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慢慢来吧,相信时间会冲淡一切的。
蔡文姬也在努力尝试慢慢改变自己,但她的命实在不大好,不久,她丈夫就出事了——由于犯法,锒铛入狱,更可怕的是,根据情节,可能会被判一个死刑。
眼看自己又要成为命运比黄连还苦的寡妇,蔡文姬不干了,她决定出面去挽回这一切。
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后门,找曹操批条子,刀下留人。
为了婚姻,豁出去了。
当时曹操正在开会,听说蔡文姬来了,曹操就对大家说,蔡邕老先生家的才女就在外面,你们想不想见啊,我可以给大家引见一下。
许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才女的大名,但见过她的人不多,因此大家都伸长脖子想见一见这个传奇女子。
在大家心目中,才女应该是非常文雅秀气、举止端庄那种,但蔡文姬一进门。大家都震惊了:蓬头散发、光着脚丫,哪里像一个才女,更像是一个难民。
她向曹操一一陈明原委,请求对丈夫从宽处理。
曹操沉吟着说,虽然情有可原,但司法文书已经发下去了,不好办吧(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
一看救人比较难,蔡文姬的心情也激动起来,明公手下快马上万,为什么舍不得派一匹出去救人呢(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
如果处死董祀,对蔡文姬的打击是致命性的,哪个女人经得起三次婚姻的打击啊,于是一向很讲法制,很讲原则的曹操沉吟片刻,决定网开一面,宽赦她丈夫的罪行。
已经是寒冷的冬天了,曹操看蔡文姬还如此打扮,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当即赏赐她一些鞋子、袜子、头巾御寒。
蔡文姬得知丈夫有救了,脸色也好看多了。在丈夫,没有回来之前,曹操让蔡文姬暂时寄居在自己府上,一次曹操带着羡慕的神情问她:“听说你家里有许多古书,你记不记得?”
蔡文姬回答:“我父亲的藏书大约有四千多卷,但经过动乱,大部分都丢失了,我背得的有四百篇。”
“哦,那我派十个人去你家帮夫人抄写下来。”
“不用了,男女授受不亲。明公只需要给我纸和笔,我自己慢慢能写下来。
就这样蔡文姬凭自己惊人的记忆力居然一字不差地默写出四百篇文章。也算是为保存古籍做了一点贡献吧,至此,文姬归汉成为美谈。”
董祀从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回来,自然对能量极大的老婆另眼相待,而对饱经风霜的蔡文姬,她也悟透了。现在她只需要爱,只需要平安,只想过平平淡淡的日子,荣华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悟透世事后,夫妻二人逆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的山林隐居。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的也是著名人物——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话说孙权带队第三次亲征黄祖,取得了杀死仇人,俘获数万军民的重大胜利,这个消息让远在北方的曹操受到极大的震撼。
毫无疑问,孙权不是等闲之辈,毫无疑问孙权的下一步目标是荆州,毫无疑问,刘表是守不住自己地盘的。
荆州就像一块肥肉,在曹操面前晃来晃去,不眼馋都不行啊。
绝不能让孙权占得先机。
荆州,应该是属于我曹孟德的!
荆州,也一定是属于我曹孟德的!
曹操考虑到南征荆州,和刘表的水军交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毅然决定,自己组建水军。
滑稽的是,曹操并不是把水军拉到大江大河搞训练,而是在建安十三年(208)正月让人在邺城开凿了一个人工湖——玄武池,让他的水军就在里面操练。
与其说是操练,还不如说是军事演习。我虽然不是军事专家,但对外表很闹热的军事演习很不看好,第一,所谓的军事演习就是做游戏,纯粹是骗人的把戏:你想啊,演习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大家都知根知底,而且还不能太用力(出了人命要负责的),一切就像演戏一样,场面很逼真,效果很扯谈。而真正在战场上,就没有那么轻松了,你真枪真刀地和敌人打,战场环境是陌生的,心理是紧张的,不拼命是不行的,更悲剧的是,后果是无法预测的,甚至拼命也不行,因为你的命运多数时候都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的指挥官手里的,你的统帅威武,你当然可以扬眉吐气;如果指挥官窝囊,老大败仗,你也只好埋怨自己命不好了。
后来的事实说明,曹操所谓的水军,就是水货。
还是步兵、骑兵可靠一点。
(3)
建安十三年(208)七月,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曹操决定,亲自带队南征荆州。
临行前,荀彧认为刘表还很强大,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给曹操献了一条声东击西之计:兵分两路,明公带队在宛城、叶县现身,吸引刘表的注意力,我们暗中却从小路进军,一定打刘表一个措手不及。
实际上,问题也没有荀彧想象的那么严重,刘表强大,那只是表面上的。
曹操大军出发不久,刘表又惊又怕,加上背上的毒疮发作,居然病死了。
刘表死后,谁来继承这么大的家业是个问题。
前面说过,刘表有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刘琦是长子,刘表一度也很喜欢他,按说继承权属于他,但残酷的事实告诉他,弟弟刘琮后来居上。
相比之下,刘琮的优势更为明显:他娶了后母蔡氏的侄女为妻,蔡氏便喜欢上了刘琮,刘表因宠爱老婆,自然也信老婆的话,自然开始喜欢刘琮,疏远刘琦。蔡氏的弟弟蔡瑁、刘表的外甥张允都是实力派,他们也都支持刘琮。
枪杆子里出政权,荆州的政治格局似乎就这么定了。
刘琦当然不甘落后,他去向诸葛亮请教,两人平时的关系都不错。
孔明先生,给我指条路吧。
但诸葛亮很谦虚,非常谦虚,我哪有什么好办法啊?
诸葛亮是何等聪明之人,他当然不想趟浑水,闹不好,掉脑袋的。
刘琦依然不死心,继续追问。
但平时很够意思的诸葛亮依然很不够意思,依然在玩深沉。
这年月想听一句真话怎么就那么难呢?
刘琦不想放弃。
刘琦虽然玩政治还欠火候,但玩一般的小聪明还凑合。
一天,刘琦把诸葛亮后园高楼喝酒,中途却让人搬走了楼梯,然后诚恳地对诸葛亮说:“现在这里没有外人,你说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没有第二个人会知道。你就给我指出一条道儿吧。”
诸葛亮也不直接明说,而是用一个典故启发他:“您没有发现申生兄弟俩的不同命运吗?申生留在京城却祸从天降,重耳逃亡在外却安然无恙!”
申生是春秋时晋献公的太子,被骊姬迫害自杀。他弟弟重耳,就聪明得多,他选择亡命避祸,晋献公死后回国即位,他就是晋文公,后来成为春秋霸主。
恰好此时,江夏郡太守黄祖被孙权杀掉,刘琦趁机向父亲要求去江夏郡当太守。
不久,刘表病重,得知消息的江夏郡太守刘琦赶回襄阳,准备探望父亲。
谁知,蔡瑁、张允怕刘表父子见面后,刘表动了舔犊之情,于是把他阻挡在大门外,并且训了刘琦一顿:“你父亲叫你留守江夏,你不经批准回来干啥,惹他老人家不高兴,万一他的病情加重,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刘琦想进门,但蔡瑁等人像一座大山一样横亘在他面前,无法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