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时有人向刘备建议,兵贵神速,老百姓太多,影响行军速度,实在是个包袱,不如我们先走一步吧。

当然,手下人的建议是比较客观的,但刘备这个人,却比较主观,虽然文化低一点,本事差一点,平时也不怎么讲义气,比方说,一遇到溃败就抛妻弃子自己逃命,实在很自私。

但这次他决定当个好人,他非常固执地拒绝了手下人的建议。

一个都不抛弃,包括老百姓!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精神一种境界,但战争是残酷的,光有精神是不够的,当好人也是要有资本的

不久,曹操也得知江陵是荆州的后勤基地。

绝对不能让江陵落入刘备的手里!

曹操接收襄阳后,来不及歇口气,也来不及给那些投降有功人员开表彰大会,就下令追击刘备。

什么人都可以放过,唯独刘备。

曹操打仗,一贯喜欢打后勤的(比如官渡之战、比方说打袁尚)。这次也不例外,曹操非常重视,他派出了五千特种部队——虎豹骑。

曹操的骑兵,一天一夜能跑300多里,而刘备的队伍,一天只能跑十余里,两相对照,差距不是一点点。

在当阳的长坂,刘备被追上了。

曹操派出的是精锐骑兵,战斗力彪悍,刘备自然不是对手,队伍一下子被冲得七零八落,损失惨重。

因此刘备同志打算坚持的好人计划,经过一天一夜,就彻底破产了。

刘备见势不妙,只得再次丢下部属包括自己的妻子儿女,带着诸葛亮等数十骑落荒而逃。

刘备的两个女儿这次被曹纯俘虏,而徐庶的母亲也同时被曹军俘虏,徐庶是个有名的孝子,他得知消息,立即向刘备告辞。

当然,演义上说他母亲被曹操捉去后,怒骂曹操、自缢都是虚构。曹操假冒书信也于史无据。

原本想协助将军建立霸业,但母亲下落不明,如今我方寸大乱,留在这里也是一个废人,就此别过!

如今他和诸葛亮一起都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刘备舍不得,但还是让他走了。

归曹后,演义上说他一言不发。这句话对,似乎也不怎么靠谱,根据史书的记载,此后的徐庶在军事上没有任何建树,可能是打仗方面他提的建议比较少,毕竟从内心来说,他是不乐意和老东家刘备为敌的;至于其他方面嘛,徐庶应该是积极地献言献策,因此曹操父子都很欣赏他。

尤其是曹丕更器重他,先是让他担任太守,然后是让他主抓农业生产(典农校尉),看他表现好,就把他调回中央担任中郎将。最后曹丕看好这个人没什么背景,让他主抓反腐倡廉一类工作——担任御史中丞。

因此,从徐庶同志的命运轨迹来看,他干工作还是比较积极的——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可能重用一个哑巴似的人物吧。

徐庶走了,甘夫人和出生不久的刘禅失踪了,队伍打没了,刘备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但刘备依然只有一种选择——逃。

此时张飞带着二十余骑兵断后,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回头先将桥拆毁。

这时河对面尘土飞扬,曹家已经蜂拥而至。

不怕!

孤胆英雄张飞横矛立马站在桥头,怒目圆睁,对着曹军猛喝:

“我就是张益德,你们谁敢过来同我决一死战(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曹军中许多人都听说过张飞的名号,现在看人家提出单挑,也有些胆怯。艺术家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咱们还是撤吧。

刘备刚刚摆脱曹操的追兵,就有人向他报告,赵云往北跑了,一定是投降曹操去了。

自从和赵云在公孙瓒那里分别后,两人好几年没有见面,直到官渡之战刘备依附袁绍,两人在邺城再次重逢,见面后,两人的情义更加深厚(先主与云同床眠卧)。

赵云还利用自己本地人的身份作掩护,为刘备招兵买马,一共找来几百号人,为了避免引起袁绍的猜疑,刘备只好对外宣称赵云他们都是自己的老部下,因此袁绍始终不知道实情。

后来刘备从袁绍那里脱身来到荆州,赵云也一直追随。

多少年来,不曾后悔,不曾动摇,不曾改变!

因此,听到手下人捕风捉影的报告,刘备同志很生气,他把手戟(类似于匕首)扔到地上:“不可能,赵云是绝不会背叛我的!”

事实也是如此,赵云不但不会逃跑,不但不会背叛,反而勇敢地向着最危险的地方去了。

当他得知甘夫人和刘禅都下落不明时,自己转身回去找人去了!

不久他就保护着甘夫人和刘禅回来了。

刘备经过此次大败,他不敢再到江陵,只得与关羽、刘琦汇合,一起取道夏口。

此时关羽手下有一万水军、加上刘琦有一万江夏兵,刘备手上只有两万多人。

这么点人,绝对不是曹操的对手,如果曹操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带领大军继续追击,刘备同志可能只有跳江了。

如果彻底击垮刘备,孙刘联军就不能形成,三国鼎立也不能形成,取而代之的有可能是南北对峙,甚至曹操一家独大。

但世上终归没有如果,曹操偏偏没有追击。

当然,江陵还是要的。

由于荆州的主要抵抗力量刘备只顾撤退,曹操派荆州人刘巴渡过长江,招纳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同时任命京兆人金旋为武陵太守。

这样,荆州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落入了曹操手中。

曹操的原定计划就是拿下荆州,现在战争目的基本达到,因此该好好歇口气了。

当然,接受一个新地盘,总结表彰那是免不了的。除了之前提到的蒯越,蔡瑁等投降派得到重用外,另外一个是在监狱里吃牢饭的政治犯韩嵩。前面说过。他出差回来就升官了,惹得刘表火冒三丈,怀疑他是曹操派来的卧底,因此把他投入大牢面壁思过。

事实上,他是不是间谍不好说,但和曹操见过面、关系很不错是事实。

曹操到了荆州,听说该同志还在监狱里受苦受难,立即他放出来,恢复自由。

可能是在监狱里吃了不少苦,挨了不少黑棍子,反正韩嵩同志出狱的时候身体很差,没有上班,而是直接上床——病倒了。

曹操听说后,亲自跑到韩嵩家里,把大鸿胪的印章交给他,对他表示了亲切的慰问。

这里说一下,大鸿胪是九个内阁部长(计所谓的九卿)之一,主管诸侯、少数民族事物,大体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长。

爱才的曹操初来乍到,对荆州的风土人情不是很熟,就让韩嵩介绍几个人才。

凡是你看好的,我都予以录用。

曹操在荆州并没有因为刘备而大开杀戒,他下了一道命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

意思是我曹操打过来了,给你们重新做人的机会,你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哦。据说,这个政策颁布后,效果很好,荆州的许多名人、官员就积极行动起来,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紧密团结在曹丞相周围,走向新生活。

毕竟刘琮已经废了,跟他也没什么意思了。

这个政策给许多观望的人吃下了定心丸,因此,有许许多多的名人有主动投降曹操的怀抱。

当然有积极的,就有消极的。

比如文聘。

文聘,字仲业,南阳宛城人,刘表的大将。刘琮投降的那阵子,也通知文聘一起投降,但文聘对刘表似乎更有感情,他依然迟迟不动。

当然感情是有的,想观察一下形势也是有的。

不久,结果出来了,曹操秋风扫落叶一般地顺利占据荆州。

不能再犹豫了。

文聘这才赶来见曹操。

虽然是投降,但这已经是末班车了,作为司机的曹操很奇怪:“你怎么来得那么迟啊?”

文聘说道:“我原想尽心辅佐刘荆州(刘表),但事情搞成这个样子,我实在内心有愧啊,所以也没脸来见明公您啊。”

当着新领导说老领导的好,胆子够大。

但文聘这么说,曹操也有点感动。

这年月,敢说真话的人很难找。

领导感动之余,于是大胆任用,让他继续带兵,去追剿刘备,最后曹操还让文聘当江夏太守,让他掌管边关(江夏和东吴接壤),实在非常信任。

曹操表彰了很多人,当然,主角还是刘琮。

这里要 说一下,演义上为丑化曹操,说刘琮投降后,曹操给他的新工作是青州刺史,虽然给了,但不是真心的,不久曹操就派于禁同志去把刘琮母子全部杀掉,非常毒辣。

事实上,刘琮同志没有去上任,他想留在荆州发展(也不存在什么暗杀一类的把戏)。

曹操当然不同意。

荆州是刘表苦心经营多年的地方,刘表死了,曹操当然不容许刘琮成为刘表第二。

既然你不乐意去青州,那就去当中央干部(谏议大夫),工作不累,高兴了参谋参谋,不高兴了,拿工资走人,当官就那么轻松。

曹操占领荆州后,受到影响最大的有三家:刘璋、刘备,孙权。

最窝囊的要数而益州牧刘璋,曹操刚刚占领荆州,刘璋就派使者前来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非常及时,非常懂事。

刘璋懂事,曹操也会来事儿,他马上送刘璋一个振威将军的头衔。

刘璋尝到甜头后,更加懂事了,派手下的别驾从事张肃遣兵运送大量的军用物资支援曹操的南征事业,同时还表示,如果需要兵,尽管吩咐,我们一定想法满足。

给刘璋一个空的将军头衔,立即就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这笔买卖真划算。曹操立即把张肃被征辟为(chuán),兼任拜广汉太守。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