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德国人从来没说过自己是一支非机械化部队,只不过是希特勒刻意为之而已。譬如下面这些图片,都是属于“黑“历史很少出现在德国自己的报刊杂志上。希特勒给国内造成一种假象,我们之所以能打胜仗,不仅是我们的民族更优秀,而且我们是一支现代化军队。这又给某些人照成一种假象,德军好像真的就是一只机械化部队。但事实上,整个东线就那19个装甲师,14个摩托化步兵师。后面任劳任怨的几十个步兵师就被忽略不计了。像李德 哈特说得那样,德国人只需要照顾好前面那些装甲师,就能冲到莫斯科,他在二战史中写道:“可以去掉装甲部队的辎重——使装甲部队的战斗坦克队向前推进,集中力量维护这些战斗坦克队,同时让附属的摩托化纵队跟上去。这种谢尔曼式 (注:谢尔曼(1820-1891年),美国南北战争时的将军。当年他率北军进军速度之快,与后来的机械化部队不相上下)的轻装前进。同传统的欧洲战法截然相反,在这一阶段,决不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 ”另外,他还主张通过空运的办法解决这些深入敌后的装甲集群的补给问题。

因此,他说古德里安的前进主张是完全正确的,是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太保守了。

但可笑的很,他又在自己(间接路线战略)一书中写道:“随着实施机动的空间的缩小,进攻方面所遭受的损失自然也就逐渐增大。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更高的代价,而收获却反而递减。这一消耗过程很快就暴露出一个问题:德国人手中的物质资源,现在已比1941年少得多了。首先是坦克不足,调拨给每一次突击用的坦克数量越来越少。其次是飞机缺乏,因而使空中的优势越来越小。由于两种主要的技术兵器不够,步兵的负担也就日益加重。因此,每争取一个局部的小胜都须使用大量步兵,使得胜利的代价昂贵,兵力的消耗激增。 ”

也就是说,他又开始强调步兵的重要性,和德国空军的弱小。这和他自己前面的观点又是抵触的。李德哈特先生这样的大战略家,解释到后来,反而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关于中央集群的补给问题,后文我会交代。中央集群能不能不管侧翼,能不能在铁路线未架设上来的情况下一口气冲到莫斯科,在基辅大会战中我也会交代.不好意思,摩耳斯先生的问题太多,我实在不好一一答复,我更新的慢,问题交代得也很慢,望各位朋友见谅。

~

如果现在谁跟我说德军是纯机械化部队 我就抽他。整个斯摩棱斯克战役德军的补给从来就没解决过,他们不仅要维持前面的装甲师,而且这些步兵师补给同样也需要维持。德军半履带半轮式卡车很少,3号4号坦克耗油量极大,卡车运送汽油成本太高,古德里安在叶利亚尼突出部与铁木辛哥磨叽那么长时间,无法彻底包围苏军,一半是由于苏军强大,另一半是由于补给跟不上。古德里安自己当然不愿意谈论这些问题,我在正文中也不愿意多岔开主题谈论这些问题,因为有些读者可能会说,楼主太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交代清楚。

~

连载259

“罗科索夫斯基战术集群”。

一回到莫斯科,罗科索夫斯基才发觉自己上了当。什么集团军司令,就一个所谓的“战术集群”!(他本来被告知前来担任第4集团军司令)。当罗科索夫斯基抵达西方方面军司令部后,铁木辛哥亲自接见了他。老元帅相当无奈地向他表示,第四集团军已经被解散了。眼下,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正在斯摩棱斯克北部实施突破,库罗奇金和科涅夫是指望不上的。德军在7月15日攻占了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上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亚尔采沃(斯摩棱斯克东北63公里),准备从背后攻击斯摩棱斯克。现在,我只能靠你去解除这个威胁!

罗科索夫斯基表示压力很大,他旋即问起了最关键也是最最实在的问题——有哪些部队能交他指挥。

在这个问题上,铁木辛哥的压力就更大了。大家都知道,铁木辛哥此时正策划在叶利尼亚方向实施反击,加之斯大林同志十分关切此次战役的实施。因此,他根本无法交出什么部队给罗科索夫斯基,能够给他的只有两个师:第101坦克师和第38步兵师。鉴于这两支部队着实有许寒酸,老元帅许诺道:“从莫斯科到斯摩棱斯克,一路上遇到的一切部队都可以归你指挥!”

罗科索夫斯基就这样上了路——带着他所有的家当——8辆吉普车,一部电台和2辆由卡车改装的四联高射炮。当他星夜兼程,于7月16日抵达了设在亚尔采沃密林里的司令部后,发现局势实际上比想象中的还要严重。问题的关键在于,交给他的两个师没一个是满员的,第101坦克师只有80辆老掉牙的T-26和BT-7,以及7辆新型“斯大林式”坦克(KV-1)。另外那个所谓的第38步兵师就更欢乐了:该部队原隶属于科涅夫19集团军,撤退时与主力失去了联系,后又被德机械化部队撵散,许多士兵连武器都没有。

当得知这一切后,罗科索夫斯基明白事情很糟,但又得不到任何时间去整合他的部队。7月18日,霍特集群的装甲矛头强渡沃皮河,并占领了河东的登陆场,他们一路上不仅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反而俘虏了相当多失去组织的苏军。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苏军的士气已濒临崩溃,负责防守斯摩棱斯克的卢金第16集团军陷入包围之中。

但令苏联人不敢相信的是,霍特集群此时仍在大跨步地向前狂奔,而不是掉转头去,把陷入重围的第16集团军一口吃掉。很显然,德国人一项都喜欢在地图上画圈圈。他们总以为,“饺子”包得越大,装下的俘虏便越多。道理虽然是这个道理,但中央集群究竟有没有能力包“饺子”,这很值得怀疑。霍特先生一边怨声载道,抱怨他的搭档古德里安冲得太远,打乱了中央集群原定的行军轴线,可他自己却又干着同样的勾当——冲得更远,眼看都要冲进莫斯科州了。

说来说去,德国人还是犯了他们的老毛病——胃口太大,低估了苏军的抵抗意志。霍特集群的正确做法是应该先把第16集团军一口吃掉,然后稳扎稳打,小心谨慎地沿公路向前挺进,而不是把这个集团军丢在后面不闻不问,从而形成一个潜在的威胁。

连载260

过分自信的恶果

霍特集群冲得很快,并很快占领了亚尔采沃。此时,罗科索夫斯基正潜伏在亚尔采沃附近的密林里整合军队。但是,敌人已经打到了家门口,罗科索夫斯基表示不能忍了。他毫不犹豫地将部队投入战斗,并于极短的时间内在德军前进路线上组建了一条纵深的防御阵地。同时,他以手中的80辆坦克作为机动部队,随时策应防线上任何受到威胁的地带。

接下来的一幕便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前一天还溃不成军的苏联红军在罗科索夫斯基的领导下像是嗑了药一般,变得顽强起来。使德国人特别吃惊的是,一旦他们突破了苏军防线上的某一点,满以为胜利在望的时候,便会遭到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苏军坦克逆袭。经过5日浴血奋战,以骁勇著称的德第七装甲师竟无法撼动苏军防线使之后退一步!

更令德国人头疼不已的是,苏联KV—1式重型坦克简直就是一种“穿越式武器”。37mm反坦克炮一如既往的在战场上扮演了它那尴尬角色——无论从哪个方向射击;无论KV—1的装甲部分出现多少个令人不堪入目的弹坑,37MM炮始终都无法撼动这台令人生畏的庞然大物。一名曾与KV交手的德国坦克兵后来回忆说:“我们从800米距离开始射击,什么反应都没有。直到50米距离,我们的炮弹还是被弹飞,KV坦克根本不看我们,从我们身边开了过去攻击步兵。结果我们必须掉头在后面追赶。”KV坦克压倒性的技术优势甚至使一部分Ⅲ 、Ⅳ号坦克驾驶员在碰上KV坦克后弃车遁走,此类事件在德国以往的战争史上简直是不敢想象的。苏联人难道不是劣等民族吗?劣等民族怎么能生产出如此精良的坦克?!

从7月18日至23日,罗科索夫斯基不仅打退了德军所有进攻,而且还不停地对敌人实施反突击。可笑的是,他麾下的7辆KV坦克不仅没有损失一辆,反增至10辆。而对面的第七装甲师却遭到了灭顶之灾——坦克损失过半,人员伤亡大得惊人,丧失了继续进攻的能力。无奈之下,霍特将军不得不调来第十二装甲师增援第七装甲师,并于7月27日再次向罗科索夫斯基集群发动攻击,德军的意图是在击破罗科索夫斯基的拦截后,进入斯摩棱斯克的远后方,对卢金集团军形成一个外层包围圈。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6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16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