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克里特岛人狂扁德国佬的同时,新西兰第5旅投入了战斗。西部战斗群总指挥曼德尔少将不明就里,他盲目地带领两营残兵一头撞进马利姆机场,结果中了埋伏,曼德尔本人被新西兰阻击手命中胸部,受了致命伤。
滑翔机编队指挥官科赫少校也难逃噩运。在进攻中,他被流弹击中颈部,手下伞兵在新西兰守军炮火的打击下伤亡惨重。尽管缺乏重武器,但德军仍然不计伤亡,不计损失地反复冲击马利姆机场南边诸高地。新西兰士兵倚仗那里“梯田式”筑垒工事顽强抵抗。突击营第3连连长普赖斯中尉、第4连连长布劳恩少校皆在战斗中阵亡。至上午10时,突击营连级以上指挥官全体战死,无一幸存。
就在西部集群陷入苦战的同时,更悲惨的事情发生了。上午10时30分,后续伞兵第3营开始在马利姆东部跳伞着陆。不知什么原因,容克大妈这一次居然又投错了地方。3营士兵不偏不倚,正好降在新西兰23团的头顶上。守军们站出壕沟,开始用20毫米机关炮、机枪、步枪甚至手枪,向空中缓缓下降的伞兵猛烈射击。大部分伞兵在空中便被击毙,其中包括3营营长史尔伯少校。
另外,还有一位我们的老熟人威其格中尉(就是那个突袭埃马尔要塞差点掉进莱茵河的家伙)这一次,中尉先生运气稍稍好点——总算没掉队。
但可惜的是,威其格先生还是未能参加成战斗—— 一颗子丨弹丨击穿了他的肺部,中尉先生在血泊中躺了三天。
悲剧啊!3营士兵,整整600名士兵在空中就死了400人,剩下的200人也很“幸运”地成为了俘虏。
连载288
“中央集群的战斗”
与西部集群相比,中央集群所面临的形式更复杂、更艰巨。从兵力上看,中央集群要略弱于前者。但他们同时肩负着两项重任——夺取雷西姆农机场以及克里特岛行政中心干尼亚。
为此,第7空降师师长威廉·吉斯曼中将决定亲赴前线,坐镇指挥。
但不幸得很,吉斯曼中将在飞行途中就遭了难。据德国人事后解释说,“吉斯曼中将所乘坐的DS—230式滑翔机被一架“亨克尔—111”追尾,强大的空气压强致使整架滑翔机在空中解体,吉斯曼和师部成员全部丧生。
就这样,中央集群从一开始就没了指挥官。
其实,这只是悲剧的开始。德国人满以为自己的情报机关已精确地获悉该区域内的布防情况——完全没有敌人,只有一些防空炮而已。
但事实上,英军在该区域部署有21000名士兵,甚至还有两辆坦克。因此从一开始,中央集群就吃了大苦头。譬如,伞兵第3营正好降落在新西兰第4旅的防区内,几乎被全歼;第2营在空中被打死了250人,另外350人被降在怪石嶙峋的山崖上,致使许多人摔断骨骼。那些没有受伤的士兵只好留下来照顾伤员,以致无法投入作战。
最可笑的是3营第10连,他们被投进了一处英军野战医院的帐篷堆中,德军击毙守卫和医院负责人,成功夺取医院。还抓获了500名英军伤员。
于是,10连带着这500名“人肉盾牌”,前往雷西姆农与主力会合。可他们哪里知道,岛上处处都是陷阱。10连在转移过程中遭到新西兰军队伏击,连长纳格勒中尉战死,10连被全歼。
就这样,空投下来的2000名伞兵中,在预定地点集合的,只有不到1000人,比预期的少了一半多。由于师长吉斯曼中将下落不明,中央集群改由团长施图姆上校统一指挥。
虽然只有这点儿微不足道的兵力,但施图姆上校秉承了德国人一贯的死脑筋,仍然按计划向雷西姆农机场发起进攻。然而,英军是德军的数十倍,施图姆上校的攻势简直毫无威胁可言。多亏英军指挥官瓦齐准将胆小甚微,未能组织反击。否则,中央集群非被全歼不可。
施图姆上校毕竟不傻,他还不想”自杀”。眼见雷西姆农机场无法攻下,施图姆上校只好就地构筑工事,转入防御,等待下一波援军的到来。
连载289
跳火坑
现在局势很明显了,无论西部还是中央集群,皆无法攻占机场。做一个直观的比较吧——英军在马利姆共有11859名士兵,是西部集群的10倍;驻雷西姆农和干尼亚共有21522人,是中央集群的25倍。这种情况下还想进攻,不是异想天开么?
此时,由于信号中断,远在雅典指挥所的斯图登特将军并未意识到他的第一波攻势已遭惨败。正如德国卡尔·贡德拉赫博士在他书写的《克里特岛战役》中所陈述的那样:“鉴于参加空投的493架运输机只损失了7架,仅占总数的1.4%。”因此,斯图登特将军相当乐观。再加上据返航的飞行员报告说,“一路上未遭英国战斗机拦截”,岛上的防空火力“似乎也不多……”所有因素加在一起,给人的印象仿佛是“第一波攻势已经成功了。”
当时,驻雅典的空降军司令部丝毫没有得到伞降部队的消息,一切只能靠猜。空军参谋长颜雄尼克将军更是欣慰地向众人表示,“顺利的进攻表示战事将很快结束,第8航空大队也可以按计划及时调往东线参加苏联战役了……”
这样,为了让第5山地师顺利地空运至克里特岛,斯图登特将军当天中午即派遣2架“容克大妈”飞往马利姆机场,执行机场调度工作。
至中午时分,这2架飞机抵达马利姆机场,飞行员看见机场附近有德军旗帜,便放下心来,开始机降,不料迎接他们的是来自四方八面的步枪与机枪子丨弹丨,枪弹“乒乒乓乓”地击碎了飞机的机窗玻璃。飞行员只好赶紧加足油门飞走。自此,斯图登特将军才明白过来,马利姆机场还在敌人手中。
也就是这个时候,斯图登特将军收到了一连串的坏消息——第7空降师师长吉斯曼中将坠机身亡;西部集群指挥官曼德尔少将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紧接着,斯图登特又收到了干尼亚地区空降部队的报告,电文报告说,“向干尼亚发动的进攻因损失惨重而受阻,中央集群被迫停止了进攻,就地驻防。现在,德军指挥高层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战况极不乐观,所规定的战略目标一个都没完成!
然而,接下来的描述就很有意思了。许多书中为了凸显斯图登特将军英勇善战的特点,描述他是如何临危不惧,如何如何地从容不迫地派出了第二波伞兵进行增援,最后得以扭转局面,反败为胜的故事……
事实真是这样吗?NO! 事实是,斯图登特将军此时已是六神无主。克里特岛上的敌人居然比情报多出整整十倍!这是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这可不像陆战,打不赢至少还能跑路,克里特四面临海,能往哪跑?就如同古希腊神话里的克里特岛迷宫——想要走出去是不可能滴,除非像神话英雄泰修斯那样,进入迷宫深处杀死牛怪,方能成功。
考虑再三,斯图登特将军做出了决断:“原计划不变,下午进行的第二波空降必须按时进行!”——这等于是把伞兵继续往火坑里推。但斯图登特将军同时明白,他不得不这样做。作为德国空降兵的创始人,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痛苦的事吗?
连载290
这才是克里特
眼下,让人心烦意乱的事故频繁发生。这次事故直接导致了第二波空降的彻底失败—— 由于准备不足,简陋的雅典机场大大影响了飞机起飞的准备工作。
放眼望去,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跑道上,尘土漫天,因受伤而坠毁的飞机残骸跌得满地都是;加油加弹慢得令人难以置信。甚至,准备登机的士兵居然找错了机场……原定中午1时起飞的第2波空降迟迟不能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