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督邮,是督邮书掾、督邮曹掾的简称。汉代的郡按方位分若干部,比如东西南北,每部设一个督邮。由于太守大人平时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下基层监督检查一类的事情就交给督邮代劳。督邮就是郡里的纪检监察官,代表太守督察县乡,传达上级指示精神,办理司法案件等等,官儿不大,权力不小,惹不起的。

说来也怪刘备同志运气不好,刚刚到任,屁股还没坐热,就遇到政治运动。这次督邮光临安喜县,就是要传达一项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为遏制军阀割据局面发展,皇帝下诏,凡是由于军功晋升为公务员的,一律作为富余人员,淘汰回家(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

某些人常常以此作为刘备蛮横无理,违反政策殴打上级纪检官员的证据,事实上,这都是没有仔细分析史料得出的草率结论。

要知道,这个政策出台的背景是,黄巾起义时,宦官迫于压力召回自己在地方上做官的家属;而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一批战场立功的军人(比如刘备)被安置到各级地方政府,填补了这个空间。这下宦官着急了,他们还想让家属卷土重来,重温旧梦的,而现实是残酷的,军人们占着位置,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们活生生地挤下去,让自己的人爬起来。

怎么挤?

以维稳为借口,趁机淘汰那些靠军功上位的军人,谁也没话说——恰好皇帝也怕那些脾气火爆的军人掌权,偏霸一方,不好控制。

这样做正对皇帝的胃口。

双方一拍即合。

过河就拆桥,这招太狠了,没办法,名额就那么多,只好对不住大家了。

刘备并没有孝廉、茂才(秀才)一类的上岗证,上边没人罩着,他怀疑自己就是下岗分流的对象(备疑在遣中)。

实际上刘备的感觉相当准,因为朝廷这一刀就是冲着他们来的。

老子为你拼死拼活地干,好不容易才熬成丨警丨察局长,一句话就让打发回家啊。

刘备当然不乐意回家打草鞋,换谁都会骂娘的。

骂人还是先放一边吧,先把饭碗保住要紧。

问题是他爸不是李刚,不像曹操,有一个老油子父亲做靠山,不管风吹雨打都不怕。他只是事业刚起步的一个小人物,朝廷的龟孙随随便便发一个文件,就能轻易砸掉他的饭碗。

(6)

和曹操一样,刘备也想为国家做些事情的,当一个好官。

和曹操一样,刘备也遇到了麻烦,不同的是,曹操遇到的麻烦很小,轻易就摆平了,刘备遇到的麻烦很大。

他自己难以摆平。

这个社会太黑暗,唯一的办法是找到督邮,打探点内幕消息,摸摸督邮的底牌,看他是想玩潜规则还是明规则,对症下药。如果能说说情,通融通融,把自己从黑名单上抹去,此事就有转机了。毕竟大家都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有事好商量嘛!

刘备来到督邮下榻的驿馆,低三下四地求见。

没办法,前途捏在人家手里,人家是大爷,你就是孙子,即使心里一万个不乐意,也得装一装。

表演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没想到一去,居然吃了闭门羹。

督邮大人态度极其傲慢,连面也不愿意见,给出的理由也是怪怪的——有病。刘备态度再友好也没用,反正咱们公事公办,其余的事儿免谈。

你刘备马上就要下岗分流了,和我谈什么谈?

其实也不能全怪督邮。他怎么见你,见面怎么说?是说刘备同志,上面不会裁员,你安心本职工作就是了,争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还是说,刘备同志,由于你表现不好,上面决定裁员,由于你不幸上榜,活该你倒霉,我也没办法,请你多多理解。

前者是撒谎,后者是放屁,都不能说。

再说,他只是奉令办公,权力虽大,但都是领导给的,即使对你刘玄德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但也无权改变现实。

所以,不能见刘备。

所以,得罪了刘备。

所以,刘备很不高兴。

刘备同志满腔的热血,一把的希望,在督邮同志冰冷的拒绝中顿时化作了灰烬。

但特派员大人忘了,得罪丨警丨察历来都没有好果子吃,何况得罪的是丨警丨察局长。县尉手上虽然没几个兵,但他手下有比兵更厉害的角色——兄弟,要修理你一个小小的督邮那是绰绰有余的。

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饭碗被人砸得粉碎,换谁都不干。

对刘备同志而言,他会更生气,老子的乌纱帽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下捡来的,又不是花钱买来的,而是在枪林弹雨中一刀一枪拿命拼出来的。咱好歹是个功臣,一纸通知,就让老子回到解放前,如此不识相,欠揍啊?

太伤自尊了。

自尊就像一个鸡蛋,表面坚硬、风光,但却一触即溃,里面流出的是伤心的液体。

不惩治一下都不行了。

心灵受到严重伤害的刘备,当然不会选择申辩,上诉一类的复杂程序,向组织反映问题(估计也没有用),他决心流氓一把,男人一把,豪气一把。对于小小的督邮,不用劳烦自家兄弟,自家动手就行。

不当孙子了,这回要当大爷。

愤怒不已的刘备带着人折回驿馆,直接冲进房间,对惊慌失措的督邮大人说:“上级首长(府君)叫我来请你过去问话。”

督邮一头雾水,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刘备结结实实地捆绑起来。

刘备把督邮拖到一棵大树下,不再和他搞理论辩论。

他要的是公道,尽管督邮并不能给。

说明一下,演义上说张飞鞭打督邮是不正确的,刘备虽然仁厚,是一代枭雄,却绝不老实,自古以来,老实人都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在我看来,即使是再仁厚的枭雄,再老实的百姓也有怒发冲冠的时候,发怒是一种态度,别人怒发冲冠为红颜,而刘备只为自己的工作。而这样的人,才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刘备。至于某些专家所说刘备是无理取闹、气焰嚣张的赳赳武夫,那是因为没有仔细分析史料所致。

态度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但如果结果已经确定,态度就很重要了。

刘备那时不过是25岁上下的青年人,血气方刚的,你惹他,比惹犀利哥后果还要严重。但坐惯了机关的督邮还想端一端特派员的官架子,吓唬面前这个年轻人。

别冲动啊,别乱来啊,我可是纪委的人。

那就打!

打的就是你,估计边打还在爆粗口(那是肯定的)。

历来纪委的人都是很牛的,看谁不顺眼就修理谁,人见人怕,哪有被人修理的道理?因此督邮还是不服气:

上面要裁员,我有什么办法?你有本事找他们算账啊?

找上面太麻烦,找你最方便!

因此,不服气的督邮得到了让他更加不服气的的结果——接着挨打。

越打越有劲。

要知道,打人也是可以上瘾的——刘备原计划把他杀掉。

遇到硬汉了。

好汉不吃眼前亏,督邮不是好汉,也不愿意继续让自家的身体吃亏,开始大爷大妈地求饶。

打到一百下的时候,刘备住手了。

照这种架势搞下去,督邮大人可能就像散架的机器一样很快就要报废了。,毕竟是坐机关的人,缺乏体育锻炼,身体多半是亚健康,再加上刘备同志本身有两下子(后来斩徐州刺史车胄就是证明),外加满腔的烈火,鞭鞭带恨,鞭鞭带血,不打你打成变形金刚才怪。如果照正史所说的打二百下,以刘备同志不凡的身手,别说是人,估计就是鹅卵石也得打开花。

活动那么久,手瘾也过足了,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住手吧。

人家毕竟是奉命行事,真闹出人命案来,自己进入黑名单,事情就大了。刘备也知道冲动是魔鬼,刘备也知道冲动的惩罚。

当英雄也罢,流氓也罢,人活着,就是为一口气。

出气之后,刘备清醒了。

你们不是要老子下岗吗?大爷还不侍候了!

说罢,把官印挂在督邮的脖子上,带着关羽、张飞三剑客一同绝尘而去……

(7)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三国才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最完整最好看的三国历史:细说三国百年第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