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6)

这时汉献帝坐不住了,这个孩子已经14岁了,已经懂事了。

面对两个彪悍的土匪,汉献帝决定,派人调解,和为贵。

其实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但李傕、郭汜激战正酣,根本不听。不仅不听,郭汜还忽然关心起这位皇帝的安危来,如果把皇帝抢到手里,我就是帝国的一把手啊。

说干就干,但他没想到有人下手比他还要早——李傕派出的卧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李傕得到消息,先行一步,派侄儿带上几千人,三辆专车(马车),直扑皇宫。

皇帝是国家的象征,皇帝的劫难也是国家的灾难。

献帝历经枪林弹雨,历经的苦难足够一火车,却始终无人出面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献帝也始终未能苦尽甘来。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对于自己,都是命运,不能不信。

专车接送,服务的确很周到。

陛下,这里不舒服,咱们还是换一个地方安全吧。李暹直奔主题。

这时太尉杨彪出面制止,自古以来,皇帝住自己的专用别墅(皇宫)天经地义,你们要让皇帝露宿街头啊,这么胡来是怎么回事?

杨彪是三公之首,还录尚书事,按说这个内阁首辅了官不小了,但军权在李傕手上,你一个内阁首辅算个啥?——连鸟都不是!

怎么回事?此次搬迁行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李将军(李傕),他决定了,不能更改(将军计定矣)!。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总理遇到兵,有理也说不清。在枪杆子面前人人平等,不管太尉也好,太仆也罢,校尉也罢,基本上就不算领导,最多是一个芝麻官,甚至比芝麻还小。

说什么都是白搭。

一般人搬家总要收拾一下行李再上路,就是强横如董卓者,迁都也多少给了时间表啊,但李暹明显没有这个耐心,他比董卓还性急,不要说一天,一个时辰他都等不及,直接上路,什么都不用带,你的东西我们帮你保管!

没辙了,走吧。

朝中的大臣只好跟着皇帝搬到新家,而他们一走,李暹也忠实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涌进皇宫,抢宫女、抢珠宝,抢绸缎,多劳多得,见啥拿啥,一点没客气。

这次搬家行动进行得相当彻底,那些实在搬不动的家伙——皇宫也一把火烧掉。不仅烧皇宫,还烧民宅,长安,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以前洛阳毁了,还有长安可去,现在长安也毁了,别说是办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汉献帝真正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皇帝沦落到如此地步,真是生不如死。

但皇帝是不能去死的,因为李傕不让,你还有利用价值,死什么死?

皇帝也不能当流浪汉的,还是李傕不让,我让你住哪儿你就住哪儿,流什么浪?

李傕给汉献帝安排的新住所非常安全——军营。

管吃管住,吃饭睡觉都有人站岗放哨,的确很安全。

神仙打仗凡人遭殃,皇帝也遭殃,眼看国家大乱又起,汉献帝再次派人去郭汜营中调解两人的矛盾。考虑到前次派侍中、尚书一类低层次的工作人员去效果不大,这次汉献帝派出十来个重量级的高级领导干部(三公九卿)组成了一个高规格的访问团,前去郭汜营中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双方以大局为重,及早醒悟,共谋发展。

如此隆重的访问,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郭汜果然非常重视,先是对大家的访问表示了热烈的欢迎,然后诚恳地邀请大家长期扎根他军营,你们就不必要回去了,我这里管吃管住。

访问团成员全部扣下,出访嘉宾一不小心当了人质。

你李傕能扣皇帝,我郭汜就不能扣大臣?咱们比着来,看谁厉害!

一个扣皇帝,一个扣大臣,玩大了。

玩火者,必自焚。

值得一提的这群大臣中,财政部长(大司农)朱儁就在里面,想当初自己在战场上是何等的英雄了得,杀得民军闻风丧胆,没想到自己当了一辈子的汉朝忠臣,竟然会落到被几个跳梁小丑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地步。

哎,国家有难,好汉也不复当年之勇。

忍忍气吧。

朱儁这个人比较刚直,受不得窝囊气,一代名将竟然活活给气死了。

气死了财政部长,郭汜也不恼,反正大臣多的是,少一个人,就少一分后勤负担。他把其他大臣召集在一起,要他们为自己进攻李傕献计献策。

大臣们以杨彪为首,拒绝合作。

郭汜把脸一沉,不合作好办,那你们就老老实实地呆着,给我当人盾。除了找大臣,郭汜也还留有一手准备——他在李傕营中也潜伏有余则成式的卧底——中郎将张苞(注意,他不是张飞之子)。

李傕也没闲着,尽管自己有军队,但“兵”到用时方恨少,在韩信用兵光辉思想的指引下,他四处拉人头,很快就拉到了外援,而且还是国际友人——几千胡人组成的雇佣军。李傕先给他们一点小恩小惠,让他们替自己去打仗。

当然,要人家卖命,光是小恩小惠是不够的,还得给优惠条件:

你们好好给我干,只要打赢了郭汜,我给你们每人发一个高档次、高素质的老婆——宫女,怎么样?如果宫女不够,就给你们发良家妇女,按劳分配,这总够意思了吧。

享受皇帝的女人,如此优厚的报酬,不答应那是大傻冒。

但还没等到他动手,郭汜已经积极行动起来,4月25日夜晚,郭汜带人攻到营门口了。

问题是领导(皇帝)还在里面呢。

不管了!打死了更好,大不了重新选一个就是了。

放箭!

放箭!

由于事发突然,箭也没长眼睛,皇帝大人的营帐被射中,要不是他闪得快,险些以身殉职。而李傕的运气就差点了,一支可恶的箭居然射穿李傕的左耳朵,让他痛苦不堪。

祸不单行,这时内奸张苞也突然放火,万幸的是,由于这个张苞可能真是一个草包,没能熟练地掌握放火技术,忙活一阵居然没把火点燃。

这时,李傕的部将杨奉带人杀过来,和郭汜接上火了。

简单说说这个杨奉,他是白波农民军的一个头领,据说还信仰过张鲁的五斗米教(道教的一种),后来加入郭太领导的白波农民起义军。

据说,当初董卓迁都就和白波农民军有莫大关系,初平元年(190),董卓见关东联军声势浩大,又怕白波军趁火打劫,南下截断退路,于是急急忙忙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同时派遣李傕等人继续清剿白波军。

后来郭太战死,杨奉等人投降李傕。杨奉可以说是李傕的左膀右臂,后来他反叛李傕,李傕的声势由此盛极而衰。

郭汜不敌这支生力军,败退。

击退郭汜后,李傕也怕他再来骚扰,如果把自己手里最重的砝码——皇帝给干掉了,或劫去了,那自己就无牌可打。

为此,他决定给皇帝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这个地方叫北坞,是另外一座牢固的军营。

李傕决定,在这里对皇帝进行封闭式管理,全方位的保护,闲杂人等,一律不得入内。

刘协哪里还像皇帝,他简直就是笼中鸟,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没有安全。

相比之下皇帝还算幸运的,他至少有一项基本人权——吃饭,过个半饥半饱不成问题,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就惨了,连这项基本权利也被剥夺了。李傕决定对这些平时养尊处优惯了大臣进行残酷的生存训练,连伙食都不管。

这些人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活像街上的叫花子。

长此下去,要出人命呢。

汉献帝要求李傕提供五斗米,五碗牛肉,改善伙食。

皇帝提要求,李傕骂骂咧咧的很不高兴,现在世道不太平,粮食金贵,你作为皇帝,我一天把你两顿饭管够就可以了,你还管那么多杂七杂八的闲事干嘛?

抱怨完毕,李傕还是很大方地送来了一大堆美食——散发臭味的牛骨头,反正就这么些了,吃坏了肚子自行负责。

连鸡肋都不如,这是人吃的吗?

被人如此捉弄,汉献帝很愤怒,这些年他经常愤怒,也每次都被迫冷静(没办法,斗不过人家),但这一次,他决定冲动一把,为部下出出头。

他决定找李傕讨个说法。

还没等他找上门,手下人就告诉他一个坏消息,别冲动,听说人家李傕正打算把你异地关押弄到外地去呢,陛下还是忍忍气吧。

忍字,可是心上一把刀啊。

汉献帝叹了一口气,是啊,除了忍,还有别的什么好办法吗?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