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古德里安非但不同情他们,反而听取了一位装甲指挥官的意见。这位指挥官说:“步兵们忙于抢功,各师的界限也没有划分清楚,他们的马车队把交通都堵塞了,致使装甲部队的前进速度严重受阻!”于是乎,古德里安严令禁止步兵师再踏上公路一步,还命令他们只能在田野里越野行军。甚至,古德里安的毒手还伸向了步兵团,当时德国步兵团的编制是4辆卡车——古德里安把这些卡车都召集起来运汽油。
偶滴神啊,这是什么领导。步兵师师长们一致认定,跟着这样的领导混太没前途,苏联战役爆发时,除装甲师外,古德里安下辖的步兵师几乎都换了个遍,估计和这个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自从甩掉步兵这个累赘之后,古德里安的推进速度就越来越快,侧翼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法军不间断的投入部队进行反击,企图切断德军交通线。这样的反击每天都在进行,法军往往是牛B轰轰而来,狼狈逃窜而去。
最初,古德里安将军一度对侧翼的安全非常担心。但总是有惊无险,法军始终未能切断其交通线。古德里安事后哀叹道:“法国陆军打的很勇敢,但机械化部队的使用方式总是不得要领,他们的头脑停留在1918年水准,法国指挥官依旧习惯把坦克分开使用,当成支援步兵的工具。”
而且,法国指挥官丝毫不吸取教训,“分散使用”的理论是根深蒂固的。他们的反击从6月10日持续至6月16日才最终消停。这天,“古德里安装甲兵团”挺进至瑞士边境 ,即将与正面的C集团军群会师。法国西南战区的指挥官急了,他亲自率领所有部队,进行了一次排山倒海般的反击,铁了心要与德国人玩命。
结果,这位先生把进攻方向搞错了,不知是看错地图还是怎么着,他居然一头引着部队朝格赖地区猛冲而去,而格赖城恰恰是古德里安的主攻方向,双方主力部队便在该地爆发激战,战斗从中午打到黄昏,最终,这位搞错方向的指挥官中弹身亡,法军反攻彻底全线崩溃。
6月16日入夜,德军挺进至贝耳福,其左翼一部与C集团军群胜利会师。“古德里安装甲兵团”顺利地自西南、西北面绕至马奇诺防线背后,把40万法军包围在马奇诺防线的铁网之内。紧接着,马奇诺防线中第二个最强大的防区——阿尔萨斯堤坝地带也被包围。
有趣的是,戈林空军再一次很合适宜的跑出来帮倒忙了——就在古德里安发起总攻,准备彻底围歼法军之际,戈林空军把一座正在架设的浮桥当成敌对目标,稀里糊涂的俯冲下来投弹。夜晚里,黑灯瞎火的也分不清敌我,这支德国空军炸了一次还来第二次,直至桥梁完全炸毁为止。这次可笑的误袭致使古德里安延误了大半天时间,多亏他们在索恩河上又发现了一座没有破坏的桥梁——但为时已晚,有大约15万的法军顺着德军包围圈的缺口,并利用这半天的时间蜂拥而出,逃往了法国南部,有部分溃兵居然还跑进了瑞士境内。到战役结束时,古德里安一共抓获了25万名俘虏,推进至孚日山脉,马奇诺防线彻底崩溃。
最后,再顺便再提提那些进入瑞士国境的法国溃兵。瑞士这个滋润的小国果然名不虚传,法国溃兵入境了都不知道,不知瑞士人是喝酒去了还是泡妞去了。直到第二天清晨,瑞士各大报刊的头条爆出了猛料:“大批法国军队入侵我国边境”——这在法国人看来简直哭笑不得。
连载132
雷诺总理的倒台以及“丘吉尔计划”
就在德军全线猛攻的同时,那位绝望的雷诺总理正式向勒布伦总统提交勒辞职。6月16日晚,贝当元帅接任为内阁新总理。
雷诺毕竟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他自以为拍拍屁股,撒手不管就能逃避一切责任。实际上,丘吉尔正在策划一个“惊天”的大计划,雷诺的匆忙辞职让丘吉尔猝不及防,并最终导致“丘吉尔计划”全面破产。
该行动计划是这样的。在雷诺总理辞职前几个小时,丘吉尔与雷诺的全权代表戴高乐将军,举行了一次秘密会晤。虽然这次会晤在场的法国高级官员不多,但他们探讨的问题极其庞大,并最终起草了一份堪称神奇的“新《联盟宣言》”
这份看似有些冒失的宣言里的协约引人注目:
1. 两国政府宣布,法国和英国今后不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法英联盟。
2. 法英联盟宪法将双方的国防、外交、财政和经济政策进行联合。
3. 每一个法国公民将立即享有大不列颠的公民身份;每一个英国臣民也将成为法国的公民。
这是一份不太引起后世注意,同时又被许多人所嘲笑的宣言。他们一致认为丘吉尔太过无聊,在这种情况之下,居然还逼着法国人签署这份看似无用的条约。
不,丘吉尔的计算周密的很,因为他知道,雷诺总理一旦倒台,英国将会失去对法国政局的控制,以贝当为首的投降派就会得势。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稳住法国政局,并在主战派首脑——雷诺总理的带领下,把抗战继续下去。
一条很明显的线索,就能理清丘吉尔的全部想法——在该条约签署后不久,丘吉尔便和雷诺通了电话,他希望雷诺尽量携带剩余的法国军队,以及法国政府迁往北非,并要求法国海军开往当前德国不能控制的港口。
可是,雷诺总理突然辞职,让这份协议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了废纸。新总理贝当元帅拒绝承认这份条约,他们提出了种种强烈的指责。说它是“到最后一分钟才拿出来的计划”,是“突然袭击”,是一个把法国沦为保护国或者夺取它的殖民地的计划。他们说,这会把法国的地位贬为英国的一个自治领土。还有些人埋怨说,连平等的身份也没给予法国人,因为法国人只能取得英国殖民领地身份,而不是英国本土的公民,但是英国人却可以做地地道道的法国公民。
那些仍然茫然无知的法国民众如果知道这事儿,应该会很高兴。哈,现在我是双重国籍了。
照贝当看来,同英国联盟无异“同死尸结成一体”。他们大叫大嚷说:“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我认为还是作纳粹的一个行省好些,我们至少明了那是怎么一回事儿。”魏刚将军的一个亲密朋友、参议员雷贝尔宣称,这个计划意味着法国的彻底的灭亡,分明是让法国隶属于英国!
总之他们一致认定,丘吉尔大大的狡猾,良心大大的坏。
丘吉尔确实很狡猾,但良心不一定坏,他仅仅是想让法国继续在北非战斗下去。现在,雷诺总理为了逃避责任,撒手不管了。负责签署这份条约的戴高乐将军又毫无威望可言。并且,海军上将达尔朗也拒绝把法国舰队开往英国港口,一部分率先搭乘“马西里亚”号军舰前往北非的主战派官员,刚刚抵达卡萨布兰卡之后不久,就遭到了当地行政官员的严密监控,其中包括二十四名众议员和一名参议员,以及一些主战派领袖。并且,法国前总理达拉第草拟的一篇建立北非抗战政府的宣言,也被一位摇摆不定的官员扣押了下来,不把它公布于世,反而拍给达尔朗和贝当。
现在,这两人已经下定决心,决不容许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外,建立另外一个英国控制下的敌对政府。最后,贝当元帅下令把这些官员全部抓回法国,并投入监狱。他们的罪名是——叛国罪。
就这样,丘吉尔既没能争取到法国舰队,也没能在法属北非建立一个抗战的新政府。反而助长了贝当之流的嚣张气焰,使得法国在全世界的殖民领土,居于贝当政府的全面控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