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而在柏林这边,纳粹高层已齐聚总理府。勃劳希契、戈林、里宾特洛甫以及他们各自的副官们,三三两两地前来参加会议。由于召开得极其仓促,他们都迟到了——哈尔德从东部前线赶来,当他落座时,哈尔德发现,元首声音嘶哑,几近歇斯底里。他听到希特勒说:“我们要通过军事上的手段,彻底消灭南斯拉夫”。

这个时候,里宾特洛甫插话了,他问道:“是否应当先给南斯拉夫发个最后通牒?”

希特勒冷冷地看着他的外交部长,反问道:“难道您就是这样处理外交事务的吗?南斯拉夫人善于颠倒黑白,他们当然会说他们没有反叛的企图,但一旦我们把军队开进希腊,他们就会背后插刀”。

因此,希特勒做出决定,“无论新政府如何保证,都应该以无情的军事行动粉碎南斯拉夫”。他接着下令说,“不要进行外交询问,不要提出最后通牒!不需要!”

那要什么呢?希特勒最后总结说:“我要一举横扫巴尔干半岛——是让人们好好认识我是谁的时候了!”

军官们皆点头称是,顶啊,顶呀,元首大人说得太棒了!但另一方面,他们内心里又充满着疑惑,“巴巴罗萨”怎么办?延期吗?

没错,延期。希特勒甚至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在今年之内放弃“巴巴罗萨”。因为他预料消灭南斯拉夫和打垮希腊需要两个月。那个时候,夏天都快过去了,在1941年打垮苏联还有机会吗?

连载250

代价

在哈尔德等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之下,希特勒勉强同意把“巴巴罗萨”向后推迟4-5个星期。这个至关重要、却谁也无法预料的决定,最终让希特勒失去了在战争中获胜的最后良机。这样说并不过分,当1941年12月上旬,百万中央集团军群最终突入到距莫斯科只有25公里之遥,并在大雪和华氏-32度的寒冬下苦苦挣扎的时候,哈尔德将军方才痛苦地意识到,这个代价是多么昂贵。因为照他估计,要攻入莫斯科,所需时间不多不少,就差3、4个星期。

肯定有人会嘲笑这个导致德国战败的致命延误。但我不得不说,平息南斯拉夫叛乱也同样重要。据伊恩·克肖版的希特勒传记载,当那位纳粹元首稍稍平静怒气之后,他对在座的各位将军说过这样一句话:

“多亏上帝保佑,政变现在就发生了,而不是在攻入希腊,甚至攻入俄国之后”。

事实上,希特勒的判断并非毫无道理。他甚至怀疑,那个摇摆不定的土耳其会在英国干预之下最终改变立场。因此,以一次“闪电战”,“无情地”消灭南斯拉夫这个叛徒,将会得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这个论调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翻开《丘吉尔回忆录》互相印证一下,就会发现,当南斯拉夫叛变的消息传到伦敦之后,那位乐观得几乎令人发指的丘吉尔先生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土耳其总统,他写道:“现在建立反德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我已电请罗斯福总统,将美国物资的供应范围,扩大到巴尔干及东欧所有抵抗德国入侵的国家……所以,只要巴尔干三个国家能够联合起来,便可出现大好转机”。

看吧,丘吉尔总是想把那些不愿意参战的国家拉进来替英国卖命,我都不知道应该怎样评价这个可爱的大胖子了。

嗯,还是不评价吧。

随后,丘吉尔又派出了帝国总参谋长迪尔将军,让他赶紧飞赴贝尔格莱德,与南斯拉夫新政府取得联系。丘吉尔甚至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他亲自写信给南斯拉夫新首相米尔科维奇将军,恳切地向他阐述了来自德国的巨大危险。照丘吉尔看来,南斯拉夫军队不应该坐以待毙,等着德国人来进攻。而是应当先发制人,率先发起进攻。丘吉尔写到:“你们应当在希腊军队配合之下,前后夹击,率先消灭阿尔巴尼亚地区的意大利军队”。丘吉尔用了一个词汇——“乱七八糟的意大利军队”。他设想,意大利人可没用了,只要计划成功,希腊与南斯拉夫的战线将连成一片,一个崭新的“巴尔干联盟”将会就此诞生……

好了,好了,我不得不先打断一下丘吉尔这个不切实际的意淫。因为事实证明,“巴尔干联盟”不过是一个猪小肚—— 一捅即破。更可悲的是,当英国总参谋长迪尔将军抵达贝尔格莱德之后,他发现,自己根本不受欢迎。尽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迪尔也未能与南斯拉夫签订任何牢靠的军事协定。他在贝尔格莱德逗留几天之后,于4月4日心灰意冷地返回了希腊。

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南斯拉夫居然不肯与英国结盟?说出来大家可别喷饭,真相是米尔科维奇将军此刻仍抱有幻想。他暗自寻思,只要南斯拉夫不与德国公开闹翻,希特勒或许会放过他。

因此,自始至终,米尔科维奇将军也没有公开宣布退出《三国条约》。他甚至还找来了德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向他保证说,“南斯拉夫绝对没有退出轴心国的企图”。

得了吧,贝尔格莱德满大街都是反德游行,德国大使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出门的,他会相信一个塞尔维亚人的保证吗?

米尔科维奇将军也太天真了吧。

连载251

第25号元首密令(惩戒行动)

我们看一下地图就会明白①,实际上,丘吉尔那个大胆的战略计划是正确的。

既然南斯拉夫已经走到这一步了,那他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率先把背后的意大利人打垮再说。可是,米尔科维奇将军优柔寡断,仍然企图挽回一切。就在他徒劳地向德国表示效忠的同时,约德尔将军就已然完成了入侵南斯拉夫的作战方案——他只花了一个通宵时间。

为了使攻击南斯拉夫的计划得以实现,约德尔在极短时间内修改了进攻希腊和“巴巴罗萨”行动。在经过希特勒稍加润色之后,这份被称之为“第25号元首密令”的文件被散发三军。它还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代号,叫“惩戒行动”。 这是一份典型的希特勒式文件——因为指令一开头就很能说明他的决心:

“南斯拉夫军事政变已打乱了巴尔干的政治局势,即使南斯拉夫表示效忠,也应将其视为敌人并予以毁灭……

看,这是多么昭然若揭的一句。

就这样,德国的战争机器又开始全速运转起来——大批轰炸机被调往罗马利亚;德第12集团军在索菲亚(保加利亚首都)集结;德第2集团军在奥地利方向集结;罗马尼亚则奉命封锁边境;匈牙利也迫不及待地把10个旅交给德军指挥(因为希特勒承诺把一大片土地送给它)。

与此同时,德国在南斯拉夫的侨民也撤离了,德国驻贝尔格莱德工作人员被减少为5名。这些举动已充分表明(就是傻子都看得出来),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可是,天真的南斯拉夫人仍然没有清醒过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苏联政府身上,他们设想,斯大林同志或许会拉我们一把。

①图片有些模糊……但看得出来,南斯拉夫北部领土与奥地利接壤,东北部与匈牙利及罗马尼亚接壤,东面则是保加利亚……这些国家都有德国驻军。换句话说,南斯拉夫是三面受敌。因此,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集中兵力,首先打垮背后的意大利人。这个战略虽意味着要完全弃北部国土于不顾,从心理上也很难被南斯拉夫当权者所接受,但这实乃为挽救南斯拉夫的唯一出路啊。

《南斯拉夫的兴亡》上说得好,“南斯拉夫当权者还是犯了试图保卫全境的错误”。

连载252

武装干涉?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1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