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那位旅长向前来视察的丘吉尔抗议道:“我的旅守卫着3公里长的海岸线,但我只有3门反坦克炮,每门炮有6发炮弹。”他还用略带调侃的口气问丘吉尔:“是否可以让手下的士兵射击一发炮弹,以资练习,至少让士兵们瞧瞧这种炮的威力如何。”
丘吉尔冷冷回答道:“不行,我供不起演习的炮弹。”
为了弥补陆军的不足,英国战时内阁也曾采取了紧急措施。他们组建了一只150万人的“国民自卫队。”人数上看起来倒是挺拉风,不过,这些自卫队大部分连武器都没有,使用的是草耙和高尔夫球杆,有的枪支还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老古董,感情丘吉尔还指望这支军队去抵抗德国人的入侵。在南部沿海地区,民众还奉命摘下了街道上的所有路牌。据说,这样做可以让入侵者迷路……
无论如何,丘吉尔政府已经严阵以待,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们把一切可以抗击登陆的条件都算了进去——大到一个师的调动,小到一挺机枪的使用价值。什么细枝末节都分配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
不过,丘吉尔还有一件放心不下的事情,特别是在德国登陆行动越发临近之际,他就越感到不安与恐惧。正如丘吉尔自己所言的那样:“这是一个令人憎恶的决定,在我一生参与的决定中,只有这个决定最违背天性,最使人感到痛苦”——弩炮”作战计划。
连载141
“出膛的弩炮”
丘吉尔:“达尔朗,你千万别让德国人拿到法国的舰队啊。”
达尔朗:“绝不会那样做,那是违背我们海军的传统和荣誉的。”
此言终成谶语,德国人确实没能拿到法国的舰队——1940年7月1日,丘吉尔的弩炮出膛,一只庞大的英国舰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驶离港口,朝着地中海西端的奥兰港急驶而去。在那里,停泊着法国最为强大的主力舰队。
而这只英国舰队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夺取法国舰队,解除他们的武装,夺为己用。如若法国海军拒不遵命的话,就只能诉诸武力,将其彻底毁灭也在所不惜。
丘吉尔的决定也许很残忍,但从英国的国家利益出发,这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轴心国不会擅用法国战舰这一承诺,邱吉尔不抱任何信心,他当然不会相信满嘴跑火车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于达尔朗的承诺,也是如此。战争就是这样,昨天还是亲朋挚友,今日必将其作为敌人,甚至将其消灭。在国家利益面前,义气,不值一文。
7月3日上午6时20分,英国舰队在旗舰“胡德号”的率领下,抵达了奥兰港湾入口,他们在峡湾之间一字排开,对港口呈包围之势。起初,法国人还不知道灾难已经降临到自己头上,他们还以为英舰在地中海附近围捕德国潜艇。因此,并未在意。
可是,过了一会儿,法国人就感觉情况有些不对劲了。他们看见,不远处的英舰已经开始在港口处密密麻麻的投下了大批水雷。就在茫然的法国人不知所措之际,英国军官向法国战舰发布了一道广播,这则广播很简单“加入我们,与我们站在统一战线上,共同打击德国入侵者。”
对于英方的要求,法国舰队司令让·苏尔将军拒绝答复,他认为,既然法国已经宣布停战,并保持中立,法、德两国政府也共同承诺,不会使用法国舰队于军事用途。既便如此,英国人依旧苦苦相逼的做法,是尤为可耻的行为。因此,这位大骂英国政府背信弃义的将军拒绝任何答复。
无奈之下,英国军官只好乘上摩托艇,驶进港口,把最后通牒递到了法国人手上。
在这封最后通牒中,他们给法国人开出了4个条件,这4个条件都是毫无商量余地的。
1. 随我们出港,继续为取得战争的胜利而战。
2. 裁减船员,在我们的监督下开往英国港口。
3. 把军舰交给美国政府妥善保管,直到战争结束。
4.在6小时之内,自行凿成军舰。
最后,英国人还写到,如果你们未能遵照上述办法行事,那么,我只好根据英王陛下政府的命令,使用一切必要的力量,阻止你们的舰只落入德国或意大利之手。
在这封信中,所开列的应该不算条件,而是威胁。最为关键的是,此时的达尔朗上将正在旅途之中,让·苏尔将军无法联系到他。所幸的是,让·苏尔成功地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海军总部。怎料,海军总部的官员们全是一群老愤青,愤怒的老愤青们向官兵发出号召:“地中海所有法国海军部队进入备战状态!”
连载142
法军进入战备状态的举动使得英国人大为恐慌。他们看见,法舰烟雾升腾,升火待发;在港口处,法国陆军甚至还调来了一批野战炮,周边的要塞和海岸炮台居高临下,炮管齐刷刷的对准了自己。
此时,英方代表仍在奥兰港与让•苏尔将军的副官争论不休,由于让•苏尔将军拒绝与英国人见面,他的副官又不得要领,双方争论了老半天也没谈出个结果来。那位恼怒异常的法国军官一再承诺,“法国舰队不会向轴心国投降,但也不会向英军的最后通牒屈服。”英国人沉默不语,只是不住地摇头,谈判陷入僵局。
于是,双方就这样剑拔弩张的对峙了整整半天时间。直到下午4时46分,英国舰队司令——萨默维尔中将接到了一封丘吉尔亲自拍来的警告:“尽快解决问题,否则你将应付法国援军。”
不能再等了!5时15分,萨默维尔中将向法舰“敦刻尔克号”发出最后一封警告:如果5时30分前,你们仍不接受我方任何一项建议,我方只能将你们的军舰击沉!
同时,英方代表也灰溜溜的从奥兰港逃命。甲板上,英国水兵进入备战状态,推弹上膛。军官们则站在指挥台上指手画脚,“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的鱼雷攻击机开始启动活塞,战斗一触即发。
惊异的是,让•苏尔将军依旧选择了沉默。并且,英国人都把话说的这么直接了,他还是无动于衷。这位自信的将军以为,英国人的做法不过是一场军事示威罢了,达不到目的,自然就会走人。他压根就不相信英国人会对自己开炮射击。因此,当他的下属提出先发制人,率先开火时,这位将军回答说:“不行!”
就这样,法国人把先发制人的机会拱手让给了对手。
英国人特绅士,5时30分整,英国旗舰“胡德号”打响了第一炮,其超大口径炮弹(15英寸)如雨点般的砸进港口。同时,从“皇家方舟号”起飞的攻击机,不断地俯冲下来,向法舰投掷致命的鱼雷——战斗,总归还是打响了。
懵了,法国人现在彻底懵住了。在法国旗舰“布列塔尼号”上,司令员看着他的士兵有气无力地进行战斗,像是在痛苦挣扎一般。这些士兵表情麻木,神情沮丧,眼睛里充满了愤怒。有的,在大声咒骂,对司令官的命令充耳不闻。他们始终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被自己的盟友炮轰,为什么盟国之间要互相对击。
战斗进行到10分钟,奥兰港内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被击沉的油轮扩散出大批燃油,使得海面都在燃烧。首先被英军击沉的是旗舰“布列塔尼号。” 英国人几乎把所有的炮火都集中在这艘庞大的战列舰上,法国人也从最开始的迷茫转化为愤怒,“布列塔尼号”在被鱼雷击沉的那一瞬间,仍在开炮还击,舰上1130名官兵随该舰沉入海中,这些落水的法国人不肯接受英国人的救援,面对英国人伸过来的援助之手,许多人坚决的回答到:“不,宁肯被淹死,也不会接受背叛者的救援!”
连载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