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此时的心情应该很沮丧。因为,连他一向都很看好的魏刚将军也突然跑出来宣布:“法国军方要求政府立即停战,法国的陆军已经筋疲力尽,应当趁着现在还有足够的军队维护秩序至和平来临。”
几天以来,魏刚将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他开始倾向于求和。因此,他打算,在法国军队还保持着相当的纪律和实力足以维持战败之后的国内秩序时,强迫法国政府要求停战。长期以来他对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度恨之入骨。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把他的国家所遭受的彻底破坏,看作是上帝因为人们背弃基督的教义而给予的惩罚。因此,他便远远超过他的职责,去使用他的最高军事地位的权力,和法国总理唱反调,宣称法国军队不能再战斗下去了,应当趁着全国还没有陷于无政府状态以前,停止这场令人恐怖和徒劳无益的大屠杀。
可是,雷诺先生是个老好人。他一直对三个月前签署的《联盟宣言》耿耿于怀,这条同盟国双方共同签字画押的协议上,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任何盟国之一,都不能单独媾和。意思就是说,法国政府如果想要与德国单方面停火,必须要经过英国政府的同意,才能生效。
当然了,这种协议如果摆放在希特勒或斯大林案前的话,也许就是一张该被扔进垃圾堆里的废纸。但是,雷诺先生心不黑、脸不厚,他自己深深知道这一庄严的誓约,也愿意完成这一庄严的誓约。丘吉尔更是抓住这条协议死不放手,他甚至在一次会议上,当着许多法国官员的面说:“同盟国的共同事业是要彻底击败希特勒主义,而法国政府也必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赞同解除法国的义务。”
关键词——义务!
丘吉尔果然不愧为一位精明的政治家,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涵义不言而喻。诚然,我们可以赞美英国政府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伟大决心,丘吉尔首相的不屈不饶精神…….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法国人的立场上,会怎么去想这个问题呢——拥有4800万人口的英国在对德的作战中,仅派出2个师在法国境内作战;空军也不肯出全力。并且让90%的损失都落在法国身上,而且是落在法国一个国家的身上。
就像魏刚将军所说的那样:“法国已经为共同的事业牺牲了一切。它现在已经一无所有;不过,它也成功地大大削弱了我们的共同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不承认法国在力量上已无法继续作战,如果还希望它打下去,从而使法国人民,听凭那些玩弄手法的无情专家们的摆布(我觉着他是暗讽丘吉尔),陷入必然的堕落和恶化的境地,那将是使人感到震惊的。”
现在,由于军事上的彻底溃败,同盟国高层再也不愿谈及战斗方面的事儿了,魏刚将军从来不呆在自己的指挥部,整天往雷诺总理那跑,他们一直围绕着法国是否应当单方面退出战争的问题,争论不休。
6月15日,雷诺总理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这天,雷诺接到了罗斯福的回电,在回电中,罗斯福对出兵问题避而不谈,仅承诺美国政府将竭力以物质援助同盟国。
此时此刻,雷诺总理终于绝望,他悲哀道:“我们再也不能指望美国的援助了,在隧道的尽头没有光明。我不能抛弃我们的人民,让他们永远受德国人的统治。我们必须妥协,别无他法……”
他决定求和。
但是,考虑到自己与丘吉尔友好的关系,雷诺极不情愿签署这份在英国人看来是“背信弃义”的停战协议,更不愿意承担这个足以背上千古骂名的罪过,他自以为聪明的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
屈辱的停战协议让别人去签吧,我,我先闪了。
连载130
法国最后的崩溃(Ⅱ)
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当天,德国A集团军群的左翼已进至马奇诺防线的侧后。这条“无用”的防线,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的法国军队。希特勒是个比较变态的家伙,他做事的原则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绝。尽管法国政府的投降指日可待,但希特勒依旧指示隆德施泰特与C集团军群合作,彻底消灭那里的法国部队。
C集团军群应该是所有德国陆军中,出镜率最少的部队。这只部队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就枯座在德国边境上,与马奇诺防线隔网相望。根据希特勒下达的15号“元首指令”,这支静座了大半年的部队,立即选择马奇诺防线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
6月14日,在重炮和俯冲机的掩护下,德军开始正面强攻马奇诺防线,这条被法国人称之为顶呱呱的防线。法军坚固的堡垒最终还是经受住了德军俯冲机的考验——在德军猛烈袭击之下,他们的防御工事每一个据点依然完整无损。
德国人可不这么想,轰炸机拍出来的轰炸场面令人激动。照片上,法军阵地就像被炮火耕犁过一般,森林里燃起了冲天大火。
C集团军群的广大官兵得意了、亢奋了,在萨尔布吕肯,C集团军群便开始强渡湖沼地区,他们的橡皮小艇刚刚行驶到湖中央,就遭到看似已经损坏的法军碉堡的猛烈袭击。德军渡河部队几乎全军覆灭——不是被打死,便是掉进湖沼内被活活溺死。
这次失败让德国人意识到了马奇诺防线的厉害。次日,德军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这一次,他们改变了战术,开始狂丢烟幕弹,并用重炮火力压制法军侧袭火力。
入夜,德军的攻势便取得了战术上的成功。烟雾弥漫的战场,使得法国士兵无法找到准确的目标,而德军却能轻松接近碉堡,然后再塞进致命的丨炸丨药包。
不过,马奇诺的纵深防御使得C集团军群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在两天的战斗中,德军仅仅只能小股的渗透到马奇诺防线后方去搞偷袭,C集团军群没有装甲部队,只能和法军打拉锯战,双方常常为一个高地的得失而拼得你死我活。那阵仗,就跟回到了一次世界大战一般。
因此,C集团军群的攻势在6月15日就陷入了停顿,围歼法军的重任又回到了我们熟悉的古德里安将军身上。
连载131
突破马奇诺防线
从6月9日,A集团军群发起总攻伊始,“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就迅速的移动至马奇诺防线侧后,这就好比劈竹子,古德里安将军只要顺着这条直线,一路顺劈下来就行了。
说起容易做起来难,法国人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防线被如此凌辱。随着古德里安不断挺进,他的侧翼越拉越长,完全暴露了出来。
无奈之下,古德里安只好派出部分装甲部队,掩护自己那狭长而薄弱的侧翼。可以看出,古德里安与隆美尔这两位名将在装甲部队使用方式上的不同之处,隆美尔的侧翼一般会让步兵团携带反坦克炮进行掩护。而古德里安则完全不用步兵,对他而言,步兵师是打杂的伙计,最好的用处就是保护补给车队以及收容战俘。
以至于后来,跟着古德里安混了1个多月的步兵师长提出了抗议,他们抱怨说:怎么也要让我们的步兵和敌军碰碰面吧(原话) 看来,他们跟着古德里安混了这么久,连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打过,每天跟在装甲师屁股后面乱转,的确有些委屈。就算战争结束之后,回家老婆问起,亲爱的,你在法国干了什么。总不可能回答说,我尾随装甲师绕着法国旅游了一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