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不过,他们愉快的旅行很快就结束了。在哈马尔附近,德国伞兵遭到了挪威皇家卫队的伏击。这些躲在灌木丛里的士兵,惊奇的发现,公路上驶来了一大串的公交车,他们的指挥官,挪威步兵总监卢格上校。毫不犹豫就开了火。尽管这些挪威士兵大老远的并未看清车里坐的是什么人,但你见过10来辆公交车跑到野外去郊游么?毫无疑问了,绝对是德国人。幸亏距离太远,如果放近了打,这只德国伞兵非全军覆灭不可。坐在第一辆公交车上的斯比勒上尉被一颗子丨弹丨击中,受了重伤,德军不敢恋战,天然气驱动的汽车,一旦爆炸,可不是闹着玩的。德国人逃的犹如来的那样迅速,载着受伤的指挥官,一路退回了奥斯陆。

尽管没能捉到国王,但德军第一阶段的战略目标,似乎是达到了——他们已经占领了挪威沿海所有的港口,这并不困难,因为挪威并没有像样的军事力量。真正的困难是如何守住现在的成果,抵御同盟国的反攻。

与此同时,同盟国的反攻,也在酝酿之中。法国人似乎对挪威战役很感兴趣。因为法国总理达拉第有个天真的想法,他认为,只要在挪威发动一次强有力的登陆作战,就会迫使德国把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个方向。让挪威,成为这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这样,法国本土就不会遭到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浩劫了。同盟国陆军总司令甘默林将军,也很欢迎在这个地区,进行长期的大规模战斗。因为,在挪威这个多山的国家,几乎到处都利于进行防御战争,而法国陆军是众所周知的防御战能手。

于是,热情高涨的法国政府的高级军事将领们,就蹲在办公室里花了一个星期的功夫,制定出了一个作战计划。丘吉尔先生则继续想入非非,他觉得,应该让瑞典人也卷入这场战争。只不过他的理由好像有点不靠谱,他声称,等到德国人完全占领了挪威,就该轮到你们瑞典人遭殃了。他指示外交部,赶快去做瑞典的思想工作,他还期待着与瑞典军队在挪威中部胜利会师呢。

法国人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是这样的:该计划运用强大的军队(其实就2个英国步兵旅,3个法国轻骑兵营)在挪威中部城市——特隆赫姆附近,进行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为2个,一个在特隆赫姆的北部,一个在特隆赫姆的南部,并形成左右夹击之势,采取钳形攻势,消灭该区域内部的德国军队;(看上去挺不错)并和有可能投入战斗的瑞典军队在特隆赫姆胜利会师。(想得也挺美)法国人还为这个的作战计划,取了个牛气冲天的代号——“铁锤”。顾名思义,他们的军队,要像铁锤一样,击碎敌人。只不过,按照最终结果来看,同盟国军是确确实实,完完全全地被德国的铁锤击碎了。

因为,同盟国完全丧失了制空权。这些4月20日,在挪威中部登陆的盟军士兵,刚一上岸,就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猛烈袭击。虽然在北部战区——纳尔维克,德国空军由于受作战半径限制,而无法投入战斗。但在挪威南部、中部地区,则牢牢掌握着压倒性的优势。法国人则担心西线随时有可能的危险,而只能被动的把大量的空军力量,停留在本土各个机场上,无所事事。与之相反的,由于德国掌握着西线的主动权,所以戈林能集中1100架飞机来投入战斗(.战斗机850架,运输机250架)法国人也是第一次,但并不是最后一次,尝到德国空军的滋味。

特别是德国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那凄利的尖啸声,以及随后投下的精准丨炸丨弹,给予了盟军心里上最为严重的打击。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能以80度的角度向地面急剧俯冲。该机身腹部中心,可悬挂一枚500公斤重型丨炸丨弹,两侧翼下可加挂两枚110公斤丨炸丨弹,在斯图卡前翼梁下,装有的一对俯冲减速板,而其肥大的主起落架在飞机俯冲时也起到减速的作用。这些特点使斯图卡具有极高的轰炸精度,圆径误差在25米以内。在斯图卡的机头,装有的一个空气驱动的发声装置,能在俯冲时发出类似空袭警报的凄利的尖啸声,在丨炸丨弹还没落下以前,已对地面的人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冲击,加强了打击效果。曾有人采访过德国飞行员,驾驶斯图卡俯冲时,是什么感觉,这位德国飞行员回答:“就像在跳水一样。”

甚至,有些技术高超的德国飞行员,能让斯图卡俯冲到离地面10米的距离,再拉起机头。值得一提的是,俯冲轰炸机的发明并不是德国人,而是英国。只不过,由于在一次模拟试验中,英国产的俯冲轰炸机被地面防空炮打得“千疮百孔”。因此,英国人宣布:“俯冲机是个没用的玩意儿”,没有再继续研究下去。他们恰恰忘记了,在真正的实战中,面临着一架尖啸着从高空俯冲而下的钢铁怪物,人们首先所考虑的是抱头鼠窜,而不是举枪射击。

连载55

法国人所期盼,在挪威中部“强大”的登陆作战,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斗。他们不但缺少制空权,甚至还缺少重武器。为他们运输大炮的英国船只,刚一靠岸,就被德国空军所击毁。在这场并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中,盟军只得用步枪和机关枪,同有大炮和轻型坦克装备的强大德军对抗。

到了4月下旬,这个虎头蛇尾的“铁锤行动”算是失败了。更糟糕的是,盟军夺取特隆赫姆的军事计划,居然被一家千方百计想要攀升发行量的英国报刊所披露。

既然无法逆转空中局势,军事计划又遭到披露,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事情了。4月30日,“铁锤行动”执行的第10天,彻底无望的盟军便撤出了挪威中部。法国军队则边打边撤,不断延缓德军向挪威北部的推进速度,德国人也始终未能消灭这只小小的登陆部队。

5月1日,盟军便分别于两个小港口登船撤离,在德国空军的不断袭击之下,这两个小港口早已是一片火海。甚至在这些撤离的部队,已经入海很远了,德国空军仍然不肯放过他们,这些成群结队的轰炸机,悬挂鱼雷,专门袭击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目标,盟军的运输舰队,损失惨重。丘吉尔最后不得不严令:“在挪威中部,南部地区,只使用空军,以及潜艇部队。”这等于就是承认了失败,放弃了对该区域的争夺。

此次战役的失利,让同盟国的指挥官们清楚的意识到,空权对陆战所带来的影响,一个严密的军事行动,居然未经陆战,就为敌方的空军所击败,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空军的出现,让战争模式不在局限于二维空间,而是向着三维空间发展。特别是敌人空袭所带来的心理因素,不可忽略。譬如一只英国登陆部队,刚一上岸,就躲进了一个铁路隧道里,任凭他们的指挥官如何地呵斥、威迫,就是不肯出来。但撤退命令一下达,跑的比兔子还快。

其实早在1921年,意大利少将朱里奥•杜黑在他那本著名的《制空权》里就已经斩钉截铁的指出:“掌握制空权就是胜利,丧失制空权就是战败”。他能在飞机发明不到20年的时间里,说出这样具有远见的预言,确实很不简单。

不过,盟军撤出特隆赫姆,并不意味着希特勒的这次“威塞演习”已经获全胜。恰恰相反,由于同盟国放弃了对挪威南部的争夺,使得他们可以腾出手来,集中人力来争夺挪威北部战区的——纳尔维克。现在盟军的进攻重点便开始转向纳尔维克,决定对此地的德军发动毁灭性打击。并永久占领这个要地,进而控制瑞典的铁矿石。而此地的局势也与特隆赫姆地区恰恰相反——盟军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并集中了大约1万人的部队。这些部队包括有流亡伦敦的波兰政府所组建的波兰营,以及一个法国外籍兵团。这个外籍兵团更是鱼龙混杂,丹麦人、西班牙人甚至还有德国人。同盟国的高级指挥官们一致认为,既然无法完全占领挪威,那么就控制纳尔维克的铁矿石港口,至少能挽回一点面子。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