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让我们遥想一下,如果这个计划取得了成功,结果又将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法国政局的沦陷,是6月16日偶然发生的事所铸成的,而每一件事的成败,只系于毫厘之差。如果保罗·雷诺挺过了16日的难关,如果雷诺总理不提出辞职,那么,就像丘吉尔事后所坦诚的那样,到了17日中午,他就会和雷诺会面,并让雷诺以法国总理的身份,直截了当的向贝当元帅提出:“除非法国舰队开往英国港口,否则决不容许法国解除《联盟宣言》中所承担的义务。”另一方面,提议成立永久的英法联盟。到非洲去,继续并肩作战。他们还可以获得共和国总统的支持,获得法国两院议长和所有主战派官员们的支持。

最关键的是,能获得英国政府双手加双脚的支持。

不过,雷诺没有挺过这一天,他选择了逃避,逃避他的责任,逃避他对丘吉尔的承诺。我甚至认为,雷诺总理是不敢承担这份艰巨的责任。因为,到北非去组织新政府的计划太过于冒险,甚至有爆发内战的可能。说不准哪天,英国和德国倒是和和气气地坐下来谈判了,自己内部反而因为政见不同乱打一通,这自然不是善良的雷诺愿意看到的结果。

一直到很久之后,丘吉尔依旧在为这个失败的计划耿耿于怀。他甚至设想,假如当时法国政府能退到北非,强大的法国舰队不仅能迅速控制地中海局面,还能在在1941年的北非战役中,完全肃清沿岸所有的意大利军队,同盟国也会拥有多出百万的法国陆军,更不会出现隆美尔远征北非的局面。

可惜啊,这一切全部变成了镜中月,水中花。胆小怕事的雷诺突然辞职,导致丘吉尔计划全面破产。这位天真的前总理似乎仍旧希望能够于17日中午和丘吉尔会晤,并且把这个意思告诉了英方代表——斯皮尔斯将军。斯皮尔斯拒绝了雷诺总理的请求,他冷淡道:“明天就是另一个政府,你再也不能代表任何人说话了。”

连载133

贡比臬的第二次停战

法国新总理贝当上台伊始,就迫不及待的展开了他的“和平运动”。6月16日晚,贝当在新内阁第一次会议上宣布:“政府已经组成,它的首要任务是毫不犹豫地请求德国政府停止敌对行动。”

他强调说:“既然法德兵力对比悬殊,英国政府又不愿意付出牺牲,从这一前提出发,法国已无所作为,只有向它不幸的命运屈服。”

现在,认为大势已去的魏刚将军继续当他的陆军总司令;摇摆不定的达尔朗上将被海军总司令一职收买;一个叫做博杜安的德国通接任外交部部长。

等到内阁会议结束,博杜安立即就于17日1时紧急召见西班牙驻法大使,请求西班牙政府充当德、法双方的中间人。随后,神通广大的博杜安居然还找到了深居梵蒂冈的罗马教皇,请求罗马教皇出面调停,以便与意大利政府谈判,“探讨两国建立永久和平的基础。”

6月17日清晨,西班牙大使馆传来了贝当政府希望停战的消息。希特勒的一个女秘书后来写道:“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时,乐得跳了起来,并用巴掌重重地拍打自己的臀部,我从未见过他如此开心放纵。” 凯特尔将军接着发表讲话,他还邀请大本营所有的工作人员喝酒——连扫地的大妈都喊上了。酒会上,凯特尔将军不忘逢迎拍马本色,他动情的提议道: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征服者健康干杯……

面对法国政府的苦苦哀求,希特勒并没有立即回复,他决定先会见墨索里尼,立即讨沦停战条件。与此同时,德军奉命对战败敌人继续施加压力。

到6月18日,希特勒召唤他的小伙伴,到慕尼黑来讨论与法国停战问题的时候,意大利的32个师已进行了一周的战斗,但他们仍在原地踏步。墨索里尼曾大吹大擂自己的军事力量,但从参战一开始就暴露了出来。

据说,在德国一家电影院,电影中间穿插了广告,屏幕上出现了“意大利军队胜利进军”字样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里的观众哄堂大笑——就连德国普通民众都知道意大利军队是什么德行。

因此,当这位泄了气的意大利独裁者和他的女婿齐亚诺在6月17日晚上,乘火车去同希特勒见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郁闷的。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墨索里尼那贪得无厌的野心。他对希特勒说:“我们应该占领整个法国领土、并要求法国舰队投降。”同时,意大利还要割去一大片法国领土,就连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也不放过。

可是,墨索里尼底气不足。战争是希特勒赢得的,而不他。他的意见只能有参考的价值。意大利最大的贡献也许就是牵制了6个不满员的法国师,这说出去是可笑的。因此,有最后决定权的只有希特勒一人,这当然会使墨索里尼感到忧郁不安。希待勒认定,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让法国舰队落到英国的手里。他还担心法国政府逃到北非或伦敦去继续战斗。由于这个理由,停战条件一定得温和,要能保持“一个法国政府”,并且使“法国舰队中立化”。

这一次,意大利独裁者明显地屈服了,他想要夺取法国舰队的美梦成了泡影。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两人还发现,希特勒居然宽宏大量寻求和平,他们大吃一惊。希特勒“对消灭大英帝国,作了许多保留。他认为,即使在今天,英国对保持世界均势仍是个重要因素。”

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从希特勒所说的一切看来,他显然要想早日结束战争。希特勒现在是一个赢得了一大笔钱的赌徒,他想从桌边站起来,不再冒险了。在获得如此大的胜利之后能够这样,这实在是令人惊异的。我个人对他没有好感,但在今天,我确实佩服他!

会议结束时,这两个独裁者还在明信片上签名,作为此次会晤的留念。在一张明信片上,墨索里尼以刚劲的笔触写道:“英雄造时势。”下边,是希特勒秀气的题词:“时势造英雄。”随后,希特勒就送墨索里尼前往车站——墨索里尼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慕尼黑。

墨索里尼前脚刚走,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后脚就到。这位元帅听说法国要求投降的消息之后,就兴高采烈地从柏林赶了过来,他红光满面,笑脸如花。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这位先生是为了法国舰队而来的。拥有100多艘各式舰艇的法国海军,对于只有几艘战舰的德国海军而言,其诱惑力之大,不言而喻。特别在挪威与英国海军的战役中,德国海军损失惨重,雷德尔拟用法国海军进行弥补。希特勒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一建议,雷德尔与希特勒攀谈了仅仅几分钟,就拉起一张黑脸,灰溜溜的走了——因为希特勒说:“法国舰队没有参加战斗,所以德国海军没有这个权力。”

在把需要安慰的人全部安抚完之后,希特勒认为可以答复贝当了。6月19日清晨,德国通知法国:“准备一份谈判代表团员名单,就宣布停止敌对行动。”

贝当政府立即做出回应。但是,这毕竟不是什么美差事,没人愿意去签署这个停战条约,吼得很热闹的贝当内阁成员都在推卸责任。无奈之下,贝当找到了4个职位很低的官员去办这个苦差事,他们为首的是以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集团军司令——查理·亨茨格将军,其余成员还包括1名海军将领、1名空军将领和1名文职官员,分别代表法国三军以及法国政府。

签署停战条约的地点,德国人没有通知。因为,希特勒选择的地点太有创意。他要保守这个秘密,然后,把法国人带到这个神秘的地点来羞辱他们一番。

这个地点是——贡比臬森林。

连载134

贡比臬的第二次停战(Ⅱ)

签署停战协议的地点,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也就是本文最开始记述《凡尔赛合约》签署的地方,另一个就是贡比臬森林。这个地点属于法国人心目中的圣地,是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向法国提出投降的地点。

最终,希特勒选择了贡比臬森林,他决定在这儿报仇雪耻。这个地方本身,也会增加他报仇雪耻的快感。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