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协议还保证,“如缔约国中任何一方,遭到目前尚未卷入欧战,或中、日冲突(中国当时并未宣战,因此叫“冲突”)国家进攻时,彼此将使用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一切方式,互相援助”。
换句话说,这三个“流氓国家”算是真正意义上结为一体了。柏林-罗马-东京为轴心的军事强盗集团,从这一刻开始,正式挂牌成立。而这份协议的有效期,被定为10年。(可笑的是,这三个国家都没坚挺过5年)。
在西方,罗斯福和丘吉尔忧心忡忡地看着这一事件的发生。丘吉尔更是跳了出来,在英国报刊上煽风点火道:“这三个强盗国家业已勾结在一起,他们企图征服全世界!”
而那位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同志,则表现出了忧虑情绪。他抗议说:按照《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4条规定,在三国协定签订之前,苏联政府有权看到这个同盟条约的全部内容。而且,不光是台面上的东西,这次协议的任何秘密条约,我们也要看。
可是,德国人拒绝了这一合理要求。里宾特洛甫更是玩起了“太极拳”。他对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说:“这个条约是针对美国某些战争贩子而签订的,并不针对苏联”。 随后,他又写信给斯大林,邀请他来柏林进行国事访问。这一邀请,也触发了1940年11月莫洛托夫访德之旅。
好了,说到这里,正好可以掉转笔锋,继续侃侃关于西班牙的故事。10月4日,希特勒来到了意大利边境的勃伦纳山口,与墨索里尼会面,商讨关于西班牙参战的各项事宜——好像西班牙参战已成定数一般。
与往常一样,希特勒侃侃而谈,他意淫道:“三国条约已在懦夫般的美国领导人身上产生了‘沮丧性的效果’;而部署在东线的40个德国师则令俄国人丧胆,不敢出面干预。所以,给大英帝国致命一击的时机已经到了:夺取直布罗陀”。说到这里,希特勒把话题一转,破口大骂西班牙人——他们参战的代价竟然是80万吨粮食和相当大数量的煤油。而且,他们伸手要东西是如此理直气壮,好像是我们上辈子欠他们的。希特勒越说越气,他吼道,苏涅尔简直是个可悲的人虫,是个“渺小的犹太人,他竟然会为人类最神圣的东西讨价还价!”
希特勒最后结论是,西班牙人“简直不可理喻”。
连载191
谈判的开始
眼见希特勒气得七窍生烟,墨索里尼却饶有兴致地谈起了他新构思的“征服埃及计划”。从战略角度而言,西班牙参战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墨索里尼。因为,直布罗陀海峡一旦关闭,埃及苏伊士运河将彻底失去作用。英国人只在那里驻扎了极少量的部队。直布罗陀海峡关闭后,英国想要增兵埃及,就必须绕过南非“好望角”。
换句话说,英国人想要增兵一次,就必须围着非洲大陆跑上一圈,其航程高达8000公里——这需要三个月时间。那时,埃及战役早结束了。
希特勒对这个征服计划极感兴趣。他宣布,“德国愿意提供部队参加这次远征”。可是,墨索里尼竟然直率地拒绝了他的“好意”,极度自负的墨索里尼说“自己完全有能力打败英国人”。至少,在战斗最后阶段以前,用不着希特勒去支援。
前景是如此美好,这两位大独裁者也就不再多谈什么了。据当事人回忆:“两个独裁者在温暖和信任中分别。”墨索里尼回了罗马,希特勒回到了巴伐利亚乡间别墅。他在秋阳中闲呆了一段时间,“安静地思考这项新的政治计谋”。
10月20日凌晨4时,希特勒的专列悄悄离开德国,驶往西班牙边境,开始了他“游说”佛朗哥之旅。在铁轨两侧,每隔100码左右就有一个卫兵巡逻,为防止英国空军袭击,戈林还特意调来一批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一路上,希特勒情绪高涨,对这次会晤充满信心。他对同行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说,“一旦与佛朗哥会面,我便能轻而易举地将他说服”。
可不是吗?他那出色的口才可以让8000万德国人民为之疯狂,小小的佛朗哥算个啥东西?要没有德国帮忙打内战,你这个自封的西班牙大元帅会在哪里?在共产党监狱里吃牢饭,还是在国外流亡?
希特勒就这样美美地想着,于情于理,佛朗哥都不可能拒绝他。于情,他乃佛朗哥大恩人,说是有再造之恩也不为过。于理,英国投降只是时间问题,西班牙人可以毫不费劲地收复直布罗陀半岛,圆上他们200年来的梦想。
10月23日下午4时,希特勒专列准时抵达了目的地——法国和西班牙边界城市汉达伊。这个临海小城位于法国西南部的风景疗养区,海边上有着值得大做旅游宣传的沙滩和棕榈树。此时正值金秋十月,天气晴朗明快。但是,元首压根就没功夫去欣赏这些美景——他正在四处搜索佛朗哥的影子。可是,月台上空空如也,别说佛朗哥,就连只西班牙大苍蝇都也没有。
我晕,佛朗哥居然迟到了!
连载192
“最痛苦的外交”
实际上,西班牙人是故意迟到的。对于这场战争,佛朗哥多少持观望态度。他当然不会相信希特勒说“战争已经打赢了”之内的鬼话。
当时,许多西班牙人都认为,“德国不可战胜,西班牙应该投靠胜利者一方,乘机收复直布罗陀”。
最初,佛朗哥也曾支持过这一看法。在法国投降后,佛朗哥急于加入轴心国,分享胜利果实。因此,佛朗哥在6月间表示,他准备加入战争。他预料,英国政府“过不了几天就会投降”。但是,持同一观点的希特勒没有搭理他——我们同法国人浴血奋战的时候你跑哪儿去了?现在跑来分红,没门!
佛朗哥悻悻而归……
哎!世事总是如此难以预料。现在,轮到希特勒倒过头来求佛朗哥啦!
可是,佛朗哥翻脸比翻书还快——他又不愿意参战了。
这并不是因为他要面子,而是在9月份发生的一次偶然事件,让他改变了主意——9月3日那一天,在丘吉尔苦苦哀求下,美国援助了英国政府50艘反潜驱逐舰,以加强皇家海军大西洋的反潜活动。当然了,这不是白给。英国政府没钱,那好,用土地换。最后,丘吉尔用8个岛屿外加8个空军基地的代价,买下了这50艘一战时期的老式驱逐舰。
(八卦一句,这算不算卖国呢?)
虽然这事儿与西班牙参战扯不上直接关系,但佛朗哥却清晰地意识到,罗斯福宁愿顶着违反“中立法”的黑锅这样做,那自然是下定决心与丘吉尔穿同一条裤衩了。美国参战的问题(如果还算问题话),那只是“事件的问题”。
另外,为了拉弄西班牙,丘吉尔也做下了不少的努力。据最近公开的机密档案显示,在那段时间,丘吉尔不知贿赂了多少东西给佛朗哥。佛朗哥说西班牙缺粮食,丘吉尔二话不说,立马从南美洲运来了10万吨小麦。后来,英国政府宁肯让伦敦人天天啃土豆,也会定期向西班牙每月交付十万吨各类谷物。
欲壑难填的佛朗哥又道:我们缺石油,缺面粉、橄榄油、橡胶、锰等等……
丘吉尔咬咬牙,跺跺脚,给,通通给! 丘老先生经典台词是:“不要推托,要养活他们!”可笑的是,佛朗哥弄到这些东西后,也不自己用,转手便高价卖给了资源匮乏的德国政府(够奸商)。有证据表明,美国政府援助的石油,大部分都被佛朗哥转卖到了德国。为了不激怒西班牙人,丘吉尔睁眼闭眼,权当没看见。
大家评评吧,如此安逸的买卖佛朗哥会参战吗?输了咋办?打仗既担风险,又要死人,做生意百利却无一亏,多爽!因此,佛朗哥不会参战。他甚至略带敬佩地谈起西班牙的世仇——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