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当时,这两位独裁者正在皮蒂宫举行会谈,得到消息的群众在宫殿外面越积越多。他们情绪激动地高呼:“元首万岁!领袖万岁!我要见元首!我要见领袖!”两位独裁者不得不三番五次走到阳台上,让群众安静下来。在外人看来,希特勒似乎心情不错,神采奕奕。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元首此时的真实感受呢?经过7小时索然无味的会谈,下午6时,希特勒就乘火车走了——他甚至连留下来赴宴的心情都没有。

而那位大腹便便的墨索里尼却自我感觉良好。在为希特勒送行时,他激动地拉着希特勒手道:“与历来一样,德、意两国在所有问题上,意见完全是一致的!”

一致个屁!希特勒前脚刚一踏上火车,积蓄多时的愤怒便如滔滔洪水般宣泄出来。他喊道,“墨索里尼为何不攻打马耳他或克里特岛呢?这样做,也许还有点意义”。他认为,墨索里尼完全是在显摆技艺,是想用希腊战役同德国在挪威的胜利匹敌。最后,希特勒居然还一本正经地赌咒发誓起来,他宣布,“自己绝对不会资助意大利人一枪一弹”。让那些愚蠢的意大利猴子在奥林匹斯山上吹风吧,我可管不着。

意大利猴子果然没令他失望——希特勒刚刚回到柏林不久,意大利军队在希腊遭到挫败的消息就传来了。仅仅几天功夫,希腊军队便夺回了战场主动权。11月3日,希腊军队转入反攻,意大利人也不含糊——他们一下子就缩回了出发阵地。也不知意大利人是吃什么东西长大的,在装备低劣且临时动员起来的希腊陆军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与此同时,皇家空军把四个重型轰炸机中队开到了马耳他岛,英国陆军的两个营也在克里特岛登陆。不过,丘吉尔提出直接派陆军参战的请求,却被希腊首相默塔克塞斯将军拒绝了。因为默塔克塞斯将军担心,英国陆军直接参战会把德国人引到这个战场来。至少,眼前意大利人还能够对付。

啊!意大利军队就是这样被希腊人所歧视的。后来,美国作者威廉·夏伊勒在书中调侃到:不到一周,意大利军队便“胜利地”在希腊溃败了。

连载199

莫洛托夫在柏林

好了,写到这里,我们权且先将意大利在希腊的冒险暂时放一放。因为在11月12日,柏林有更大的事情发生,也就是这件事,最终让希特勒放弃了与苏联和平相处的微弱希望。这件事,就是莫洛托夫访德之行。

大家也许还记得,在10月底的时候,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曾写信给斯大林,邀请他来柏林进行国事访问。

可是,斯大林拒绝出国。他表示,自己不想做长途旅行,不过……德国朋友盛情难却呵,因此,他派出了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一个问题,1941年的苏德战争有可能避免吗?这个问题如果放到1940年11月以前去问希特勒,我敢肯定,他自己也答不上来。

11月10日,约德尔将军就这样问希特勒。约德尔说,现在距明年5月越来越近了,是不是应该让陆军对进攻苏联的问题有所了解,早做准备?希特勒回答:“别急,对苏作战的问题等到莫洛托夫访问后再下决断”。

准确而言,此时希特勒也很迷茫,他发现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入侵英国所包含的风险,使“海狮计划”无限期地拖延下去,然而,时间拖得越长就越没希望。希特勒估计对了,时间对英国有利,他也明白,英国正在寻找新的盟友。

没错,如今希特勒乃是欧洲的主人。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在西方,丘吉尔说了,弄死也不投降;在东方,所有拦在德国前面的缓冲国都被苏联一一蚕食。唯一的盟友墨索里尼,又是那样不堪一击,连个希腊都收拾不掉。

换句话说,这个所谓的“主人”,实际上是被困在欧洲,哪里也去不了的主人。用最钱钟书那句:这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来,城内的人拼命想冲出去。

因此,希特勒又要开始耍手段了。他决定冲出这座被包围的城池、他决定把苏联也拖入这场战争。莫洛托夫此行,正好给他提供了这个机会。现在,希特勒努力想搞清楚3个问题:

1.苏德战争有可能避免吗?

2.斯大林的野心到底是什么?

3.斯大林愿意加入轴心国与英国作战吗?

他决定试探一下这个将要来柏林的苏联人。

连载200

一个阴谋

1940年11月12日,莫洛托夫的火车到达了柏林。见过他们的柏林市民都十分惊讶地看着这帮“东方来客”。毫无疑问,德国人一向都瞧不起俄国人,一位德国礼宾官员更是把他们描绘成是“电影上活的土匪样板”。他觉得,一亿三千万俄国人让这样一伙衣着褴褛的家伙作代表,真令人扫兴。

瞧不起归瞧不起,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在莫洛托夫下车那一刻,德国军乐队吹吹打打地奏起了苏联国歌,车站周围装饰着鲜花,俄国国旗在空中迎风飘扬……

啊!一切都是最隆重的。看到这,谁会想到仅仅在半年之后,这两个国家就兵戎相见呢?

不过,德国人的“热情”并没有将这位冷酷的苏联外长骗住。在11月12日上午,里宾特洛甫同莫洛托夫发生了第一次交锋。就像所有电影里的情节那样——BOSS总是在最后决战中才会现身。

因为,希特勒没有出席。

没错,里宾特洛甫确实很会吹牛。这位曾经倒卖香槟酒的商贩一落座,便开始给苏联人洗起脑来。他先夸夸其谈地吹了一通德国在欧洲的胜利,大英帝国已经完蛋了之类的废话。他说,“轴心国已经在军事和政治上彻底完胜英国。就算美国参战,也改变不了这个局面”。

那位无处不在的施密特博士后来回忆道,里宾特洛甫笑容满面,竭力提醒莫洛托夫不必拘礼。而莫洛托夫呢,他基本上是一声不吭,偶而冷淡地笑笑。在我看来,他更像一位勤苦的乡下小学校长……

里宾特洛甫高声做出保证,三国条约决非针对苏联。莫洛托夫不动声色地听着。里宾特洛甫解释道,现在是俄、德、意、日4国来确定它们的“利益范围”的时候了。他说,元首已经得出结论,认为所有这4国都应该向南扩张。事实上,日本已转身面向南方(中国与东南亚);为了取得生存空间,德国以后也将向南面扩展(非洲)。”说到这,里宾特洛甫顿了顿,似乎是在等莫洛托夫回应。可是,莫洛托夫还是不吭声,只是透过他那副老式的厚重眼镜,机警地朝里宾特洛甫瞟了一眼。

不回答即是默认。于是,里宾特洛甫抛出了他那早就准备好的阴谋。他满有信心地接着道:“既然大家都在南进,我建议苏联也应该向南方发展,寻求通往海洋的天然出口”。

毫无疑问,里宾特洛甫这话点中了莫洛托夫的死穴——自彼得大帝以来,俄国追寻的最大目标就是能在某个地区寻求一个良好港口,俄国虽大,但濒临北极,有限的几口港口都算不上优良——不是冬天被冰封住,便是终年浮冰不化。

莫洛托夫心动了,他终于开口说话了。他十分猴急地打断了里宾特洛甫的“演讲,”插嘴问道:

“哪个海?”

是呀,地球上有这么多海,你这位满嘴跑火车的里宾特洛甫先生到底要把哪个海赐予给我们呢?

连载201

博弈

究竟是哪个海呢?关于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先卖个关子。因为莫洛托夫这句插言,让里宾特洛甫也答不上来。据施密特博士记载,在听到这句话后,里宾特洛甫的表情是“呆若木鸡”,瞠目结舌地座在那里。

因此,这个问题要交给希特勒来回答他。在当天下午3点,希特勒与这位克里姆林宫第二号人物的交锋算是开始了。当莫洛托夫带着一大帮随从走进总理府时,希特勒故作殷勤地迎上来与每个握手。俄国翻译官瓦列金·别列什科夫后来写到:希特勒的手掌冰冷而且潮湿,握手有气无力,干巴巴的,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就像触摸到了爬行动物。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