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护航队尾部的ME110驾驶员里希塔中士也无心恋战,开始溜之大吉。可还未转向,从后面袭击的“喷火”就击中了他。里希塔中士因机枪子丨弹丨击中头部而失去了知觉,飞机一个倒栽葱向下坠去。
座在里希塔中士后面的一位哥们眼见大事不妙,也顾不上同僚友谊,他双脚一蹬,跳伞逃命去了。可是,这位哥们命不好,因为,里希塔中士又突然清醒过来,在高度刚掉到云层下面时,他又重新控制了飞机。尽管头部大量出血,他还是努力控制飞机,飞过北海,迫降在丹麦埃斯堡城外的一处空地上。而那位跳伞的哥们却从此失踪,下落不明。
就在里希塔中士降落在丹麦的同时,施登夫上将仍在挪威指挥部里焦急的等待着消息。直到太阳快要落山,他才亲眼看见自己的战机冒着一串串黑烟,狼狈地逃了回来。
这次战斗,他们一共就损失了22架轰炸机,及7架战斗机,却连英国本土的边都没摸着。而英国空军却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大胜仗——未损失一架。
可以想象,这样的结局足以把施登夫上将气晕过去。特别是他轰炸机损失,就占了第5航空大队全部轰炸机数量的20%(总数138架)。更让他眩晕的消息还在后头呢——戈林电令:由于偷袭失败,第5航空大队自此退出不列颠战役。剩余的100架轰炸机全部拨给第2航空大队,以补充第2航空大队的损失。
也就是说,第5航空大队仅此一役,就彻底退出战斗,回挪威养伤去了。
连载166
专家说……
在第5航空大队铩羽而归的同时,第2、第3航空大队的袭击却取得了成功。从早晨至夜间,“斯图卡”和“容克大妈”依次来往穿梭于英吉利海峡,轮番轰炸皇家空军的机场、炼油厂,以及地面设施。从泰晤士河口至伦敦远郊的比金山,在长达300公里的战线上,空战一直都未曾中断。德国空军数量上的优势,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面对庞大的德国机群,道丁上将实在是派不出太多的战机。特别是在主力空军被派往苏格兰阻击第5航空大队后,留在英国南部的战斗机中队屈指可数。英国飞行员往往是刚经历一场战斗,返回基地加满油后,就守在飞机旁,寥寥草草地吃两厅罐头。一旦出击铃声响起,他们又得继续升空作战。飞行员平均每天出动2次以上,已经成了极为常见的事情。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数量庞大的“英国国民自卫军”终于找到了事情做—— 他们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地搜索跳伞的德国飞行员。一般来说,德国飞行员中鲜有抵抗者,他们悠闲地抽着烟,坐在原地等着英国人来俘虏自己。他们始终坚信,被俘只是暂时的,德国陆军不久就会打上英国本土。特别是某些曾在法国被击落,后又因法国政府投降,得以释放的德国飞行员。这种被俘经历,他已经遭遇过一次了。因此,这些死不悔改“老油条”们狂妄地对着蜂拥而至的英国人叫嚣道:“你们别得意的太早,元首迟早会把你们统统杀光!”
(被击落了都如此嚣张,实乃世所罕见)
这一天,德国空军的袭击一直持续至深夜很晚才最终消停。当精疲力尽的双方飞行员收兵时,德国空军已累计派出了2100架次战机。其中,有520架次是针对皇家空军及其设施的空袭。德国人宣称,皇家空军有12个飞机场陷于瘫痪,99架飞机在空中被击落。英国人也欢欣鼓舞地宣称自己重创了敌军——“皇家空军起飞974架次(实际746架次),击落敌机182架。”
与往常一样,以上都是注过水的数字。8月15日双方实际损失数据为:德国空军75架,皇家空军34架。
当然了,打肿脸充胖子的德国空军一如既往地宣布自己是胜利者。8月16—19日,德国空军每天早晨总是很准时地来丢丨炸丨弹,晚上又准时地“鸣金收兵”。这几天的气候又是出奇好,德国空军每天出动战机,都能维持在1500架次左右。而皇家空军采取轮番出击的战术,每天也勉强拼到800架次左右(这算是皇家空军的极限了)。
不过,德国空军想靠这种战术来消灭敌人,似乎也不现实。虽然从数量上看,德国飞行员几乎是皇家空军的十倍,出击架次也维持在对方两倍以上。但德国轰炸机是由4名机组人员驾驶,而英国人的战斗机是单座。并且,皇家空军也拥有内线作战的优势,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譬如,一位德国飞行员在英国上空被击落,那等待他的命运只有两种——被乱枪打死;或者被俘虏。但英国飞行员的情况就不同了,只要他们跳伞成功,第二天就可以领到一架新的战斗机。
与此同时,稀里糊涂的德国情报部门也帮了英国人的大忙。8月16日,德国情报部门估算,皇家空军前线战斗机已降到了300架。
四天之后,情报专家又向戈林报告说:“皇家空军在这期间损失160架战斗机,现在,英国人剩下的已不足150架了。” 最后,这些专家一致推断出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结论,他们宣布:“皇家空军已不再是一支有威胁的防御力量了!”
连载167
事实证明,无论在哪个国家,专家说的话,一律都不能相信。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皇家空军仍拥有一线作战飞机750架,除去休假人员,他们的飞行员也总能维持在500人左右。
最初,戈林相信了专家的结论。这也是为什么他情愿顶着每天损失100来名飞行员的代价,持续不断空袭英国的原因。他始终相信,“快了快了,再忍忍吧,挺过这两天就胜利了。”
因此,在这个荒谬数据的指引下,德国空军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大规模的空袭一直持续到了8月19日。但是,戈林毕竟不是傻子,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每当他的轰炸机飞过英吉利海峡时,专家口中那个“快要崩溃的皇家空军”总能派出大量战机,毫不留情地将他的轰炸机击落下来。有句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可戈林先生现在的遭遇是“舍得了孩子仍套不着狼”。
8月19日,戈林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不满了,他也不再相信专家们的数据了。他知道,皇家空军远远还没有被消灭!
就在那天的中午,空军元帅把一大批对英作战的航空团团长召集至卡琳庄园。一开始,戈林的态度挺温和,他还特意邀请这些前线指挥官们美美地吃上一顿丰富的午餐。
可是,午餐结束后召开的会议上,戈林突然性情大变,他粗声粗气地横加指责道:“之所以损失惨重,是由于你们犯了错误,并且,你们空袭的战术也有问题!”
言下之意,作为空军元帅的他,似乎一点儿责任都没有。戈林先生的思路是这样的:他自己制定出的作战计划一旦成功,功劳就全归他。如果失败了嘛,那责任都是你们在座的各位①。
戈林这种不讲理的态度,各指挥们早就习以为常,他们默默的听着,从不反驳。戈林一看没人提出异议,更为得意,他像教训小学生一般夸夸其谈地继续说道:“只要轰炸机拥有足够多的战斗机护航,就不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损失。”他说:“一部分战斗机应先行一步,以扫除轰炸目标上空的威胁。每批次的轰炸机必须要有战斗机的护航,禁止单独出击。”并且,他还要求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一起向目标俯冲,以确保轰炸机投完弹后的安全……
戈林的这些要求,听的那些航空团团长们面面相觑。他们疑惑的是,现在能够作战的飞机在不断减少,补充又跟不上来②。元帅说的固然正确,但问题是,我们到哪儿去搞那么多的战斗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