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而且,“喷火式”战机在设计上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发动机时常无故熄火。也不知是急于投产,还是工业上的不严谨,每当“喷火”做提速或者大角度俯冲的时候,发动机就要闹罢工。想像一下,这是多么恐怖的事情,飞着飞着,发动机突然就不转了,有些英国飞行员甚至对喷火敬而远之,视其为死亡棺材。

尽管在单机作战上,德国飞行员往往打不过性能优良的“喷火”,但德国飞行员还是很快发现了“喷火式”的这个漏洞,一位叫做尤伦贝克的飞行中尉就回忆起他在8月初的一场战斗。当时,他刚刚击落1架“喷火式”战机,还未及庆贺,便猛然就发现另外两架“喷火式”从他的背后杀来,他的ME109左发动机被击中,冒起了滚滚黑烟,他描述说:“我拉起操纵杆躲进云层,两架敌机仍然紧追不放,死死地咬住了我的战机。于是,我又改变角度,朝海面急速俯冲,后面两架“喷火”也跟着俯冲下去。”

俯冲到800——1000米的时候,尤伦贝克迅速拉起机头,当他回首望去,只见其中一架“喷火”,就因为发动机熄火一头栽进了海里。

与空中大战一样激烈的是海面上的交锋,由于战斗大部分都是在多佛海峡内进行,双方的飞行员一旦跳伞,就只能落在海里活活淹死。

于是英、德双方展开了一场搜寻落水飞行员的竞赛。对皇家空军而言,飞行员比飞机更珍贵,因为飞行员比飞机还要短缺。飞行员对德国空军来说也很宝贵,而且,眼看着让那些有可能被救活的人溺死,也会影响到士气。

起初,英吉利海峡上空的战斗,似乎正在按着德国人所希望的发展。在德国空军的指挥部里,指挥官们击掌欢庆,欣喜万分,他们下令:“趁英国人还没学会如何在空战中逃生,赶紧加强进攻,引诱更多的英机出来应战。”

为了营救自己的飞行员,皇家空军迅速组建了一支摩托艇打捞小队。并且,除了官方派出的摩托艇之外,英国政府还雇佣了一些小船,大部分都是海峡沿岸的渔船,这些渔船冒着相当大的危险去营救英国飞行员,是属于拿了工资才干活的那种。因此,他们只救自己人,却眼睁睁地看着德国人淹死也不管。

德国空军一看,这也不是个办法啊,于是,他们也开始筹建自己的营救小队。不过,德国空军找来的组织比较有创意了——国际红十字会。

很快,一支由30架水上飞机组成的营救小队便开始救人了。这些水上飞机头顶白漆、印有醒目的红十字标志,相当地有恃无恐——他们明日张胆地穿过短兵相接的空中战场,停在水上打捞飞行员。只要看见飞行员还在空中缓缓下降,便一溜烟跑过去了,真可谓高效率援救。而且,德国人也要营救英国飞行员。当然了,这并不是德国人更具“古道热肠”,他们知道英国人缺少飞行员,本着抓一个少一个的信念,他们把这些抓来的飞行员全部丢进战俘营里做俯卧撑。还美其名曰:“人道主义行为。”

相应的,伦敦的航空部发出了一个警告:所有“救护飞机,”只要它敢胆闯入战区,不管有没有红十字标记,统统将被击落。英国人声称,他们采取这一步骤是因为敌人利用援救飞机,报告了英国船队的活动,违反了红十字会的协议。实际上,他们是担心这些飞机不仅会救出许多德国飞行员,而且还会把溺水的皇家空军飞行员抓去大作宣传。

德国人不甘示弱,为了报复,德国航空部也下了一道命令——“消灭跳伞的英国飞行员。”

最初,双方都心照不宣的放过对方跳伞的飞行员,德国人的做法无疑是打破了这个“最后的默契。” 很快,英国方面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双方的战斗变得更加残酷起来。

连载154

第二阶段的“组合拳”

7月31日,戈林得意洋洋的来到了总理府,他手上拿着一份自己统计出来的战果清单。他大步窜进希特勒办公室里吹嘘说,第一阶段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们正以1:2的比例,摧毁英国空军。帝国元帅还宣称,“英吉利海峡已被封锁,没有一艘英国船胆敢横渡多佛海峡。”

戈林又在那里吹牛了,因为根据战后双方核实的数据来看,至7月31日,德国空军已经损失了296架飞机,皇家空军则损失了148架。偷梁换柱的戈林,总是习惯把损失率倒过来瞎掰 (这是他惯用的手法)。

而且,多佛海域的控制权仍然牢牢地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来自美国,甚至世界各地的船队,每天络绎不绝地穿过海峡,运来了大批岛上急缺的战略物资,其中还包括美国布法罗制造厂生产的战斗机。仅在这一个月,英国工人就生产了496架战斗机——是敦刻尔克撤退以前的四倍。

与之相对应的,是德国飞机的产量。如今,德国军备部把日产量定为10架。因为德国情报局声称,“英国每个月顶多生产150架战斗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毫无疑问,英国工业的战争潜力已经爆发出来,并远远的超过了德国。虽然这个小岛什么都缺,但他们拥有海洋,只要舍得花钱,世界各地的物资都能买到。

当然了,丘吉尔先生也是一位舍得花钱的主儿——英国政府近千年来的黄金储备早已被他挥霍的所剩无几。为了图方便,他甚至把英国仅剩的黄金储备全部用船运到加拿大,这笔财富,后来被丘吉尔用来购买美国战舰等装备,很快又被挥霍一空。

从1940年8月开始,世界上最穷的世界帝国就此诞生了,堂堂日不落帝国的黄金储备为史无前例的:0克!

(而且,他们马上还会欠一屁股烂账——租借法案)

虽然穷是穷了点,但为了最后的胜利,咬咬牙,忍了吧。

此刻,一世精明的希特勒反而成了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他相信了戈林的数据,也相信了德国情报局的数据,还真的以为第一阶段已大获全胜。他大大的赞赏了戈林一番,对于戈林,希特勒百分之百地信任,从来不怀疑他的能力。

在戈林的强烈要求下,第二天(8月1日) 希特勒发出了全面袭击英国的17号元首命令,这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第二阶段战役。即:彻底毁灭英国皇家空军。同时,希特勒向陆军和海军发布号召:“海狮行动”在即,做好登陆的一切准备工作。

另外,希特勒还附加了一道特别的命令——“德国空军无论如何都不允许对英国平民实行“恐怖空袭”, 即使对皇家空军空袭德国的报复也不允许。他叮嘱戈林,这项命令尤其适用于伦敦,英国首都将在德国空军攻击范围之外”。

希特勒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没有解释,由于无法请到希特勒先生出来现身说法,大家只好凭空猜测。有人认为,希特勒要在征服英国之后,能骑着战马从丝毫无损的伦敦大街穿过;有人认为,是因为他担心摧毁伦敦古城会不利于德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而我则认为,希特勒对于与英国和谈还抱有幻想。证据是,在两天前,他还提到丘吉尔内阁倒台之后,该由谁出任新首相。

希特勒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倒也十分清晰。他至死都认定,战争是丘吉尔和那些犹太财团挑起的。这场战争之所以未能在1940年结束,正是因为丘吉尔从中作梗。换句话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酒鬼与一个疯狂的民族主义者的战争。因此,希特勒期望通过军事上的胜利迫使丘吉尔内阁倒台。

所以,他不会轰炸伦敦,白金汉宫一旦被炸毁,或者某个英国皇室成员被炸死,那才是真正断绝了与英国政府的谈判之路。

哼!丘吉尔算个啥,充其量是一个高级打工仔,我才是欧洲真正的主人。

连载155

伦敦还是?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