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6月19日,一队德国工兵便耀武扬威地开进了贡比臬森林。他们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之下,开始大搞破坏活动。首先,他们敲碎了贡比臬森林博物馆的游览窗,把福煦元帅的旧卧车,从博物馆里拖了出来。然后,他们还像模像样的装上了1918年的旧卧车铁轨,德国工兵用风镐把墙壁推倒,把车子推到空地中间的轨道上。一名德国军官手拿着旧照片仔细核对之后,得意洋洋地向围观的世界新闻界和摄影记者宣称:这就是1918年11月上午5时,德国使节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车子停放的准确地点——一丝一厘都不差的地点。他们还扯掉了车厢上的法国三色旗,悬挂上德国国旗。

6月21日中午,希特勒驱车通过法国北部云遮雾罩的公路,前往贡比臬。《第三帝国兴亡》作者威廉·夏伊勒曾是这次事件的当事者,他后来写到:“这是我所能记得的法国的最美丽的一个夏日。6月的阳光,暖洋洋地照着壮丽的树木——榆树、橡树、丝柏和松树——把一片令人神爽的阴影,投在通往小小的圆形空地的林荫道上。下午3时15分工,希特勒乘着他的曼赛德斯牌汽车来了。同行的有戈林、勃劳希契、凯特尔、雷德尔、里宾特洛甫和赫斯,他们都身穿各种各样的制服。”

就连一项喜欢标新立异的帝国元帅戈林,也没敢乱穿衣服,他手里庄重地拿着陆军元帅节杖。在离空地大约200码的阿尔萨斯—洛林的雕像前走下汽车。雕像用德国军旗覆盖着,为的是不让希特勒看到那把大剑。那是一把1918年获得胜利的盟国大剑,插在一只死去的老鹰身上,这鹰代表着德意志帝国。希特勒向纪念碑看了一眼,继续大踏步地走去。

威廉•夏伊勒继续用双筒望远镜注视着希特勒的表情。他写道:“在他生平的许多重大的时刻,我都看到过那张面孔。他的脸严肃、庄重而充满了复仇的神情。从他的脸上,正如从他的轻快的步伐里一样,可以看出一副胜利的征服者、世界的挑战者的神气。还有……一种傲然的内心快乐,这是因为他目睹命运起了地覆天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他亲手创造出来的。”希特勒的私人保镖回忆说,当时,希特勒口中念念有词,听来像是“我们必将把能引起人们回忆起1918年那个耻辱的日子,一切东西全部毁灭。”

当他们一行走到这块小小的林间空地以后,希特勒的注意力给离地约3英尺高的一大块花岗石吸引住了。他慢步走上前去,读着石头上刻着的大字碑文:

“1918 年11 月11 日,德意志帝国在此屈膝投降——被它企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击败。”希特勒读着,戈林也读着。大家站在6月的阳光中和一片沉静中读着。希特勒的脸上燃烧的是蔑视、愤怒、报复和胜利。他离开了纪念碑,极力使他的姿态能表示出他的蔑视。他回头看了一下,表情轻蔑而愤怒——人们几乎可以感觉到这种愤怒,因为他不能在如此众目睽睽之下,用他的普鲁士高统靴一脚踏去这些可恶的、挑衅的字句。

突然,他好像感到自己的脸部表情,还没有完全表达出他的感情似的,他迅速地用两手搭在臀部,两肩耸起,两脚分得很开。这种姿势就像是粗鲁地对着碑文撒尿一般——这是一种不可一世的挑衅姿态。这种姿态是对现在这个地方的极端蔑视,以及对这个地方使德意志帝国受辱以来,22年中所代表的一切极端蔑视。

表演完毕的希特勒彻底满足了。那辆破旧的餐车里,早已摆好了一张长台,两边各放了五六张椅子,供双方代表团就座。希特勒大跨步走进谈判的车厢,他一屁股坐在1918年福煦元帅坐过的那把椅子上——就像理应如此一般。

5分钟后,查理·亨茨格将军带领法国代表团进来了。他们的脸上还挂着听到谈判将在何处举行时出现的惊愕的表情。他们事先并不知道,德国人会把他们带到法国人引为骄做的“圣地”来受这样一种屈辱。他们的这种震惊表情,让希特勒大受满足——这正是他所期望的。

看到法国代表入场之后,希特勒和他的同僚们起立,一句话也未说,双方相对鞠躬后,使各自坐下。他们就像蜡人一样,面无表情,互相对视。首先,凯特尔宣读停战协定的前言。凯特尔说:德国无意用和平的条件,去毁谤一个如此英勇的敌人。“德国目的是要阻止敌对行动的重新发生,是要使德国继续与英国人进行战争,并且为新的和平创造条件,使强加在日耳曼帝国头上的不公正待遇,得到纠正。”——从当时情形看,凯特尔似乎是在对英国而不是对法国讲话。他继续宣布:“德国不会将法国海军舰只拿来供战争中使用,也不使用法国的海军装备......”

当凯特尔读完这12分钟的序言后,希特勒站起身来,和随行人员退场。凯特尔则继续向法国代表口授停战条件。

希特勒刚一走出车厢,便回过头来对众人说道:“福煦车厢将被运往柏林当作纪念战争胜利的展品,在贡比臬的法国纪念碑要用丨炸丨药炸毁”一一只留下孤零零的福煦元帅雕像。

连载135

苛刻但不得不接受的条件

希特勒走后,谈判工作交由凯特尔继续进行。他把附有法文的停战条件读完以后,亨茨格将军马上对德国人说,条件太“冷酷无情”了,比1918 年法国在这里向德国提出的条件坏得多。而且,“如果阿尔卑斯山那一边的、一个没有打败法国的国家(亨茨格很看不起意大利,甚至不愿提它的名字),也提出类似的要求,法国决不投降。它将战斗到底!

此话一出,会场的气氛顿时尴尬起来,座在一旁的约德尔将军就非常吃惊,他没有料到一个被打得走投无路的敌人,竟会说出这样倔强的话来。最让德国人感到烦恼的是,亨茨格将军必须要把停战条件报告给贝当政府,才肯做进一步的交涉。

几分钟后,亨茨格便与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交谈上了:

“我是在车厢里给你打的电话。”

“哪个车厢?”

“嗯......你能猜到是哪个车厢”......

这两个法国人就这样没头没脑的聊了起来,一直拖到晚上,双方仍无结果。

次日上午,谈判继续进行。法国人明显多了一个心眼,他们对德国人提出的各项条件进行反复提问,生怕被狡猾的德国人摆了一道。其实呢,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小民之间做生意也没什么两样,譬如某个奸商把贷款100万马克,偷偷的改成100万美元,一旦不注意,签了名,按了手印,就是喊爷爷也没用。因此,法国代表把德国人提出的条件逐字推敲,负责解释的约德尔将军说的嗓子都快冒烟了,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来。

在德国提出的条件中,最受后世唾弃的一条就是——强迫法国政府把流亡法国的反纳粹德国流亡人士,全部交给德国处置。

法国是个自由的国家,他们也尊重政治庇护人士的各种权利,对法国人而言,这样做是可耻的。但是,当他们讨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傲慢自大的凯特尔一点也不肯取消这个条件。他大声说道:“德国流亡者是最大的战争贩子,他们已经背叛了自己的人民、自己的祖国。必须把他们交出来,没有商量的余地。”

还有一条是这样的:凡是与别国联合对德国作战的法国人,被捕以后将按军法处理——就是说,立即枪决。这一条其实指戴高乐将军,这位堂堂的国防部副部长在6月17日逃到了英国,他已经开始在英国组织一支自由法国军队了。

条款中最后一条是:所有战俘都将被拘留到战争结束为止,对于这样一段文字,法国方面没有提出异议。他们肯定地认为,英国在3个星期之内将被击败,用法国最高当局自己的话说:“不出三个星期,英国就会像一只小鸡似的被人拧断它的脖子。”到那时,法国战俘便可以回家了。(很可怜,这些战俘在集中营做了5年的俯卧撑)

法国人就这样逐字逐段的问下去,谈判拖至下午大半晌后(6点20分),凯特尔完全失去了耐心,他大声尖叫道:“1小时内若不能取得协议,谈判便告破裂,法国代表团将被押回法军阵地。”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