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本来,钳形进攻是拿破仑最擅长的打法,但他的后代实在是太不争气了,这种分近合击、合围敌军的战术被拿破仑曾经痛殴的敌人给剽窃了过来,最终发扬广大。这种看似简单却非常有效的战术,贯穿了整个德国二战史——从波兰战役,到基辅大会战,甚至到阿登反击,春季觉醒行动,可以说是屡试不爽。钳形攻势最总要的一点乃左右两个方向同时用力,做向心运动。也就是说,把进攻力量集中在两翼,虚其中心。如果要设计台词的话,那就是:我夹,我夹 我夹死你。

现在,第七装甲师这个大夹子要开始夹人了,只不过这个“大夹子”得先打上一个引号,因为到了进攻发起时刻,德军渡河的坦克总数也才30辆,另一个登陆场连一辆坦克也没有,要不是法军放弃进攻,连防守都成问题,更不说是反攻了。所以,马斯河上游的那个登陆场几乎无法对法军构成威胁,这使得隆美尔亲自统帅的部队,事实上面临着从正面进攻比自己实力强许多的敌人。

连载77

现在,德军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了。尽管他们看上去还很弱小,但他们可以像蚕吃桑叶那样,把法军阵地给一口口地吃掉。而且,隆美尔实在太拼命了,在进攻中,他的坦克部队在通过一片小树林的时候,遭到了法军反坦克炮的伏击,有两发炮弹打在隆美尔的坦克上,一炮打中了炮塔,另一炮打进了潜望镜。隆美尔的右颊被从潜望孔中飞入的破片擦伤了一块,伤势虽不严重,但也流了不少血。他的驾驶员猛踩油门,想冲进树丛中躲避,结果翻下了一个斜坡,坦克被翻得屁股朝上,跟在后面的坦克有的被击毁,有的则驶进树林里试图躲避,由于马力不够,这些排成一长串的坦克结果纷纷被大树给顶了回来,乱成了一团,炮弹就一直在这些坦克中间飞舞着,有的乘员都开始弃车逃跑了,隆美尔本想把战车上的炮塔旋转过来,对森林中的敌人射击,但战车倾斜得太厉害,已经转不动了。他立即就放弃了这辆坦克,跳上另外一辆,并亲自瞄准射击,掩护其余坦克绕开小树林,走另一个方向撤退。那些被击毁坦克所产生的浓烟,帮了德军的大忙。在浓烟的掩护下,坦克纵队便顺利的开了出来。

隆美尔的部下认为,既然已经吃了这么大的苦头,师长肯定会停下来,等着步兵赶到之后,再进攻。这一次,他们又想错了,隆美尔压根就没有受到这点小小挫折的影响,他下令:继续进攻。就像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一旦碰上敌人防御坚固的阵地,就想方设法地绕开,继续前进。与此同时,德国步兵也在大搞渗透战术。他们以连级为单位,利用法军防御的间隙和接合部,渗透到他们的防御体系当中。在5月14日的一整天,德军就采取这种战术,不断的骚扰和袭击法军的防线。并把法军那条完整的防线,分成几十块互不相连的小战场,乱七八糟的打成了一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法军就已经吃过渗透战的苦头,那时候,德军时常利用小单位,穿插到盟军防线的后方,不断骚扰盟军的重要目标,割裂他们防御部署之间的关系,为正面的攻击创造条件。

20多年之后,德军故技重施,对法国指挥官心理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法军第9集团军司令柯拉普将军,这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军官的信心开始动摇了。信心动摇的岂止是他,在5月13日这一天,德军已经在三处渡过了马斯河——隆美尔在迪南,古德里安在阿登,赖因哈特将军在蒙泰梅。(见下图)

当时谣传,几千辆德军战车都已经渡过了马斯河。这个虚假的传言搞得整个第9集团军人心惶惶。特别是法军中的殖民部队,这些士兵全部是法国政府在非洲殖民地所招募的黑人士兵。法国军事高层曾对这些身强力壮,臂力过人的土著士兵寄予厚望。但就他们的实际表现来看,这些土著士兵让他们的政府失望了。岂止是失望,简直是绝望,马斯河防线的崩溃就要算在这些人头上。因为,在战斗爆发的第一天,他们中间就出现了逃兵。而且,这些士兵一旦碰上德国的俯冲轰炸机来轰炸,就会立马跪下来,把武器丢在一旁,口中念念有词的嘟哝着咒语。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毕竟他们太原始了,汽车都没怎么见过,更不说俯冲轰炸机这种玩意儿了。到了5月14日,这些黑人士兵的抵抗意志彻底崩溃,并在他们军官的带领下(同样是黑人)整编制整编制的逃跑。(当逃兵都如此团结,确实罕见)

这种临阵脱逃的现象,也使得那些白人士兵的士气瞬间瓦解。他们又不是傻子——你们黑人跑得,我跑不得?于是就跟着逃跑。到了5月14日夜晚,法军第9集团军司令柯拉普将军被迫下令:放弃整个马斯河防线,向西撤退。

从战略上说,这个命令错误之极,这等于是给德军帮了一个大忙——法军主动让开一条通道,让德军能够肆意地扩展他们的战果。几十年后,李德·哈特在编撰二战史的时候,还在为这个错误命令,痛心疾首的大喊:“非战之罪也”,可见这次撤退的影响有多么严重。就像有人曾经哀叹的那样:也是在这一天,因为这一个荒唐的命令,法国人就已经输掉了这一场战争。

古德里安的突破在阿登山 在他的左面 是赖因哈特将军 其目的是掩护古德里安的左翼 在他的北面 又分为两个装甲师——第7 第5装甲师 其目的是掩护古德里安的右翼

连载78

我先来分析一下,法国第9集团军的这个总撤退命令的利与弊。因为,就我接手的资料来看,柯拉普将军并不是一个稀里糊涂的指挥官。事实上,他的头脑清醒的很。他之所以下达这个总退却的命令,是因为在5月14日这天,第9集团军的情况实在是太糟糕了,容不得他们在马斯河防线继续防守下去。

这天,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已经在马斯河西岸站稳了脚,正在发动猛攻,他的装甲军直扑法军第2和第9两个集团军防线的接合处。就上文知道,古德里安将军过河的部队并不多,但他们的装甲部队很集中,虽然步兵取得的战果不大,但装甲部队几乎是指哪打哪,绝不含糊。这无疑对法国指挥官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隆美尔所指挥的第7装甲师也在这一天疯狂的猛攻第9集团军防线的中心地带,并多处渗透第9集团军的防线。导致了法国官兵士气低落,并出现了大规模逃兵的现象。

所以,柯拉普将军的这个总撤退命令,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并不是毫无道理的——既然马斯河防线已经被德军渗透得千疮百孔,赶来增援的部队又无法遏制德军的进攻。撤退一下,缓口气,是件很稀疏平常的事。而且,柯拉普将军并不打算撤多远,在隆美尔这一方面,第9集团军准备撤退到距离马斯河防线仅20公里以外,一个叫——菲利普维尔村为起点的新防线。这条防线看上去还十分的理想。因为,它是一条铁路线,铁路两旁都有齐腰深的壕沟,连挖战壕都省了。

从本质而言,这个撤退计划并无漏洞,但柯拉普将军没有考虑到的一点是——士气。

现在,第9集团军的殖民地士兵,基本上已经跑的一干二净。剩下没跑的法国士兵,信心也已经动摇。所以,这个“撤退到20公里以外的新防线”的命令在一部分士兵们看来,仅仅只需要记住前面2个字就够了。

当然了,法国军人也并不全是贪生怕死之徒。有一半的法军士兵,依旧严格地遵守了撤退命令,急急忙忙撤往菲利普维尔村的新防线。

俗话说,人走背运,喝凉水都塞牙,法国人那年的时运真是挫到了家——第九集团士兵刚刚撤到菲利普维尔村,还未来得及进入阵地,隆美尔的装甲部队就神奇般的,突然出现在菲利普维尔村外。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