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还别说,苏联人还真愿意“帮忙”。 4月5日,当德国入侵南斯拉夫进入倒计时之际,苏联政府突然站了出来,异常高调地与南斯拉夫签订了一份《苏南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弹起了对南斯拉夫承担军事义务的旧调,并表示,苏联永远尊重“南斯拉夫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当它受到攻击时,苏联将采取友好的亲善态度……在莫斯科,一个南斯拉夫代表团还见到了斯大林本人,并探讨了关于军事援助的问题。

可以断定,这份《苏南互不侵犯条约》就如同定心丸一般,让南斯拉夫安心不少。从政治角度来看,此条约还包含着对德国的警告——德国人都要快进攻了,斯大林还同南斯拉夫签条约,这不是明摆着警告德国人不要轻举妄动吗?

事实上,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由于希特勒对巴尔干国家不断蚕食,使斯大林逐渐认清了自己所要面对的威胁。因此,他改变了以往对德国一贯谦卑、讨好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这也使南斯拉夫人一度产生了幻觉,他们设想,如果希特勒胆敢入侵,苏联就会“武装干涉”。

问题是,希特勒向强硬的苏联政府妥协了吗?答案是绝对的,“没有!”当苏联与南斯拉夫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消息传到柏林时,戈培尔博士正准备上床睡觉,这份条约让他深感不安,胆小怕事的宣传部长顿时没了睡意,他一溜烟跑到总理府去咨寻元首的“高见”。然而,希特勒却满不在乎地回答说,“我可不怕俄国人,我早就准备充分了,如果斯大林想替南斯拉夫出头,那么越快越好”。

多么自信的表白啊!心情不错的希特勒还把戈培尔留下来聊天,4月6日凌晨5点20分,就在他俩座在总理府里喝茶的时候,德军开始进攻了。他们的空军从罗马利亚机场起飞,对南斯拉夫各机场、贝尔格莱德和其它城市实施轰炸。驻保加利亚的第12集团军在3个地段同时越过南斯拉夫边境,直插南斯拉夫与希腊国境交界处,切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其他地段,德第2集团军开始在奥地利方向展开,并与驻匈牙利第46坦克军向贝尔格莱德方向实施向心突击(见下图)。

惩戒行动开始了!

与往常一样,德国人永远都是先斩后奏的。当进攻发起后不到10分钟,德国驻南斯拉夫及希腊大使分别向两国递交了一份正式照会,上面指出,“德国军队已被迫(怎么又是被迫?)于夜间进入希腊和南斯拉夫,以便把英国人最终赶出欧洲”。照会还指责了两国从1939年起,就采取了一系列敌视德国的活动。上面写道:“德国曾试图保障巴尔干的和平,但英国一直想破坏和平。罪恶阴险的丘吉尔集团正在南斯拉夫活动,希腊则明显同情英国,并给英国提供在欧洲开辟新战场的可能”。照会接着说,德国不打算与南斯拉夫和希腊人民为敌,但现在它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因此没办法了,德军只好“被迫入侵……”

事到如今,南斯拉夫政府方才“清醒”过来。南斯拉夫驻莫斯科大使马上就跑到苏联人那去寻求援助,可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却装傻充愣起来——尽管与南斯拉夫签订的条约墨迹未干,可这位苏联副外长却振振有词地回答说,“你们肯定是误解了吧,我们从来就没说过要进行武装干涉啊!”

连载253

棋子

斯大林在下棋,这个棋盘,是欧洲大陆。而南斯拉夫,则是他巨大棋盘上的一颗棋子。假设一下,如果希特勒慑于苏联人的保证,不敢入侵南斯拉夫。这样,南斯拉夫就会感激流涕—— 感激斯大林同志在危难之际的“慷慨相助”。

可是,希特勒完全忽视苏联人的存在,执意消灭南斯拉夫。此举虽然让斯大林丢了面子,但他并不懊恼,因为他幻想“南斯拉夫起码能把德国拖住两个月,并在英国援助之下,长期地在巴尔干战斗下去”。

换句话说,无论希特勒入侵南斯拉夫与否,对苏联而言都是无害的—— 斯大林当然知道希特勒是排犹反共的老手。设想一下,一旦德国在欧洲大陆上没有了对手,那希特勒下一个目标又会是谁呢?这个问题不用说,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到吧。

因此,既然希特勒没有对手,那斯大林就必须给他制造一个对手。去翻一翻我们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上面写道:“西方国家绥靖政策是妄图祸水东引,期望德国与俄国之间爆发战争,而他们最后只有抱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呵呵,很欢乐呀,斯大林同志何尝不是这样,他难道不是妄图祸水西引,笑眯眯地看着资本主义之间拼得你死我活,然后再从中获益?

一位二战史学家曾在他书中这样分析道:“斯大林对外的基本政策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制度、两种势不两立的制度,它们永远不会共同存在,两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其结局,必然是共产主义以全面的、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换言之,只有战争,只有无限扩大、且又无法伤害到自身的战争,才能创造这种机会。对于斯大林这种典型的实用主义者而言,还有什么是比资本主义国家狗咬狗的战争更欢乐的事呢?南斯拉夫希望苏联人为他们火中取栗,醒醒吧,斯大林怎么可能会在德国军事实力最为巅峰的时期出兵干涉?

所以,斯大林所要做的,就是继续挑动和扩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并在双方筋疲力尽,相持不下的时候再出兵干涉。只有这样,苏联才能最终饮马莱茵河畔,并在资本主义国家废墟上建立起一个个崭新的共产主义国家。

因此,当苏联副外长维辛斯基说:“你们肯定是误解了,我们从来就没说过要进行武装干涉”的时候,南斯拉夫政府才最终明白,自己被出卖了,被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出卖了。南斯拉夫大使是如何回答的呢?资料上没有记载,事实上,他已惊讶得答不上话来。英国人不靠谱,原来苏联人更不靠谱。如今,他们只有依靠自己那点可怜的实力来对抗轴心国集团疯狂的进攻了。

连载254

从地球上抹去贝尔格莱德!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场实力绝不相等的战争。南斯拉夫国防力量弱小到什么程度呢?请看数据:

陆军: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以及32个独立团。这些军队使用着上次世界大战的淘汰武器,完全没有坦克——甚至不知道坦克为何物。再加上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南斯拉夫军队真可谓一盘散沙。直到全国进行总动员时,这种矛盾就暴露无遗了——许多克罗地亚人不到征兵站报到,他们呆在家里,一个劲地盼着德国人来“解放”自己。

好的,我们再来看看空军。

战争爆发之时,南斯拉夫拥有各式战机1100架。咋一看,似乎还不错,数量挺可观的。但事实上,由于年久失修,1100架战斗机中,能飞得动的,不超过300架。

这便是南斯拉夫军队全部的家当了。而他们的对手则是世界上最为强大、也是最冷酷无情的德国陆军。为了实施这一战役,希特勒总共投入了两个集团军,第2、第12集团军以及一个装甲集群(上文交代过,不再详表)。他们编有22个步兵师和10个装甲师,总计1500辆坦克和同样数量的飞机。用约翰·托兰先生的话说就是,“希特勒以大锤砸蚊”。

为了报复南斯拉夫人民、为了给他们烙上血的印记,希特勒命令,“空军要以24小时不间断的袭击,彻底毁灭贝尔格莱德”。

德国空军轰炸平民是出了名的,这个任务对戈林而言,简直得心应手。他的战术无怪乎很简单——哪里人多,丨炸丨弹就往哪儿丢。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1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