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特别强调了等待的危险——“时间不在德国这边,一年后,无论英国还是苏联,将变得更强大。我们如何才能因势利导,这至关重要。既然俄国人将部队集结在边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应该就在那里打垮他们。”
元首侃侃而谈,将领们放下刀叉,听他唠叨了将近一个钟头。与会者之一的古德里安将军在回忆录中抱怨说,“希特勒的理由很难令人信服,大家都怀着一颗沉重的心情……”
然而,就在那天晚些时候的军事讨论会上,古德里安亲口向元首保证“5天便能击垮苏军主力。”这与他在回忆录中所持悲观态度是不符合的,所以我不相信他的话。
除此之外,其余27个将领中谁也没有表示反对。正如伊恩·克肖说的,“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没有说一个不字”。陆军总参谋长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陆军总司令昨天从前线回来,他非常高兴,他告诉我,“士兵们情绪良好,并且做好了准备。”——与古德里安上将一样,十几年后,这些陆军人士又会通过重新包装,在回忆录中与“巴巴罗萨”划清界限,痛斥了希特勒的愚蠢。而自己在“巴巴罗萨”中表现出的热情,他们(闭口不谈)。
最后,希特勒以一个警告,圆满地结束了讲演。他说,“俄国人在数量上超过了德国,但我们的指挥、装备和经验则是优越的。”尽管如此,他还是提醒将军们不要低估红军。希特勒再次重申了进攻日期为6月22日。
6月15日, 117个德军师开始进驻阵地,另外28个则留作陆军统帅部总预备队。与会的28位将军信心十足地返回了前线——而不是像古德里安说得,“大家都怀着一颗沉重的心情,沉默地返回了前线……”
连载314
9个小时前
1941年6月21日,基辅特别军区刚刚结束了一次大型军演。吃罢晚饭,兴致勃发的第9机械化军军长罗科索夫斯基将军便预约上几位师长,决定于次日黎明出发,到附近湖里钓鱼去。
可是,他的休假计划落空了。一名边防军官打电话告诉他,“抓到一名德国俘虏。据这名俘虏声称,德军将于22日凌晨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
这一情况引起了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的重视,并火速汇报给上级。基辅特别军区总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将军赶赴边境哨所,亲自审问了这名士兵。此次审问,在苏联人的资料上是有记载的。
普尔卡耶夫将军:“你是哪支部队的?”
德国兵:“我是第3装甲军摩托化步兵旅2营的司务长,我叫罗兰·施罗特。我昨天夜里跑过来,是为了向你们报告重要情报……”
普尔卡耶夫将军打断他的发言:“为什么跑我们这里来,通报你们的情况?”
德国兵:“我是德国共产党员。这些天我一直在等待机会向你们报告这一危险情况,我不知道这些事情你们了解多少,但从我与你的部队的接触中,我感到他们几乎是毫无准备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能看着共产主义被希特勒打败,所以我不顾危险跑了过来……”
正在普尔卡耶夫将军与这名德国司务长交谈之际,又有一名越境者潜逃过来了。不过,这一次不是什么“德国共产党员”,而是一名酗酒的德国士兵打了军官,怕被惩罚才跑过来的。与前者一样,这名德国士兵带来讯息说, “战争很快就要开始了!6月22日清晨4点,德军将沿着整个德苏边境发动进攻。”
这位哥们明显还没醒酒,他拿出酒鬼的豪气保证说,“如果早上5点德军还不进攻,那就把我枪毙了吧!”
直到这个时候,苏联政府才感到事态的严重性。莫洛托夫紧急召见了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向他反复询问德国实施“威胁性军事部署”的动机究竟为何。莫洛托夫抱怨说,“现在有一系列迹象说明德国政府对苏联政府抱有不满,甚至谣传德国和苏联之间即将爆发战争。我不能理解你们不满意的原因……如果阁下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导致眼下这种局面,将不甚感激。”
舒伦堡大使很无奈。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自己敬爱的元首会在4小时后发起进攻。他坦言相告,“恐怕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
几乎与此同时,正在莫斯科军区值班的朱可夫大将接到一个电话——是斯大林亲自打来的。斯大林多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只是简短的一句:“迅速和国防人民委员到克里姆林宫来。”
6月21日深夜,车子驶进克里姆林宫。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副总参谋长瓦杜丁中将以及铁木辛哥元帅都来了。警卫带领他们直径来到斯大林办公室。斯大林坐在躺椅上,手里拿着烟斗,但未点着。朱可夫还发现,斯大林脸上现出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慌张。三人刚刚进屋,斯大林就直接问道:“普尔卡耶夫报告的情况可靠吗?那个投诚者,会不会是德国为了挑起冲突而派来的奸细?”或者,是狡猾的丘吉尔让间谍穿上德国服装,故意跑来挑拨离间的?
听到这话,刚刚坐下的铁木辛哥元帅立刻站了起来,斩钉截铁地说:“不是!我认为投诚者说的是实话。”而朱可夫根本就没有坐下,他也坚定地点了点头。
斯大林沉默了半晌,眼睛死死地盯着铁木辛哥。令人气馁的是,这位执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近20年的铁腕人物,居然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失去了主见——他的神经濒临崩溃,“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他问。
此乃斯大林原话。可见,当时的他是多么无助与迷茫。
朱可夫是有办法的。他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掏出一打文件——是命令边境所有军区进入一级战斗准备的文件,只等斯大林签字。
可是,斯大林不肯签字。他仔细读了一遍,觉得味道不对——他担心朱可夫拟订的草稿挑衅意味太浓。譬如文件第二条:“兹命令,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伪装,拦截一切进入领空的德军飞机。”
众所周知,德军飞机越境侦察又不是头一回了。如果不是进攻,是侦察机呢?把它击落,岂不是挑起战争的口实?斯大林对这一条极为不满,他以协商的口气说:“现在下达这样的命令还太早了吧,也许问题还可以和平解决。”
朱可夫:………………………………
连载315
通向地狱的大门
就这样,在经过一阵扯皮之后,这份非常有远见的文件被斯大林涂改得面目全非。朱可夫失望地发现,斯大林又回到他固执的老套子里去了——认为德军不会贸然进行两线作战……朱可夫很无奈,他知道要说服斯大林有多么困难,他向斯大林做了妥协。在回忆录中,朱可夫写道:“为了抓紧时间,我和瓦杜丁到另一个房间,迅速按照斯大林的意思重写了这份命令。”
我觉得,斯大林同志还是很有才华滴——他总能找出问题最关键的那个部分,然后加以删除。譬如文件第三条:“所有部队进入战斗准备。军队应分散、伪装,主力部队进入一线工事,同时在纵深构筑防御工事。”
这句话,斯大林删除了后面两句,只留下“分散”和“伪装”。可是,光伪装有毛用啊!扮圣诞公公人家就不打你了?
再譬如第二条:“将全部飞机、包括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分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伪装,拦截一切进入领空的德军飞机。”
不用怀疑,斯大林删去了“拦截一切进入领空的德军飞机……”
佩服!朱可夫草稿中最精华的部分被斯大林删了个遍。在斯大林面前,广电总局也会羞愧而死的。如果他不叫约瑟夫·斯大林,我肯定会怀疑他是德国派来的奸细,就像前段时间有人说列宁是德国间谍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