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说来也是可笑,德军此时尚不知道大祸临头,更不知道苏军新锐集团军的出现。他们中间甚至还流传着一则笑话——德军在梅季希发现了一个汽车站牌,于是互相打趣说是不是应该在这里等公交汽车,因为从这里到红场只需要一个小时。结果第二天一大清早,苏联人的钢铁炮弹便砸在了头上。在4个强大的 “卡秋莎”火箭炮营齐射火力支援下,双方在梅季希杀得天昏地暗,梅季希镇几度易手。尽管苏联人一再声称双方在梅季希镇外的平原上进行了“残酷的坦克大战”,并最终将法西斯坦克部队击败,但我们都知道,克鲁格第4军团是步兵集团军,哪来什么坦克?——倒不如说是“苏军新锐集团军将筋疲力尽的德军驱散了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克鲁格元帅决定终止这场毫无希望的进攻,将部队撤回出发阵地。第4集团军参谋长,也就是后来德国版二战史作者京特·布卢门特里特将军写道:“我们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撤退,敌人只是谨慎地尾随……”

至此,德国人所有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中央集团军群不仅是在一处,而是在环绕莫斯科周围320公里的椭圆形阵地上被全线制止住了。京特·布卢门特里特将军意简言骇,他说,“东线战争的转折点已经到来,我们在1941年打垮俄国的希望在最后一分秒化为了泡影。”

当然,我们不应该去责怪德国陆军,事实上,他们已经做得够多了,没有人再能比他们做得更好。莫斯科战役的失利,都应该算作是德国陆军统帅部的狂妄自大,以及低估了俄国“冬将军”的威力。如果他们能遵照希特勒的战略,在南线稳扎稳打,绝不会落得如此狼狈的结局。

129年前,杰出的骑兵统帅阿基姆·米拉在鲍罗季诺战役失利后,曾训斥他手下的将领们说,骑兵冲锋不够勇猛。骑兵司令南苏蒂将军回答说:“这得怪马,它们不够爱国。我们的士兵即使没有面包也打得很好,但是马匹没有干草就不肯走了。”129年以后,德国人也可以说,这得怪火车头,因为士兵们即使没有冬装仍在坚持进攻,但气温一低于零下二十度车轮就跑不动了。火车头实在太不爱国了。

德军在环绕莫斯科周围320公里的椭圆形阵地上,被迫全线停止了进攻。声势浩大的“台风”渐渐逝去了……很明显,希特勒低估了苏联潜在的力量,这个错误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在8月份的时候,他还得意洋洋的对冯·贝洛说,“要不了一个月,斯大林最后的预备队将会消耗殆尽。”结果到了11月底,斯大林的预备队还在源源不断出现……

诚然,基辅和维亚济马的惨败使苏联损失了超过120万士兵,一度使斯大林陷入绝境。但毫无疑问,他们挺过来了。现在,随着德军的攻势逐渐陷于停顿,斯大林构思已久的反攻开始了。

连载396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反击战(Ⅰ)

绝不撤退!

众所周知,苏联除德国这个“主要”敌人外,还有另外两个潜在的威胁,那就是日本和土耳其(这两个国家都是苏联的世仇)。无论欧洲战场打得多么惊心动魄,斯大林在远东仍然驻有重兵。但是随着西伯利亚严寒季节的来临,日本关东军的威胁没有了——虽然日本人经常犯二,脑袋瓜子也不太好使,但至少不会像德国人傻得那样纯粹,在这样的季节对西伯利亚进行远征明显是找虐的。

所以,斯大林可以将这些部队抽调回来,以解莫斯科城下燃眉之急。除“突击第一集团军”与第20集团军这两支新锐部队外,新编成的主力核心还有来自中亚与远东的部队。(共计34个师)

更为重要的是,在10月和11月份,苏联最高统帅部又组建和训练了9个集团军。据第10集团军司令戈利科夫将军后来追述,10月21日,他被派往伏尔加军区组建第10集团军。当时,司令部尚未成立,戈利科夫必须事必躬亲。化为“空中飞人”,来回跑动。因为第10集团军下辖各师相距甚远,有的在莫斯科,有的却远在土耳克斯坦。大部分师都得边征集、边训练、边装备。戈利科夫原以为会给他3个月的时间来训练这支部队,但11月24日,总参谋长要他马上开赴前线,这使他大吃一惊。

为了把这些部队运送到西方方面军的后方,10月24日,莫斯科铁路局完全置于军事管制之下。根据苏联史料记载,大量军车自托木斯克、鄂木斯克、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和古比雪夫开出,每天行驶800至900公里,中途不换车头和乘务人员。在这一阶段,铁路的总运输量竟高达333500节车皮。其中265800节运送士兵,67700节运送补给品。(如果将这些火车车厢连接起来,就是赤道半径的长度!)

事实将会证明,苏联人的努力没有白费。直至反攻前夕,他们已经为前线部队储存了一个星期的口粮、6个基数的油料和3个基数的弹药。尽管这些部队算不上精锐——武器装备都是二、三流水准。但他们至少吃得饱,穿得暖,有充分的后勤保证。而德国人相当于,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吃饭基本靠偷,取暖基本靠抖的处境。

据冯·贝洛后来说,那段时间希特勒很激动——甚至是故意找陆军的茬,他每天都在呼唤哈尔德和勃劳希契,然后将他们找来狠狠臭骂一顿,他指责陆军后勤工作没有做好,致使士兵大规模冻伤。他认为,这些问题陆军本该管好的,并拿空军、党卫军的后勤与陆军做比较(因为空军和党卫军都领到了过冬品)。

勃劳希契百口莫辩,他告诉哈尔德,他决定向希特勒递交辞呈,因为谁也忍受不了多愁善感的元首大人的喋喋不休。

不过在离职之前,勃劳希契还是毅然决定协助中央集群渡过难关。他在地图上拿笔一挥,画了一道所谓的冬季防线。这条防线距前线约140公里,几乎返回了10月15日的出发阵地,因为在这条防线的后面,有一条良好的公路横贯维亚济马——尤赫诺夫地域。这意味着军队补给至少能得到一定保障。

但我们都知道了,希特勒拒绝撤退。当陆军人士反复提到撤退方案时,希特勒反诘道:“撤?往哪里撤?我们没有准备后方阵地。军队打到哪里,就必须守在哪里”。

毫无疑问,这句话的分量,对部队而言简直像一个晴天霹雳。

连载397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反击战(Ⅱ)

躺着也中枪的南方集团军群

是的,希特勒拒绝撤退。在他看来,到莫斯科这最后一程,根本算不了什么——他的军队已经向东走了800公里,只要再走二、三十公里便成功了!

可是,勃劳希契竟告诉他要撤退了。甚至连善于逢迎拍马的凯特尔也和他闹起了纠纷。当凯特尔鼓足勇气向希特勒陈述唯有撤退,才能拯救军队时,希特勒对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大骂他是“木头脑袋”。过后不久,约德尔看见这位最高统帅部长哭丧着脸,座在桌子旁写辞呈——旁边搁着一支左轮手枪,约德尔悄悄地挪开手枪,劝慰他“要对元首的侮辱继续忍受下去!”

很明显,到了这个时候,希特勒自己都糊涂了。在战争中,俄国士兵打得很糟,现在却成了猛虎。这是怎么回事?当他的将军们纷纷拿起《随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并从书中汲取经验教训时,他却将此书付之一炬,列为禁书。

也许,所有人都想象不到这本书在欧洲军事家心目中的地位。用一位德国将军的话说就是,“这是本圣经”。(克鲁格元帅直接将它供在案头,每日必看)

129年前,科兰古伯爵在日记中记录着他和拿破仑皇帝远征俄国时的点点滴滴——“他在皇帝帐篷外面的篝火旁边记录下;在从波兰撤退的冰雪道路上记录下;或当皇帝正在打盹,在一旁偷偷地记录下……”

于是…在129年后…这本书变成了了解俄国冬天的难得资料……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德国人深信这一点。当将军们读完此书后,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拿破仑的选择——沿冰天雪地后撤,才能挽救军队。

但是,希特勒却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当所有人都为博克的集团军群捏一把冷汗的时候,在东乌克兰作战的南方集团军群却首先遭殃了。

(2)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1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