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好吧,卢金中将真是个倒霉蛋(实在找不出比他更倒霉的家伙了)。他的16集团军“被作为”大反攻的一部分也奉命发起反击,目地是移开德军注意力,掩盖己方真正的战略意图。在这个问题上,铁木辛哥的指挥方式是残忍,甚至野蛮的。为了牵制德军,得到了3个步兵师补充的卢金中将却要奉命打过河去,与德军战线绞在一起。要知道,卢金手上没有一辆坦克!而在河的对岸,是德第29摩托化步兵师和第17、18装甲师,这等于是用红军将士们的血肉之躯,去冲撞敌人的纯机械化部队!

当然咯,为了战略上的胜利,死点人算什么——这就是铁木辛哥和斯大林的指挥艺术。

连载340

铁木辛哥攻势(Ⅰ)

7月23日,卢金开始反击。他以3个步兵师(46、127、158师)从南北两翼迂回斯摩棱斯克,摆出一副两翼合围的姿态。鉴于他的攻势是如此具有威胁性,竟然在德军完全没有反应的情况下越过了第聂伯河,向其后方交通线渗透。

就在同一天,冯·韦伯少将的继任者,第17装甲师新任师长冯·托马将军抵达了前线。尽管对局势缺乏了解,但当他发现苏军的迂回后,便毫不犹豫地把第17装甲师从斯摩棱斯克城调出,对卢金的侧翼实施打击。

虽然从一开始,卢金对进攻便不再抱有幻想,但也未曾料到德国人的反应竟会如此敏锐。那些手提老式步枪,揣着手榴弹的红军将士不得不以血肉之躯与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作战。我仍然记得《莫斯科保卫战》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德国坦克与苏联步兵在第聂伯河左岸迎头相撞,苏联人毫不畏惧地冲了过去,结果德国坦克里的机枪就像镰刀割麦般齐刷刷地扫倒一片。最后,德国坦克毫不怜悯地从那些尸体上碾过去,追击溃逃之敌。我不知道这个情节是真是假,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卢金惨败。仅仅一天时间,16集团军再一次被撵过了第聂伯河,战线被德军恢复。尽管铁木辛哥在地图上指东画西,督促卢金继续进攻,但卢金显然已忍无可忍,他怒冲冲地回电说,“无论是移交军事法庭还是颁发勋章都无助于夺回斯摩棱斯克,我们需要的是炮弹和给各师补充兵员!”

这一次,铁木辛哥没有再为难他,更没有将他移交军事法庭。此时,卢金就像其它很多前线指挥官一样,看不到战争更广阔的层面,也不了解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意图。他并不知道,铁木辛哥的战略实际上已经成功了!德第17、18装甲师及29机械化步兵师被钉在原地,而不敢向叶利亚尼方向移动。更可笑的是,古德里安此时的反应却显得尤为迟钝,甚至笨拙。

简直无法相信!像古德里安这样世界级名将竟然看不出这是苏军大反攻开始前的前奏。尽管情报部门已经警告他“最近几天将会有5个新的苏军集群出现,其中4个已经向叶利亚尼方向移动。”但是,这4个集群是跑来进攻的,还是到叶利亚尼来挖战壕的,古德里安还真说不上来。他在回忆录中写道:“苏军似乎是准备在那一线构筑工事,以求固守……”

西方有句谚语,“你看见的不是事实,而是你想看见的东西。”很有可能,古德里安实在想在叶利亚尼方向寻求新的发展(他想进攻)因此,他理所当然地把苏军的调动理解为“以求固守”。尽管他的补给线拖得很长,但古德里安对战局的发展似乎充满了信心。

一直到苏联人的拳头落在身上时,他才反应过来,混蛋!原来不是防守,是进攻!

连载341

铁木辛哥攻势(Ⅱ)

打23日中午开始,苏军各口径的榴弹炮弹开始发威了。双方还未交手,俄国人便对叶里尼亚突出部进行了持续两小时的炮击。德国步兵只能像地鼠一样,蜷缩在散兵坑里,忍受着敌人炮火反复的蹂躏。

下午15:00,苏军炮击愈渐减弱,对德军来说,俄国人的冲锋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穿着黑褐色服装的苏军开始在德国哨兵望远镜中出现,人数之多,不禁令人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们如蚂蚁一般从远处密密麻麻地涌来。一名德国士兵写道,“透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看清敌人的每一张脸,甚至他们身上的每一粒纽扣。”

典型的人海战术!此时,在叶里尼亚,古德里安的兵力少得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在这个突出部的“左肩”,是党卫军帝国师;突出部的正面,有一个第10装甲师撑着;而这个突出部的“右肩”,兵力就更少了—— 一个孤零零的“大德意志步兵团”。却看守着方圆50公里的范围和一个野战机场。

更有趣的是,由于古德里安不相信情报部门的警告,竟把另外两个装甲师(第3、4装甲师)拉到后方休整去了。

可是,当古德里安发现铁木辛哥的反击之后,却怎么也不肯把这两个装甲师交出来,而是不断打电话去督促步兵集群,令他们迅速赶来支援。因为,古德里安心中又蹦跶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把前来进攻的苏军反包围起来。”所以,第3、4装甲师必须休整一段时间,以留作下一次进攻的“装甲矛头。”

还是那句话,古德里安先生真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大战略家呀……”他的战术总给人一种“在刀尖上跳舞”的味道。从7月23日至25日,围绕着叶里尼亚突出部的战斗之残酷,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由于兵力捉襟见肘,无法固守如此宽广的两翼,德军不得不收缩防线,放弃一些次要阵地,固守在交通节点或者要道上。

以大德意志步兵团为例,为了顶住苏军“人浪”,他们不得不以连为单位,把每个连的12挺MG34机枪集中起来,构成一个“环形防御圈”。尽管这样,许多苏军仍然冲到了离德军主阵地前50米才被止住。而且,苏联指挥官似乎从不考虑伤亡。一批死光了,新的一批又会再次补上。他们肩并着肩,一批又一批向前冲锋,幸存下来的士兵在经过短暂的整合之后,往往又会卷土重来,当新的冲锋再次被瓦解,接着又是重组,再次进攻,但又被击退。有时,德国人甚至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为了弥补坦克不足,苏联人甚至会以卡车搭乘步兵发起冲锋。这样反反复复的冲锋在一天里上演了无数次。直至最后,广袤的田野上堆满了苏联士兵的尸体,呈现出一片棕褐色。

像这样屠杀般的战斗在叶里尼亚一直持续了两天,苏军还是没有一点消停的迹象。一名来自“大德意志团”士兵在日记中心灰意冷地感慨说:“我们牺牲的人已经够多了,将来肯定会比现在更多;不知道这样的战斗哪天才是个完……”

连载342

顿挫

铁木辛哥还真是个人才。新组建的5个战术集群,除去罗科索夫斯基集群在亚尔采沃方向掩护着卢金的侧翼之外,其余的4个集群、16个师的庞大队伍竟然在2个德国师和一个步兵团的战线面前撞得粉身碎骨。战能打到这份上,我还真有点佩服他。

后来,苏联人企图把斯摩棱斯克战役吹嘘为一次胜利。克里姆林宫认为,德军的直接目标是占领莫斯科,所以当看到古德里安集群在铁木辛哥的反击下被迫转入防御时,便沾沾自喜地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说,没错,我们伤亡是很大,但也使敌人被阻在斯摩棱斯克州近一个月之久,为尔后的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1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