打道回府吧。

蒋干回去向曹操复命,说周瑜同志立场坚定,品质高尚,斗志昂扬、光靠磨嘴皮子要他回心转意是不可能的。

其实周瑜同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情况明摆着,当初曹操几十万阵仗人家都没降,何况你现在是一个落汤鸡,吃错药没有。

拉拢周瑜是不行了,曹操也没有泄气,他突发奇想,不如拉拢孙权吧。

他找来一个笔杆子准备给孙权写信,套套近乎。

那个笔杆子叫阮瑀(ruǎnyǔ),阮禹字元瑜,东汉末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名头很响亮,建安七子之一,文学家。

阮瑀是文学大师蔡邕的得意弟子,文章精练传神,曹操知道阮禹有才,于是决定以朝廷的名义召他做官,但不知怎的这个阮禹却死活不答应。

曹操作为文人,知道这些同行的臭毛病,喜欢端架子,死爱面子,你不三番五次地邀请,人家就不会痛痛快快地答应。

不来是吗?再派人去请,莫说三顾茅庐,就是五顾茅庐都可以。

曹操给够了面子,可阮禹却很不给面子,他选择逃进深山老林搞隐居。

曹操是很爱才的,但如果连一个文人都请不来,那就太没面子了,于是曹操命人放火烧山。

你不怕死,就不出来,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阮禹没辙了,只好羞答答地出来应征。

由于阮禹曾经多次摆谱,曹操决定杀一杀他的傲气。在一次聚会中,曹操故意把他安排在乐队之中,目的就一个,想让这个滥竽充数的阮禹出洋相。

但曹操不知道的是阮禹实在是多才多艺,他在老师蔡邕那里不仅学到了词赋,还学到了音律,属于两栖明星,走哪儿哪儿吃香。

曹操点将,他也不含糊,来了个即兴发挥,引吭高歌"奕奕天门开,大魏应期运……”

这就是艺术,音乐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拍马屁的艺术。

马屁拍得实在太好了,比那个不知好歹的祢衡要强多少倍,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人是喜欢听别人拍马屁的。

曹操不由得心花怒发,如此懂事的人,应该重用,于是把他留在身边当司空军师祭酒。

当然郭嘉也当过军师祭酒,但人家是参谋军事,而阮禹同志不会出谋划策,曹操给他安排的本职工作是和陈琳写写文章,什么檄文、公文、书信,都是你们两个笔杆子的事情。

这次阮禹代笔的劝降信名字叫《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也是阮禹文章的精华之作。

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一封劝降信,里面只是回顾了过去的友谊,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大家互惠互利等等。

从后来的事实说明,虽然阮瑀的文笔不差的,可孙权同志的态度却很差,完全把它当做了垃圾信件在处理,不但不领情,反而经常派兵和曹魏切磋武艺。

你用书信说话,我就用刀剑说话。

引诱周瑜失败了,引诱孙权也失败了,换一般人也就识趣地就此打住了,可曹操同志办事实在很有恒心、很有毅力,很有魄力,也很有诚意,接下来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刘备。

真的搞不懂了,刘备同志是有名的顽固份子,狡猾狡猾的,给他写信,别浪费了笔墨。

但曹操依然坚持,以前我不明白,这位仁兄是不是脑子被赤壁的大火给烧坏了?明知不可为的事情,偏要为之,不顾疲劳,一而再,再而三地搞。

答案是没有,曹操同志的脑筋好使很。

因为他内心隐藏着一个小小心愿:即使不能让他们投降,给他留个好印象也成啊,有了好印象,交往就方便多了,今后就可以慢慢地分化、瓦解孙刘联盟。

只有孙刘联盟垮台了,我曹孟德才有统一天下的机会。

这也是他不厌其烦地给刘备写信的原因。

高,实在是高。

佩服啊,佩服。

这次他依然让大才子阮瑀代笔,阮瑀同志的文笔依然很好,刘备同志回信没有我们不知道,反正我们知道写信的效果依然很差,很差,

事实上刘备同志比孙权还要顽得多固,孙权有服软的时候,而刘备却油盐不进,,把曹操当势不两立的奸贼,一直与他搞对抗,且意志极其坚定。

又失算了。

但曹孟德同志的心情丝毫没有受影响,他再接再厉,给诸葛亮也送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为了加强感染力,除了写信,曹操还顺便送点干货(五斤鸡舌香)。

略表寸心,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所有的公关都为着一个同样的目的,而所有的公关都只换来了一个同样的效果——失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曹孟德同志,统战工作不是那么好玩儿的。

好在只是浪费了一点笔墨纸张,低成本运作,曹操还输得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赤壁之战尝到甜头后,孙权觉得曹操就像周瑜同志所说的那样不过是一只纸老虎,并不可怕,因此他心气也高了,对曹方针由积极防御改变为主动进攻。

不是一处进攻,而是东西两线同时点火。

西面的就已经说过了,周瑜同志攻打江陵,一年后,终于拿下南郡;而东面,孙权决定亲自带队,包围合肥。

你曹操能带兵打仗,我孙仲谋就不能吗?

我能!

建安十三年(208)末,曹操刚撤回北方,孙权就亲率十万大开始军围攻合肥,他同时派张昭进攻九江郡的当涂,加上周瑜进攻江陵,东吴大军相当于是全面开花。

不久,花儿就开始凋零了——也不知道是张昭同志是能力不行还是带兵太少,反正是没有把这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小县城给打下来。

张昭运气不好,但孙权却很自信,合肥是守军不多,而自己十多万人呢,怕什么?一人刨一匹转,也能把城墙刨个大洞啊。

事实上他的运气也好不到哪里去。

合肥守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有一样制胜的法宝——团结。当时的情况比较糟糕,连连下雨,城墙被水浸泡,有崩塌的危险,城中军民便用茅草加以覆盖。晚上则在城上用油脂点灯火,相当于是探照灯一样,把城外敌军的动静看得清清楚楚,想偷袭一把都没门。

久攻不下,孙权也有点急躁了,他打算发扬敢死队精神亲率一支轻骑往前冲杀,被长史张纮劝止。

你是主帅,不是普通将领,千万不要冲动!

209年,曹操得知消息,深恐合肥有失,连忙派兵支援。

再也输不起了!

但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何况西线的曹仁还在江陵同周瑜浴血奋战,到处都要人,而曹操手里他手边实在抽不出多少援兵。

但合肥不得不救,想来想去,曹操最后一咬牙,派张喜象征性地带兵前往。

说是救援,其实也是做做样子,因为只有张喜手里只有一千人,而孙权是十万人。

于是曹操吩咐张喜经过汝南时把当地驻军也带上,但汝南兵不仅要数量没有数量,而且要质量也没有质量——感染传染病。

合淝城里的情况糟糕透了,曹操虽然派出援兵,却迟迟未来,而城墙经过数月的攻击,随时都可能坍塌。

这时拯救合肥的人出现了——别驾蒋济。

他向刘馥献计说,咱们这样傻等可不行,孙权有十万大军呢,必须想办法迷惑对方。

蒋济的是办法派秘书(主簿)先出城 ,然后给城里人送信,就说曹丞相派出的第一批援军——张喜四万大军已经出发,要城里的兄弟们一定要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持一段时间,迎接最后的胜利。

为此,城外的主薄还特意往城里派了三批信差,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