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是否应该及时撤退?此时的布琼尼变得无所适从,唯有上下奔走,期望他的领袖能够看清形势,并最终回心转意。

很难理解呀,斯大林到底图个什么呢?如果说他像希特勒一样——在思考问题时,考虑得更多的是经济利益,而不是军事利益,倒是可以解释得通的。诚然,主动放弃第聂伯河突出部,就意味着把苏联60%的粮食和30%的煤产区拱手交给希特勒,因此,斯大林执意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坚守下去”。

可是,随着局势逐渐明朗,德军南北两支军队嵌入西南方面军两翼越来越深远,这个坚守是否还有必要呢?据朱可夫回忆录记载,布琼尼也确实答应过斯大林“可以不撤退”,但条件是需要一支强大的预备队来扼守西南方面军的两翼,阻止德军合围。可是,布琼尼又带着狡猾的小农意识补充说,“如果最高统帅部没有预备队,那只有撤退一条了……” ①

斯大林的答复是别出心裁的。9月13日,一名最高统帅部的传令官飞到了布琼尼指挥所,向他递交了免去他职务的函件。尚未等布琼尼回过神来,铁木辛哥元帅又突然从天而降,接替他出任南俄总司令一职。布琼尼悲愤交集,为了不至使自己失态,他什么话也没有多说,扭头便走②。

然而,当布琼尼返回莫斯科并最终见到斯大林后,他还是忍不住哭了——哭得老泪纵横,泣不成调。他显然看清了西南方面军最终的命运,却又无法阻止此等惨剧的发生,真可谓悲大莫过于心死。

当然了,最惨的还不是他,而是那位到处给人揩屁股的铁木辛哥同志。他郁闷,非常的郁闷……因为他刚刚围观完西方方面军的溃败,现在又得来见证西南方面军最后的岁月了。

①布琼尼发给莫斯科的原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鉴于当前态势,方面军有必要请求准予向后方阵地实施总退却……我们认为,现在已能清楚地看出,敌人的企图是从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和克列缅丘格方向包围西南方面军。为能挫败敌人的这一企图,必须集结强大的军队集团但西南方面军对此无能为力。如果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目前不能集中如此强大的军队集团,那么,西南方面军便有充分理由实施总退却。军事委员会采取的包括从第26集团军抽调两个师在内的各项措施,仅仅是权宜之计。西南方面军撒退行动的延期会造成部队和大量技术兵器的损失……”

②赫鲁晓夫回忆录中写道,我和布琼尼告别,布琼尼对我说:“这就是我们发挥主动性的下场。”言语中充满着对斯大林的不满。

连载371

封闭合围圈

不知是缺乏人才还是出于对其他将领的不信任,铁木辛哥这一次竟然又被推上了前线。朱可夫说,推荐铁木辛哥的理由是他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历经磨练”,比任何人都了解敌人战术特点……是以“斯大林同志救火员”身份就任南俄总司令的。

可是,再牛逼的救火员也要有水才行。赫鲁晓夫后来说,当看见铁木辛哥出现在自己跟前时,他心中一乐,菊花一紧——顿时觉得有了希望。但打听过后才知道,铁木辛哥原来是两手空空来的,说好的预备队、援兵,统统没有。

赫光光同志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熄灭了……

虽说是换了个战场,但铁木辛哥元帅适应能力超强,他很快就意识到布琼尼是正确的——西南方面军唯有火速撤退方能保全。

可是,铁木辛哥在斯大林面前没有骨气,尽管他对局势洞若观火,也看清了即将面临的灾难,但却没有勇气站出来说句实话。他现在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跟赫鲁晓夫一道,座在哈尔科夫郊外的指挥所里,长吁短叹,整日借酒消愁,等待大幕的落下。

与此同时,在乌克兰西部辽阔的草原上,两支装甲铁钳仍在急速靠拢。起初,哈尔德将会师地点定于罗姆内,但由于天气实在恶劣,整日大雨如注,第1装甲集群前进得十分缓慢。因此,第2装甲集群必须越过本来应是攻势终点的罗姆内,推进至基辅以东约210公里的洛赫维察。而第1装甲集群则因迅速冲过卢布内向洛赫维察地域靠拢①(见图1)

至9月14日,德军展开了包围俄军的最后攻势,第1装甲集群开始猛攻卢布内,而第2装甲集群则强攻洛赫维察。苏军在这两座村镇只驻有少量后勤人员,不过是象征性的抵抗一番。当天下午18时20分整,当炮塔上涂有其司令字母“G”的古德里安坦克停在了炮塔上涂有“K”字母的克莱斯特指挥车旁时,两支南北对进的钢铁巨钳终于合拢了……

对西南方面军而言,这意味着死神的拥抱……

连载372

钢铁巨钳

现在,红军西南方面军的2、5、26、37,整整4个集团军(外加21集团军一部)约60万人已经陷入了一个边长约500公里,面积相当于两个比利时大小的三角形地带。①那些忠于职守、仍然固守在基辅大河曲的红军将士简直无法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怎么可能?!敌人是怎样突进到后方的???

据巴格拉米扬上校后来追述,当9月16日他从哈尔科夫飞进包围圈传达总退却命令时,许多士兵仍然无法相信,他们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将军同志,我们真的被包围了吗?”“我们怎么办?是退还是打?”

口口相传的速度十分惊人。德军合围的消息就如同瘟疫一般,在士兵中间广为传播。西南方面军很快便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唯有基尔波诺斯上将还保持着“镇定”。在指挥所里,巴格拉米扬向他口头传达了撤离基辅、率方面军向东突围的命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对这个口头传达的命令表示怀疑(他认为巴格拉米扬是在欺骗他)。故而拒绝撤退。他问:“您带来了撤退的书面文本吗?巴格拉米扬同志”。

为何没有书面文本?赫鲁晓夫后来给出了解释——他担心巴格拉米扬在飞进包围圈途中被敌人俘虏,故而特意要求他“不带任何书面文件,只带口头指令”。结果弄巧成拙,反而引发了方面军司令员和下属之间不必要的猜忌。巴格拉米扬绝料想不到司令员竟会如此固执——解释是没有用的。基尔波诺斯一锤定音,他表示:“由于事关重大,在未收到书面文本以前,他是不会采取任何行动的……”

随着时间流逝,苏军突围的希望也变得越发渺茫了。同一天,德国第29步兵军在实施了强大的炮火准备之后,终于发动他们期盼已久的进攻——从正面强攻基辅。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基辅作为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加盟共和国首府的一切光采都已消失殆尽,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要塞城市。迄今为止,基辅已经受住了德军的历次强攻,却依旧屹立不倒。西方史学家后来说,在德军强攻基辅的前一天,赫鲁晓夫和铁木辛哥等军政要员抛弃了他们的士兵和百姓,乘飞机逃出了包围圈。但事实上,声称“要与基辅共存亡”的赫鲁晓夫压根就不在城里,而是躲在大后方与铁木辛哥形影不离。真正逃出城的是第37集团军司令员弗拉索夫中将(正是那位帮著名的红军叛将)。

在局势无望的情况下,贪生怕死的弗拉索夫脱下了军装,乔装打扮成农民,一瘸一拐地从包围圈中走了出来,而更多的军政要员以及共产党则是撕碎自己的党证(因为被抓住就是枪毙),销毁足以证明个人姓名的身份证件,在城里潜伏了下来。随着城防长官们相继“失踪”,基辅城内人心涣散,民兵队伍也随即一哄而散。放下武器摇身变成了良民。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7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17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