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更绝的是,4月9日,在南斯拉夫境内作战的德国第2装甲师突然调转矛头,他们从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三国交界处一路南下,直取萨洛尼卡港。毫无疑问,这条路线恰恰是希军防御的薄弱点,因为“默塔克塞斯”防线修到南斯拉夫边境就嘎然而止了。再加上希军主要着眼于防守希保边境的山地隘口,谁也没有料到德国人会走这样一条路线进入。因此,德军几乎未遇任何抵抗,4月9日当天就兵临萨洛尼卡港。速度之快,简直骇人听闻。随着萨洛尼卡港的陷落,希腊第2军团只好放下武器,向德军投降。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英军此刻仍在观望,他们呆在奥林匹斯防线后面静坐着,眼睁睁地看着希腊第二集团军的覆灭。

现在,德国人终于可以集中力量同英国远征军作战了。丘吉尔一下子来了精神,他严令威尔逊将军(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无论如何也要守住奥林匹斯山脉,照丘吉尔看来,这里地形险峻,易守难攻,德军机械化部队很难实施机动,守住它完全没有问题。

这个想法当然没错,奥林匹斯山陡峭是出了名的,英军只要守住有限的几个山口就够了。可是,德军并没有强攻英军防线,他们在英军阵地面前停了下来——正当英国人大惑不解之际,德军再一次调转矛头,实施了一个更让人意想不到、甚至是拍案叫绝的迂回。

英国人蛋疼咯。

好吧,我承认,德军再也不是波兰战役时期的那只初出茅庐的军队了。连李德·哈特这样地地道道的英格兰人都忍不住要夸上几句。因为德国人表演得实在是太精彩了——尽管这场战役不怎么被后世所关注。但我相信,喜欢研究战略战术的朋友一定会大感兴趣的。

上文曾说过,希腊第一集团军此时正在阿尔巴尼亚境内与意军对峙,而德军迂回的目标恰恰就是希腊第一集团军,他们并没有直接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强攻敌人阵地的傻事德国人是干不出来的)。而是掉头往西,一路从希腊东海岸划到了希腊西海岸,这次意想不到的迂回令希腊人惊恐不已——他们反应很快,4月11日,希军总参谋长帕帕戈斯将军授意希腊第一集团军火速从阿尔巴尼亚撤离。但德国人更快——德国第9装甲师的先头部队追上了他们,双方展开混战。为了突围,希军甚至动用了一个骑兵师向德军发起轮番冲锋,但未获成功。

与此同时,英国人也行动起来,威尔逊将军象征性地派出一个澳大利装甲旅(外加两个希腊师)向德军发起进攻,他期望通过这次进攻,来阻挡德军的前进步伐。最好的情况是,还能给阿尔巴尼亚希军打开一条突围通道。

但德国第9装甲师可彪悍了,跟信了春哥一样——他们右手挡住希军14个师的突围,左手挫败了英军的攻势。左右开弓,可谓满血满蓝,原地复活,拉风得很呐。

对同盟国而言,这场战斗真的很悲剧。尽管死伤无数,尽管他们不断发起反击,但德军阵地不仅岿然不动不说,并且,德军的战略攻势并未受任何阻碍——他们一方面与阿尔巴尼亚境内的意军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党卫军第一装甲师(阿道夫·希特勒师)于4月14日出其不意地攻占了科尼苏拉山口。这个山口是连接希腊—阿尔巴尼亚的通道,随着它的陷落,希腊第一集团军的结局被注定了。他们无法突围,甚至已无法顶住德军反击。希军其环形战线已有多处被攻破。冯·蒂佩尔斯基希将军在他的二战史中写道:“从四面八方退却的兵团在北品都斯山脉难以通行的道路上造成了严重的交通阻塞。已经不可能指望英国人了。他们兵力太弱,在自己的地段都只能勉强作战”。

确实不能指望英国人——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英国人早就跑路了。丘吉尔在4月13日写道:“第12和第20希腊师已经瓦解,不再起有效作用。从此以后,我派遣军只好孤军作战了……”

事实上,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希腊第一集团军是在4月14日被德军包围的,丘吉尔怎么能提前一天就预测出结果了呢?反正不管怎么说,英军一看不对劲,马上就溜了,丘吉尔后来写道,“到4月14日,新西兰师也被撤回,以防守奥林匹斯山以北的那个险要山口”。

这就可怜了那2个希腊师,他们明知道局势已然无法挽回,却又不肯丢下自己的同胞不管。当然了,英军跑得很及时——因为德军胃口很大,他们计划再通过一次迂回全歼英军。结果英军跑掉了,2个希腊师没能跑掉。在那一天,盲目乐观的首相在致威尔逊将军的信中写道:

(原文如下)

“我高兴地看到希腊师将要堵塞希腊西部军队和你军之间的缺口。德军如通过这个缺口向南进军,显然将会包抄你的阵地,而且将会更有把握地去包围驻在阿尔巴尼亚的全部希腊军队。我不能理解,阿尔巴尼亚希军为何不早日撤回本土。据帝国总参谋长声称,他曾经屡次提出这一点,结果毫无效果。在这令人难忘的时刻,我祝你一切顺利……”

这个“顺利”应该打上引号。威尔逊将军可没丘吉尔那么乐观。用德国人的话说,随着希腊第一集团军即将覆灭,这场堂吉诃德式的远征对英国人来说,已经失去了任何意义。现在,他们只想着如何避免被歼灭,以及如何从希腊安全撤出。

连载266

撤退还是固守?

有个笑话说,有两个人死了,他们都是笑着死的。其中一个是因为中了500万大奖激动死的,另一个是爬树时被雷劈死的,但为什么他还笑得那么开心呢?

答案是:因为他爬上树后,突然一道闪电,他还以为有人给他拍照呢。

我想说的是,丘吉尔就是那个爬树的家伙。因为我很难相信,一个人居然会乐观到他那种境界。

4月16日,随着阿尔巴尼亚希军陷入重围,威尔逊将军下达了全面撤退的命令。可是,丘吉尔千方百计地阻碍这个命令。尽管局势无法挽回,但丘吉尔总忍不住要去幻想。眼下,他把最后的希望集中在了一个地方——温泉关。

丘吉尔后来写道:“我并未放弃最后在温泉关站稳脚跟的希望!”一联想起斯巴达人以300勇士抵挡薛西斯大帝几十万精兵的壮举,丘吉尔激动得几乎难以自制。他自问自答道:“在古代著名战役之后,千百年岁月虽已消逝,但我们难道不能建立古斯巴达人那样不朽的武功吗!?”

想到这些,丘吉尔整个人都快要斯巴达了。他突然下命令给威尔逊,“无论如何,也要在温泉关继续坚守下去……”照丘吉尔看来,希腊战役无疑会牵制住大量德国军队,只要守住温泉关,北非局势便可以稳定下来。丘吉尔这样写道:“那时,我们便可以运送更多的坦克到托卜鲁克去”。他继而推论道:“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步,并守住了托卜鲁克,那我们又可以把更多的增援部队再调回希腊来……”

看过《300肌肉男》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温泉关其地形是相当奇葩的,它的峡谷极为扭曲——仅能通过一辆卡车。同时,它又是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乃首都雅典的门户所在。

4月16日,威尔逊通知帕帕戈斯将军有关他将部队撤退至温泉关的决定。照他计算,为了让6万英军鱼贯进入温泉关那个狭窄如瓶口般的峡谷,起码要花三天时间。因此,他希望阿尔巴尼亚希军暂且先不要投降,尽管被包围,但至少得坚持一段时间嘛,他们可以拖住德军,给英军撤退创造机会嘛……

瞧,这就是英国人的“绅士”之处。一年以前,当盟友还是法国人的时候,他们也是这样说的。眼下,法国人再也忽悠不着了,他们又来跑来忽悠希腊人。我觉得,以他们的脸皮与智商,往前推三百年,往后再推三百年,没有人会超越他们了。

连载267

有条件投降

希腊人很识时务——当第1集团军惨遭包围之后,他们就下定决心,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按照西方人的观点,一支没有任何取胜希望的军队是可以光荣地放下武器,向敌人投降的。譬如希腊第2军团,他们是获得了希腊国王首肯之后,才放下的武器。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1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