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尔后来写到:他们似乎不懂,想要渡过40多公里、还通常是白浪滔天的英吉利海峡,与攻过2公里多宽的莱茵河,或攻过1公里多宽的维斯杜河,有天壤之别。
于是,这位海军元帅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海狮计划行不通。他强调:“从德国水域撤走一千艘驳船于军事用途,会使大部分工业瘫痪。”
可是,这句话却让众将领们把雷德尔鄙视到了极点——骗谁呢,谁不知道现在德国工业大部分都在生产商业用品,并且还是奢侈的豪华用品。(纳粹的哲学观是,“高等物质生活才是民族活力的体现。”这话是戈林提出来的。同时,这也是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之一,德国人都追求物质生活去了,迟迟不把商业生产转入军事生产,这一点,以后将会详细提到)
不管怎么说,雷德尔现在成了焦点人物。因为,在整个第三帝国高层,就他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并且,让他悲愤的是,陆军一点都不替他的海军着想。譬如,海狮行动最最关键的步骤是:让海军维持一条320公里宽的海上走廊,以便25万陆军士兵横渡英吉利海峡。要确保这一点,就必须在突击部队的东西两翼部署大面积的雷区,以阻止皇家海军的有效进攻。
换句话说,德国海军必须在320公里宽的走廊两边布上水雷,让英国舰队不敢轻易靠近,而德国军舰则在走廊内来回巡弋,掩护陆军登陆。
这个计划看上去是挺不错,可是,德国海军哪来这么多战舰呢?在挪威一役中受损后,雷德尔手中可供作战的只剩下48艘快艇、1艘重巡洋舰、4艘驱逐舰、3艘鱼雷艇——剩下的几艘大型战舰不是在修理厂,便是还在建造。
在一次希特勒主持的最高军事会议上,雷德尔就这样反问那些陆军将领:“这样一只弱不经风的舰队如何抵挡得住英国的皇家海军呢?”不料,雷德尔这话倒把一旁的希特勒给听郁闷了。“我们的小海军呀,”希特勒满腹惆怅的叹息道,“只有敌人的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十五!”
连载146
雷德尔悲观的论调,让陆军将领们气馁到了极点。当然了,雷德尔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可不愿意为了所谓的“海狮行动”而拼光了自己的海军,挪威之战的损失已经够让他心惊胆颤了。
到了这种时候,希特勒总是出来作裁定的——希特勒建议,将战线比原定的缩短一些,把滩头阵地缩短至90公里。
对于这个折中的建议,雷德尔回答的倒挺干脆,他答道:“保护90公里宽的滩头阵地应该没有问题。”
可是这一次,陆军将领们又不同意了。哈尔德直截了当的反驳说:“90公里太窄,登陆部队无法展开,这等于是把陆军直接送进绞肉机。”
诶……现在问题就不好办了。320公里,海军说太宽,掩护不了;90公里陆军又嫌太窄,无法有效作战......
终归还是那位大腹便便的戈林元帅最为洒脱——他总是能在历史最关键的时刻即使现身。这一次,也不例外。就在陆军和海军互相踢皮球的时候,戈林兴高采烈的跳了出来,胸脯拍得震天响地保证说,他愿意接受这份重担,仅凭德国空军的力量就能彻底摧毁英国南部的所有港口,以及英国皇家空军。
戈林这个牛皮可算吹破天了,他的空军能同时摧毁英国空军和海军?
不管怎么说,这个艰巨的任务总算有人自觉自愿跑出来承担了。陆军将领们高兴坏了,也不考虑一下戈林胖子的话究竟有多少含金量。他们一致表示,同意帝国元帅的主张,即:在登陆作战打响之前,德国空军必须先削弱英国空军的战斗力,控制登陆区域内的制空权。
很高明啊,陆军将领们把责任一股脑的扔给了空军——反正戈林是自愿的,不扔白不扔。
同时,戈林热心的建议也获得了雷德尔的大力支持。因为雷德尔考虑的是:如果德国空军没能击败皇家空军,那就不会从海上入侵,而德国海军也不必用所剩的力量,去与强大的皇家海军火拼了。反之,如果皇家空军被击溃,海路登陆开始,希特勒就会担任最高指挥。这样,胜利了自己也可以跟着沾沾光,打输了嘛,那自然全是希特勒的责任,与我雷德尔无关。
好了,就这么着吧,其乐融融德国三军一拍即合,最后做出以下决定——消灭英国空军之时,即为登陆之日。
当这场三军首脑会议结束之后,那位信心十足的勃劳希契元帅便急急忙忙乘坐飞机,返回了设在巴黎的指挥部,着手他的入侵计划去了。临走的时候,他还不忘记对雷德尔喊道:“嘿,亲爱的埃里希,我们伦敦再见。”
连载147
这一次,希特勒似乎是下定决心,彻底毁灭大英帝国了。在他写给墨索里尼的信中,希特勒这样写道:英国人性格特别,对他们用讲道理的办法是不行的。我已经向英国提出许多有关协商、甚至合作的建议,但却受到难堪的对待。因此,我现在深信再作任何理智的呼吁,都会遭到同样的拒绝。因为,现在统治那个国家的并不是理智。
那个“不理智的他”,自然指的是丘吉尔。(不过,希特勒也犯了糊涂,刚写完这封信后第3天,他再一次地走上了演讲台,向英国发出和平呼吁)
7月16日,希特勒正式发出了“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十六号元首密令”。这也是入侵英国的第一个正式密令:
绝 密
元首大本营,1940年7月16日:
由于英国不顾自己军事上的绝望处境,仍然毫无愿意妥协的态度,我己决定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如果必要,即付诸实施。这一作战行动的目的,是消除英国本土的抵抗,并且在必要时,全部予以占领。
这个进攻的代号将是“海狮”。准备工作定在8月中旬完成。
好了,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德国三军早就按耐不住了。7月17日,即发布第十六号指令的后一天,陆军总司令就已经部署好了执行“海狮计划”的部队——他命令13个精锐师开到海峡沿岸的出击地点,以便作为头一批登陆部队。由于缺乏船舶,这只登陆部队最后又递减至11个师,正如法国战役一样,执行进攻任务的是A集团军群司令——冯·隆德斯泰特上将。
与此同时,海军参谋部也陆陆续续调来了内河船队,开往英吉利海峡港口进行集中。当时,德国大约有120万吨水运船舶,载送入侵部队就需要用掉一半多。9月初,海军参谋部报告已经征用:
运输舰168艘
驳船1910只
拖船及拖网船419只
摩托艇1600只
不过,海军征用的大部分都是平底船,一旦遇上风浪就肯定会全军覆灭。而且,用摩托艇充数的做法简直是个笑话—— 一艘小小的摩托艇顶多搭乘2名士兵,前面一个驾驶,后面再搭一个。虽然用摩托艇抢滩登陆看上去应该很拉风,但德国兵并不是007,用摩托艇越过英吉利海峡?也太有想象力了吧。(解释一下,鄙人就曾开过摩托艇,而且开到了深海区,结果一个大的海浪打来,摩托艇就倾翻了,幸亏我会游泳,不然铁定完蛋)
一个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在7、8月份,英国海防部队就报告说,每天海滩上都会冲来一些的德国士兵的尸体,最多的一天,这样的死尸就达40具之多。开始还以为,这些德国兵是游泳被淹死的。可是呢,这些尸首无一例外都穿的整整齐齐,有的还全副武装。英国人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演习的时候掉海里淹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