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人怕出名猪怕壮,政府正为本地日益恶化的治安形势头痛呢,看本地出了这么个优秀人才,自然不能让他闲置报废。而能镇住那些流氓强盗的,也只有他这号猛人了。

州郡政府开始请他出来做一些剿匪捕盗这类的工作,他本人也不负领导期望,展现出自己的才干,保质保量地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

大概是167年,董卓因为家庭出身好而当上了一名特种兵——“羽林郎”。所谓的羽林郎,隶属于大名鼎鼎的羽林军。汉朝的羽林军,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军,取其“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是皇帝的两大警卫主力部队(另一支是虎贲营)。

东汉的羽林军一般维持在二千人规模,其中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128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800人、羽林右骑900人,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这样看来,羽林郎可以算是皇帝的贴身警卫了,比羽林骑更吃香。

羽林军作为皇帝的警卫部队,是职业兵、贵族兵,待遇优厚,因此,士兵挑选标准也极其严格,具体说主要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挑选人才:

一:选自从军死事之子孙,就是说选军烈士的家属,称为羽林孤儿,政治靠得住。

二:选自征战有功者,即所谓的军事过硬。

三:挑选来自六郡、三辅地区的良家子,主要是选汉阳、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的武林高手。所谓的良家子,即良民子弟,也就是家庭出身要好。像现在很吃香的生意人、有红包拿的大夫、工匠啊什么的那时都是下等人,想混进宫来当兵保卫皇帝那是没戏的。一句话,英雄也是要问出路滴。

以上三点归纳起来就是:政治上特别过硬、军事素质特别过硬、家庭出身特别过硬。

想当羽林军不容易啊。

董卓的父亲担任过纶氏县的县尉,董卓本人也担任过凉州的州郡公务员,属于又红又专一类的人物,他不当选谁当选?

于是,董卓由边远之地的凉州来到京师洛阳。

时来运转了。

(4)

董卓这个人的交际能力是很强的,在京师他碰到了伯乐——名将张奂,张奂是他的老乡,对他的才干十分欣赏,当即推荐他到自己军中担任司马(参谋),到边疆效力。

因为那时的凉州比较很不安宁,具体说就是羌乱。

展示自己的机会来临了。

羌族部落在光武帝同志解放陇西时,一分为二。西羌留青海,东羌迁入关中,受护羌校尉领导。但由于东汉对这些少数民族兄弟不但没有什么优惠的民族政策,反而不断地压榨,导致羌族人不断地反叛。

而面对羌人的反抗,东汉政府只有一个办法——镇压。

以前的董卓只是参与剿匪捕盗一类的治安清剿行动,这次可是大规模的军事平叛行动,董卓,你行吗?

董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

永康元年(167),几支羌人队伍大举入侵关中地区,张奂派司马尹端、董卓前往作战。二人不负众望,结果如下“大破之,斩其酋豪,首虏万余人”。

董卓同志长期驻扎边疆,经历了大小一百余战,为边疆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人才朝廷当然得表示表示了。

作战胜利后,董卓升为郎中,还获得九千匹缣的奖品,可别小看这缣,它是双丝的细绢,在汉朝还可以当钱用的,实在很珍贵。董卓同志仍然很仗义,把朝廷的犒赏全部分给士兵,他的说法是,功劳虽然是记在我的名下,但却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啊(为者则己,有者则士)!

如此豪爽,自然为他赢得了极高的人气。

战事结束后,他先后任戊己校尉、并州刺史、河东太守,这些职务虽然都是地方官,但都有实权,而且远离政治风暴的中心,在自己地盘里随便怎么闹腾都没人管你,活得像土皇帝一样,实在很潇洒。

其实董卓除了外表粗犷一点以外,他内心一点都不粗,可以说他是粗中有细很有心计的人。那些年,朝廷里党人和宦官忙于斗争,他这个党外人士既没有加入战火,也没有在一旁看风景,他也很忙,忙于埋头苦干,一心一意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成为了东汉王朝的掘墓人。

黄巾起义的时候,董卓还是一名的悍将加福将,留给大家的印象极佳。同时政治上也是过硬的,所以皇帝决定把不听招呼的卢植调下去,派董卓上。

董卓对付张角,他们一个是实干家,会打仗,动手能力强,一个是理论家,会传教,理论基础扎实。

皇帝大人认为,实干家董卓胜算很大。

但灵帝忘了一点,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

董卓虽然很会打仗,不知是水土不服还是运气太差,一到战场,还没怎么表现,就被张角打了个稀里哗啦,表现如此不给力,气得皇帝大人鼻子直冒烟。

灵帝是个性急的人,他眼里容得下沙子,却容不下失败。

董卓还没来得及改过自新,戴罪立功,皇帝的处罚通知很快就下发了:

免职,抵罪!

还是派皇甫嵩上吧。

184年8月初3,灵帝下诏让皇甫嵩负责剿灭张角。

10月,皇甫嵩终于等到了机会——张角不幸病逝了。

不少专家说黄巾军是被官军的优势兵力所打败的,这句话其实是很可笑的,实际上绝大多数时间,黄巾军兵力一直占有绝对优势。

黄巾军之所以败,是败在战斗力上,在官兵素质上技不如人。

现在回头看看皇甫嵩队伍构成:A:北军五校,为中央主要常备军,即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尉手下一共3500余人;B:三河骑士,即京师附近的河东郡、河内郡、河南郡三地的骑兵。外加皇帝曾经拿出西园御马来赏赐大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皇甫嵩的队伍应该大部分甚至全部是骑兵,手拿刀、剑、矛、戟等先进武器,而农民军大部分是步兵,手里的杀伤性武器是武锄头、镰刀、棍子、棒子等,两相对照高下立判。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武器论是不对的,不谈武器而搞精神胜利法也是不对的。

骑兵对步兵,就好比是现在的装甲车对步兵一样拥有绝对的优势,横冲直撞就是了。

武器先进,机动性强,外加将领指挥有方,战役的最终结果是不难判断的。

第二回合的战斗开始了,对广宗的黄巾军而言,也是最后一个回合的战斗。

在这场事关双方命运的决战中,战况十分惨烈,双方很快呈现出缠斗状态。所谓的缠斗,就是死死缠在一起,苦苦相斗,没有结果就不算完。

从拂晓到黄昏,没有休息,没有饭吃,差不多一整天都在战斗,谁受得了?

缠斗,对官兵是比较有利的,因为他们以骑兵为主,不怕;而对黄巾军而言,是很不利的,因为他们是以步兵为主,这种打法能让人崩溃。你想啊,别说是让你一整天跑来跑去、舞枪弄棒地打仗,就是让你做连续不断地做一天广播体操你也觉得累啊。

张梁的部队溃不成军,包括他本人在内,被杀被俘的竟然有3万人。也难怪你如果被骑兵死死缠住,要想突出重围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无论腿多长跑得有多快,哪怕跑得比罗伯特比刘翔还快也是跑不过战马的。

还有5万人走投无路,淹死了。

皇甫嵩接了来的目标是下曲阳(河北晋州)的地公将军张宝。虽然张宝也有10万大军,但双方的交战过程是在无啥可写,那就直接说结果吧:

11月,张宝也重蹈其兄长的覆辙,10万人全军覆没。

自此,由张角同志领衔主演的这场武装斗争大戏终于以悲剧性的结尾落幕了。

不到一年时间就摆平了张角,皇甫嵩很高兴,皇帝也很高兴。

(5)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