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这种前提下,希特勒是反对进攻莫斯科的。毫无疑问,东线德军当务之急是应该考虑如何渡过俄国的冬天,而不是征服新的土地。此外,他——希特勒——本能地担心重蹈拿破仑的覆辙。提起莫斯科他总有些毛骨悚然之感。他认为,进攻的重心仍应放在南线,向哈尔科夫一线展开,然后就是斯大林格勒和顿河。这样的战略既不承担风险,因为敌人在南线只剩下残兵败卒。又可以一劳永逸——将铁木辛哥新组建的西南方面军扼杀在摇篮之中。

毛主席曾经指导我们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为了弥补坦克的不足,西南方面军连拖拉机都用上了,他们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呢?既然德军占有如此大的优势,就应该继续南下,摧毁铁木辛哥,而不是不切实际地幻想着在冬季来临前夺取莫斯科。

步子迈大了,咔,容易扯着蛋。

然而,陆军无法理解元首的战略。在这微妙时刻,最高统帅部也因为巨大的胜利失去了理智。他们力促元首,一定要在冬季来临前拿下莫斯科,因为德军是“战无不胜的”。

希特勒终于动心了。他相信了陆军的保证,勉强强地对勃劳希契、哈尔德的主张让了步。人们后来都说,希特勒洋洋自得,固执地要在1941年前入主莫斯科。恰恰相反,无论冯 贝洛的回忆录还是戈培尔日记都证明了这是陆军的一厢情愿,希特勒是相当无辜的。

鉴于陆军是如此富有激情,哈尔德虽卧病在床,但他仍感觉自己的整个胸毛都在燃烧——现在,“巴巴罗萨”的最后一击开始了。在希特勒签发的第35号“元首密令”中,陆军还专门在后面加了个副标题——牛逼哄哄的副标题,叫:“在中央集团军群方向上的决战!”

而它的代号,我们后来都知道了,叫做“台风”。

为了完成这最后一击,被暂时的胜利迷住了心窍的陆军采用了削弱北方集群和南方集群的办法将中央集团军群扩充起来——就像少女隆胸一样,中央集群的兵力史无前例地被扩充到了70个师:其中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步兵师。占东线总兵力的70%。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北方集群不得不从列宁格勒抽出5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以及里希特霍芬第8航空军。

得知要削弱北方战线,北方集群总司令冯 勒布陆军元帅(一作冯 李勃)当场就气晕了,他对哈尔德蛮横无理的要求表示抗议,官兵上下更是群起激扬,纷纷表示,“列宁格勒就摆在眼前,谁也阻止不了我们立刻进去!陆军统帅部对此置之不理,严令“48小时内交出装甲部队”——对本来就羸弱不堪的北方集群而言,此次调动是致命的。此后,北方集群在整个列宁格勒战区丧失了主动权。

南方集群也没有例外。因为它们必须交出9个师(其中包括一个装甲军)。不仅如此,它们还要继续南进,越过哈尔科夫——库尔斯克一线,向斯大林格勒进军,以切断俄国与高加索油田的最后联系。龙德斯泰特向希特勒解释,这样做意味着要越过第聂伯河作650公里的大跃进,被削弱的南方集群无力这样长距离远征时,最高统帅部却以“西南方面军已经垮了”的理由来搪塞他。龙德斯泰特被这个荒谬绝伦的命令气得“纵声大笑”。

哈哈,简直太不可理喻了。

第三本《二战秘史——十字军的东征》写至这里算是完结了。由于出版社催稿,正努力改稿中……从现在开始的内容为第4部:《失去的胜利》 具体内容包括:莫斯科战役、轴心国对美宣战、苏军全线大反攻、克里木半岛战役,苏、德1942年夏季攻势,北非战役。

好了,闲话少说,开始吧!

~~~~~~~~~~~~~~~~~~~~~~~~~~~~~~~~~~~~~~~~~~~~~~~~~~~~~~~~~~~~~~~

《失去的胜利》

连载378

最后的闪击——“代号,台风”

这一次,德国人的情报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给力了。据他们估计,苏军在莫斯科方向部署的是铁木辛哥西方方面军的7个集团军(铁木辛哥到南线后改由伊凡 科涅夫中将接任司令员一职);在它的南面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下辖两个集团军);而他们后面,还有一个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是谢苗 米哈伊洛维奇 布琼尼。在师的数量上,苏军拥有绝对优势——95个,比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多出25个师。不过,苏军师平均人员只有7500人,因此双方大致算得上势均力敌。

然而,德国的情报工作百密仍有一疏。那就是他们没能侦查到一个专门保卫莫斯科的方面军。它是由第32、33和34集团军组建起来的,指挥员为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捷米耶夫大将。

尽管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斯大林还是放心不下。他显然意识到这是决定苏维埃俄国生死命运的最后决战,也意识到了盟友的重要性。当罗斯福总统的秘密使者哈里 霍普金斯来访时,斯大林将德国坦克师和摩托化师数量夸张成了70个,步兵师更是不计其数。但他同时表示,德国全国都闹着饥荒,人民随时有可能爆发起义……希特勒在过去的4个月内损失了450万名士兵,他们的人力就要耗竭殆尽了!

因此,他强烈呼吁美国参战——给予希特勒分子最后一击。他甚至还说,“欢迎美国派兵到苏联来”。这当然是不可思议的幻想,甚至有点儿拖人下水的味道,斯大林还以为美国总统跟他本人一样,拥有生杀予夺的无限权力。后来,斯大林又抱上了丘吉尔的大腿,大声疾呼要求英国“派20—25个师到苏联来……”

丘吉尔同样感到不可思议。在谈到物资援助和工业需求时,斯大林更是狮子大开口。他不仅伸手要东西,而且还要得理直气壮,咄咄逼人。因为斯大林愈来愈相信苏联是在为保卫英伦三岛而战。他本人更是大英帝国的救命恩人。在列出的长长清单中,援助物资不仅仅含有坦克、卡车和反坦克火炮。还包括有各种机床设备、发电机、整座整座的炼油工厂……听到这些要求后,西方国家的领导人都感到困惑不解,因为他们的专家断言,苏联的抵抗在最近四、五个星期之内就要彻底崩溃。怎么谈得上建设新工厂呢?甚至给俄国人武器都太冒险——因为极可能落入德国人手中。

但问题是,不给援助也是不行的……丘吉尔极其担心苏联政府因得不到西方国家的援助退出战争,转而投靠敌人。因此,向苏联提供援助必须谨慎从事。譬如:轮胎厂、发电站等大件不能提供,援助仅限于飞机、坦克等战术武器。同时,双方的情报实施共享。伦敦在9月上旬便警告莫斯科当局,德军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正是莫斯科本身。

斯大林对这份情报是没有理由怀疑的,但仅凭他相信还远远不够,由于认为已是岁末,德军不可能再发动攻势,许多苏军高级将领对德军即将大举进攻的消息置若罔闻。

就是在这种时机下,“古德里安流氓”又开始做坏事了。

连载379

神圣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Ⅰ)

第二装甲集群在东线一系列的胜利使古德里安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现在,他又得到个很拉风新头衔,叫:“迅捷的海因茨”。此时此刻,站在事业巅峰的古德里安怎么也不会想到,莫斯科战役将是埋葬他军事生涯的最后一战了。

海因茨同学不仅打战快,休整部队的速度甚至更快。按希特勒亲自签署的命令,“台风”刮起的时间为10月2日。但“大战略家”实在等不及了,他的大斧早已饥渴难耐……在9月23日斯摩棱斯克召开的集团军群会议上,古德里安大将牛气冲天地表示他用不着等到10月2日,9月30日便可以发起进攻了!

众人纷纷侧目,都感到不可思议。因为第二装甲集群此时远在南方,被困在基辅地区的残敌尚未被消灭。换言之,打完基辅战役就必须马不停蹄的北上,没有一天休息时间。

古德里安非常固执,他顽强地表示,“部队完全用不着休息”。因为第二装甲集群进攻地域没有良好的公路,如果等到10月2日大家一起上,他就赶不上进入莫斯科的末班车了。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1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