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5)

虽然没有对太史慈委以重任,但也不能把这位老乡闲着。于是刘繇给他分配了一个新的工作——斥候。所谓的斥候,就是侦察兵,起源于汉朝,并因直属于王侯管辖而得名。也就是说,刘繇派太史慈跑腿搞军情侦查。

在神亭,搞情报侦查的太史慈遇到了一条大鱼——孙策。

不管人多人少,遇上了,就得亮剑。

此时孙策身边的人不多,一共十三个,但都是猛人,什么韩当、黄盖都在里面。

而搞侦查的太史慈身边人更少,就一个随从。

二比十三!

但太史慈毫无惧色,他率先出手,拍马冲过去,直挑孙策。

孙策也是猛将,他一枪刺中太史慈的坐骑,顺势夺过太史慈脖子上挂的手戟;而太史慈也有收获,他一把抢过孙策的头盔!

危急关头,双方的后援部队赶到,大家才各自撤退。

此后孙策开始和刘繇正面对垒,刘繇虽然是社会名流,但打仗的水平实在不如他搞学术研究那么厉害,何况曲阿是一座孤城,历代能守住孤城的,都是有后援的,至少有大后方,而刘繇虽然管辖的地盘很宽,但都是名义上的,要指望那些地方都伸出援手的是不现实的。

所以,孤城是不能死守的。

不久孙策收复曲阿。

战败后的刘繇逃往丹徒(镇江),

孙策以前大约有五六千人,但经过此战,队伍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急剧扩张到二万人,战马一千匹。

什么原因呢?原来汉末的军队,不管是农民军、还是政府军、差不多都是有组织、没纪律的,打仗的同时,兼职烧杀抢掠,而孙策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偷鸡摸狗、不抢粮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混乱世道,这样的部队不受欢迎才怪。

孙策入主曲阿后,立即发布安民告示:凡是刘繇以前的亲朋好友,只要乐意归顺的,既往不咎,我们不搞大清洗那一套;凡是想当兵的,一个家庭只要一人,且免去全家的赋税,不想当兵的,悉听尊便,绝不勉强。两个凡是的惠民政策一出,应者如云。

远在寿春的袁术,得知孙策靠一千多人发家,居然屡战屡胜,夺取了曲阿,人数上万,心里酸酸甜甜,五味杂陈。他知道,孙策的翅膀已经一天天地硬了,不像他爹孙坚那么好使唤了。

但大家表面还是盟友关系,袁术也不想做得太难堪,毕竟,今后有许多事还得靠孙策支持,比如称帝。

于是他做了一个顺水人情,上表奏请孙策为代理殄寇将军。

自此,孙策之名威震江东。

部队壮大了,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管理就是一个问题。

好在孙策手下能人很多,比如在寿春就带人跟着孙策的吕范,毛遂自荐,担任监察官,负责部队的风纪整顿。这下好了,吕范是军中的元老,屡立战功,他来管理,谁敢不服?

到建安元年(196),孙策的队伍已经是人才济济,比方说朱治、吕范、黄盖、韩当、张纮、张昭等等,虽然比不过拥有政治优势的曹操,但与时期的刘备相比,那不知要强多少倍,要知道,刘备在江湖中混来混去,一直没有混出多大名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人才,那时候,刘备手下武将只有关羽、张飞这两个老面孔;而真正顶用的谋臣一个也没有,名气大一点的陈群、田豫也不跟他,尽往曹操那边跑,实在可怜。

孙策创业期间的主要谋士是二张——张纮、张昭。张纮是正议校尉,张昭秘书长(长史),孙策每次出征是时候都是带一人在身边当参谋、让一人留守后方主持大局,事实上两人相当于他的左膀右臂。

虽说是二张,事实上出力最多,功劳最大的还是张昭,199年那个张纮奉命到许都为孙策跑官,结果被曹操看上了,人也留在了许都,直到孙权即位时,才返回江东。

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现在的徐州)人,在东吴的阵营中,张昭是非常特殊的一个人物,他比孙策差不多大20岁,孙策看作老师和朋友,由于他能文能武,孙策亲切地把他比作管仲;后来孙权即位,风云突变,虽然对他也是礼遇有加,但却是既用,又防,因而他的一生也是波澜起伏。

张昭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是块读书的料,事实上张昭同志20岁不到就被推荐为州里的孝廉了。

都说学以致用,抛开没用的大道理,读书是有功利的,人都是为自己的前途,,为一份好工作读书。

而张昭绝对是个另类。

郡里推荐他为孝廉,无数读书人在坟前作揖、磕头都梦想不来的大好前程就摆在他面前,他却弃之不顾。

此后不要前程的张昭却经常和同郡的一些名人如王朗、应劭等人聚在一起,开展学术讨论,而他们谈论的尽是一些敏感、禁忌话题——帝王政治。

(6)此后张昭的名气越来越大,陶谦主政徐州时,又推荐他做茂才,此后他已经30好几入大龄青年了,按说要就业趁早,他创业的黄金年龄已过,这次机会再也不能错过了,但他还是不干。

难道你想守着书本过一辈子?

孝廉是太守推荐,一个郡就一个名额,相当于全市文科状元才有戏;而茂才是刺史推荐,相当于省里的状元才有戏,名额很珍稀,可陶谦却把它当垃圾。

州领导的面子都不给,你以为你是谁呀?

陶谦也毛了,直接把这个拒不接受领导召唤的大龄青年抓进大牢,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改造。

辛亏张昭同志平时朋友多,一个叫赵昱的连忙出面为他说情斡旋,事情才得以顺利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陶谦死后,按说曾经挨整的张昭应该放爆竹庆贺才是,可他却感到非常伤心,还专门写祭文表示沉痛的哀悼,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哥们呢。

总之,张昭是很有才的,后来曹操进攻徐州,四处屠城,老家是呆不下去,张昭和母亲一道辗转到了江东,此时的张昭差不多已经38岁左右了,

他不是不想就业,而是一直在等待机会,直到遇到了孙策。前面说过,孙策能文能武、谈吐幽默、爱护百姓、尊重人才,这样的老板还还等什么呢?

于是张昭开始正式就业。

但政治就像中医,有时是越老越吃香,至少对张昭同志而言是如此。前面说过,张昭是名人,名人的交际圈是非常宽的,张昭在江东工作,那些在朝廷任职的朋友知道这个挑三拣四的张昭居然成功就业,纷纷来信表示祝贺。面对张昭和曹操阵营的人交往,孙策知道后,不但不怀疑,反而非常高兴把张昭比作辅佐齐桓公的管仲。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19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19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