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很明显一个证据是雷德尔元帅的记载,他曾在9月6日和希特勒举行了一次长时间会谈。这位海军元帅在海军作战参谋部的日记上写道,“元首关于在英国登陆的作战计划仍没有确定……”实际上,从雷德尔元帅这篇日记中可以看到,希特勒在长时间的谈话中几乎谈到了所有的问题,他谈到了挪威、直布罗陀海峡、苏伊士运河、美国参战的可能性等等,反正从欧洲形势到国际风云,无所不谈,无所不侃,但偏偏就没有提到“海狮计划”。

一直等到会谈将要结束之际,在雷德尔倡议下,两人才开始小心谨慎地讨论了“海狮计划”,好像两人都不怎么相信这计划似的。未了,雷德尔提了一个的问题。他小心翼翼地问道:“海狮作战万一打不响,元首关于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指示是什么”?

请注意,雷德尔是小心翼翼问的。尽管他老早就看出希特勒对这个征服计划三心二意,但绝没料到希特勒会彻底放弃该计划。可是,面对雷德尔的诘问,希特勒一点儿也不着恼,也不从正面回答,反倒有如释重负之感。

对此,雷德尔心领神会,不再提问。

啊!终于不用实施这个违心的“海狮”了。

9月14日,“海狮计划”的死亡判决书到了。此时,针对伦敦的大规模空袭仍在进行之中,元首和他的总司令们在柏林举行了一次极其重要的谈话,戈林没有参加。雷德尔和哈尔德二人都记下了关于这次会议的秘密记录。会议开始前,雷德尔设法递给希特勒一个备忘录,这个备忘录很简单,也很让希特勒满意。上面写道:“目前空军的战果,并没有为执行‘海狮计划’提供有利条件,因为风险仍然太大。”

雷德尔解释说:“两栖作战太过于冒险,有孤注一掷的意味”。

不过,雷德尔的说法显然不能自圆其说。自古以来,军事上的较量,必须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成功。有哪位指挥官敢在未开战前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100%成功呢——除非是美国打阿富汗。

不入虎穴,又想得到虎子,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连载186

流产的“海狮”

面对雷德尔的“临阵退缩”,以哈尔德为首的陆军将领们震惊了。两个月以来,陆军一直在为“海狮计划”任劳任怨地做准备工作。且不说别的,光是训练士兵抢滩登陆,他们就在海边上淹死了上百号人。如此庞大的计划,怎能如同儿戏般的说放弃就放弃呢?

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陆军将领们对入侵英国相当热心。因此,他们急不愿意放弃“海狮计划”。哈尔德进行了徒劳的争辩,他的争辩,又让希特勒纠结起来。尽管很多书籍喜欢把希特勒描述为一个思想僵化,骄傲自大的狂人。但事实上,希特勒在许多重大决策面前,总是长时期犹豫彷惶,拿不定主意。表面上,他似乎是天赐神勇,万夫莫敌;实际上,他很胆小,他害怕失败,更不敢冒险。据雷德尔海军日志记载,这时,希特勒表现出了一种消极情绪,他的思想充满矛盾,无所适从。他既不愿发动入侵,又不愿取消入侵。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希特勒突然又对空军抱起幻想来。他以为戈林空军仍然可以取得胜利。他说:“空袭到目前为止产生了巨大效果,虽然这种效果主要是在心理方面……. 用不了10天或12天,英国便会爆发群众性的歇斯底里”。他强调,“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打一场神经战,以轰炸加上入侵的威胁,渐渐拖垮英国人民的斗争意志。如果伦敦八百万居民发起疯来,就能导致大败”。(这也无怪乎当希特勒听说他的潜艇在大西洋上击沉了3艘运送猪肉的英国商船后,高兴得手舞足蹈了。他得意道:“伦敦人会为几个月吃不上猪肉而疯狂”……)

最后,希特勒像是总结般的做出了断,他简明扼要地宣布:“海狮计划”延期,何时发动,另行通知。但是,希特勒继续补充道:暂不取消“海狮计划”。登陆舰队必须停泊在法国沿海各港口,不予撤回。同时,空袭英伦三岛必须进行下去。希特勒解释说:“这种做法会给英国政府相当压力,让他们误以为我们仍会登陆”。

这个决断一定会让哈尔德之流相当伤心。会议结束后,希特勒对他的一位海军副官说,“我以3万士兵为代价征服了法国,若强渡英吉利海峡,一夜之间的损失就会超过这数字。而且,还不一定成功。”而那位海军副官觉得,元首好像很高兴,因为“海狮”终于被束之高阁了。

其实,希特勒不乏自知之明,他对大英帝国一直都充满敬畏,他不希望和英国拼死一战,所以尽量避免和英国摊牌。他的这种想法并无错误,实际上,早在那年8月份,在英国东南部海岸,丘吉尔就下令修建了一批油池,他们把燃油灌注在巨池里,准备在德军舰船驶进海岸时进行“火攻。”丘吉尔承认,他那时常常在想,假使德军登陆成功,双方都将进行残酷的屠杀;不会有仁慈,也不会用怜悯或宽大。敌人一定会采取恐怖手段,我们也准备采取一切极端措施。譬如,“如若常规作战失败的话,我们就会施放糜烂性的芥子毒气,来杀死滩头阵地上的入侵者”。

显然,这是丘吉尔首相最后一搏!然后,他会不会逃到加拿大去,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这份担心没有了,希特勒放弃了登陆。正如人们嘲笑的那样,因为希特勒怕死,所以他选择了自杀。希特勒不愿意冒险入侵英国,结果反而作了更大的冒险——进行两面作战,找斯大林同志拼命去了。尤其是打了那么久,眼看就能压垮皇家空军了,却最终放弃了“海狮计划”。真够虎头蛇尾的。并且,还毫无意义地在不列颠空战中消耗了那么多优秀飞行员(损失空勤人员约6000人)。德国的机密档案表明,德国空军在英国上空的损失,一直到1941年也没有能够完全恢复起来。

9月17日,据“超级密码机”获悉,希特勒已批准拆除设在荷兰各机场上的设备。晚上,丘吉尔便召开三军参谋长会议。他认为,希特勒已经放弃了“海狮计划”,至少在本年内不会登陆。无论如何,他们挺过去了,虽然他们被困在一个小小的岛屿上举目无亲。但是,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丘吉尔满脸笑容地建议大家应该出去吸收点新鲜空气。最后,丘吉尔点燃了一根雪茄,有人看到,他独自座在主席位上笑而不语。

连载187

目标——直布罗陀

(地中海之喉的争夺)

虽说希特勒在9月17号延迟了“海狮行动”, 但他依然希望英国人能心平气和地坐到谈判桌边来。尽管这种想法几乎接近幻想(希特勒也知道这一点)——他从缴获的法国文件中看到,英国想要持续这场战争的目地一清二楚:必须打败德国,不管自己是否被内部革命所推翻。

不过,关于这场战争真正目地,英国政府当时还不敢承认。因为它们会使德国人民团结起来,死心塌地的站在元首一边。正如丘吉尔在1936年对美国大使说的那样:“德国正在崛起,我们一定要毁灭它!”

看,这是多么昭然若揭的一句。希特勒怨恨道:“英国人目光狭隘,不愿同德国谅解”。 1941年6月21日,也就在入侵苏联前一天,这位幻想家的脑海中仍然徘徊着这个念头,他惆怅道:“假如我们打输了这场战争,整个欧洲将会布尔什维克化,英国看不到或认识不到这一点,他将会失去霸权,失去世界帝国的地位。此外,英国将落入美国的魔爪。也许,它现在还未能预见。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美国人要在这场战争中做一笔极大的生意”。

以上为希特勒原话。事实证明,这位被后世称为半瓶子醋世界观的独裁者说得一点儿没错,至少,他将今后大半个世纪的政治走向,一语道破。

也许,大部分读者心目中都曾认定,希特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冒,没打败英国就贸然与苏联开战,打输了也活该。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