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果然见效,半小时后,亨茨格将军终于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出人意料的是,当仪式结束时,凯特尔叫亨茨格将军停留一会儿再走。待无他人在场时,两位将军默默无言地对视着,两人眼中都有泪水。凯特尔控制着自己的感情,接着,他便伸出一只手。亨茨格轻轻地握了握它,便又立即缩了回去。
连载136
这次停战协定,德国电台进行了现场广播。当精神不振的亨茨格一走下餐车时,那边便传来了有节奏的音乐声:“我们打,打打打,打英国佬!”——这是戈培尔玩的花样,无论什么场合,这位“身残志坚”的博士总要配上音乐,而且还是古典音乐。
不管怎么说,希特勒还是给法国政府留下了一块未占领区,它在法国的南部,1940年7月,贝当把首都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故后世称之为:维希法国。
其实,希特勒的做法是一种异常狡猾的手段。这不仅可以从地理上分裂法国,还可以使法国流亡政府难以成立,这个苛刻但不可耻的停战,似乎使法国人保留了一丝情面,最重要的是:摩洛哥、近乐、叙利亚、吉布提、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西非和赤道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支那,以及法属西印度的各位总督,都无一例外的向贝当元帅宣誓效忠,不愿效忠的总督全部遭到免职。
而那位逃到伦敦的戴高乐将军,就很尴尬了。他仅仅在非洲、大洋洲上取得了一些小岛屿的支持,其势力范围,甚至连一个印第安大酋长也比不上。这些收获,同贝当元帅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更让丘吉尔和戴高乐郁闷的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自由法国。”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迫于大选压力,承认贝当元帅为法国最高领袖。也就是说,承认自由法国运动的国家,仅有英国政府而已。
至6月25日0时35分,停战协定在各条战线开始生效。德国武装力量有理由为这一史无前例的胜利而自豪。德国人民充满美好的希望注视着未来——战争看起来是结束了,英国人不久也会完蛋。
是啊,在上一次战争中,曾经坚持4 年之久而最终胜利的法兰西,在这次战争爆发6周以后,就轰然崩溃,土崩瓦解。在这场法兰西6星期战争中,德军共死亡27074人,失踪18384人,受伤111043人。这个伤亡与22年前那场战争相比,是德国人民可以接受的。最重要的是,德国人民已经歇斯底里了、他们不停地赞美那个仅用7年时间就改变德国命运的人。七年前,德国还只是个看人脸色的下等国,而现在,却一跃成为了欧洲的主人。
此时,阿道夫·希特勒已经到达了顶峰,这个第一次把德国人统一在一个真正民族国家中的奥地利流浪汉,这个连中学都没读完的前下士,已经成了世界征服者中最伟大的人物。阻挠他在欧洲建立霸权的,只剩下一个拒不屈服的英国人——那就是温斯顿·丘吉尔。现在,他领导下的小小岛屿,正遭到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围攻。
这也是近1000年以来,英国本土第一次遭受到外族入侵的威胁。
连载137
前奏
在法国即将投降之际,希特勒已肯定地认为,英国一定会急于求和。他在5月24日对龙德斯泰特将军详细的说明了这些条件。他表示,他对英帝国是钦佩的,并且强调指出英帝国有它存在的“必要。”他说他只希望伦敦政府让他在大陆有行动的自由。
他非常肯定地认为,英国一定会同意这一点,甚至于在法国战败以后,仍然没有制定出继续对英国作战的计划。而一向以缜密作风著称的德国陆军统帅部,也没有为希特勒提供出什么计划。
在这期间,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的日记里,也没有谈到这个问题。他对于俄国在巴尔干和波罗的海的威胁,比对英国的威胁更感到不安——从1939年秋天以来,斯大林已经吞并了28万6千平方英里的土地,人口达二千多万。立陶宛、爱莎尼亚和拉脱维亚都成了斯大林的势力范围。
6月下旬,希特勒曾和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有过多次私下谈话,哈尔德将军也参加了。哈尔德所担心的是俄国日益增长的好战性,它沿1939年9月的波兰分界线的兵力不断增加,还有它的庞大军备计划。哈尔德尖锐地指出,东部的几个师连海关任务都难以承担,他要求在那里增加德军兵力。
实际上,此时的希特勒已经有了与俄国开战的想法,但没有表露出来。按计划,在法国战败之后,德国陆军要把155个师减少到120个。但希特勒突然改变了注意,他下令——在行将解散的35个师中有20个师,在必要的时候,就立即恢复起来。他还下令,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要增加一倍。
对于希特勒的决定,将军们都不能理解。因为,对英作战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陆军师。并且,要想使装甲师数量增加一倍,自然就要相应地提高生产速度。希特勒命令每月应该生产800辆到1000辆的坦克。可是,兵工署一计算,这个计划可行是可行,但需要钱,这些专家张口就要20亿马克,这还是保守估计。同时,他们还需要10万个技术工人。
这笔巨款着实把希特勒吓了一大跳,他只好被迫取消这个计划。但是,他又不肯取消增加装甲师的计划。无奈之下,勃劳希契元帅只能自作主张,借以应付希特勒那无法实现的要求——勃劳希契把每个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减少到了原来的一半。名义上,装甲师是增加一倍了,但是坦克的数字却没有加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对于以后的苏联战役有着巨大影响。
关于希特勒不想提高军工生产的举动,他自有一番解释。他认为,提高军工生产就会加重人民的负担,从而导致人民对政府以及战争的不满。他的这个想法是根深蒂固的,以至于1年之后,美国、苏联、英国3个超级大国的战争机器,开始24小时地全面发动之时,德国90%军工业仍旧实行8小时工作制,周末还有假期。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希特勒才清醒过来,同意进行总体战,但为时已晚。
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对于他的敌人没有清晰的认识。一方面,他嘲笑苏联巨人只不过是个猪小肚——一捅即破;另一方面,他又寄希望于与英国讲和。希特勒几乎到自杀的最后一刻,还希望英国会醒悟过来,不致把半个世界让给布尔什维克,另一半让给拜金主义的美国。可是,当1940年英国拒绝希特勒的要求之后,希特勒才猛然发现,他面对的是两个强敌,而他的弹匣里只有一发子丨弹丨。
连载138
但是,想把这位想入非非的纳粹统帅,从梦中叫醒是很困难的。他现在已经站在胜利巅峰,坐等英国跪在自己脚下苦苦哀求。
基于这种想法,希特勒也不着急了。在将领们齐聚统帅部,等待元首制定大局的时候,希特勒却一门心思地扑在了秘密出游巴黎的计划之中。他找到自己的私人好友——阿尔贝特·施佩尔充当向导。
“巴黎历来令我着迷”。希特勒承认,他长久以来就殷切期望有朝一日能参观巴黎,这是个艺术大都市。他确信,他能在巴黎找到重建德国都市的灵感。
在法国投降的那个晚上,希特勒便开始谈论明天参观之事。心急如焚的陆军总司令打来寻找元首的电话,无一例外地被他的副官给挡了回去。次日早上4点钟,希特勒和凯特尔以及大本营的一小伙人,来到一个小村庄外的打谷场上,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一行爬进飞机,在茫茫夜色中,朝着巴黎方向飞去。
在这黎明后的三小时里,他游览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巴黎残老军人院。在这里,他脱帽伫立,毕恭毕敬地面对拿破仑的石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