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至于海军事务,希特勒就直接找雷德尔海军元帅。希特勒不太懂海战,他也尽量不插手有关海军的作战事务,他对空军也采取了同样态度。戈林是纳粹党的老党员,他同希特勒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虽然希特勒很早就看出戈林喜欢夸夸其谈,但在战争初期他享有希特勒对他的盲目信任,甚至到了战争后期,希特勒对戈林的能力,完全失望的时候,他还是很喜欢他的这位老战友。一件小事就能看出他对戈林的态度:每次参谋部的会议结束后,敌机来袭的警报响起时,希特勒总要打电话到戈林的别墅,询问他的帝国元帅是不是安然无恙。

命中注定,能得到希特勒更多“照顾”的就是陆军了。

如果说,以前的希特勒对这个决策德国军事力量上百年的机构,还抱有一丝敬畏的话,那么,到了1940年,这一丝尊重,也荡然无存了。这位前下士,虽然出身微贱,依靠自学起家,并且缺少的军事学院的专业知识。但他总以克劳塞维茨的学生自居,认为自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天才,任何胆敢发对他的人,都是在阻挡他实现上帝赋予他的伟大的使命。

而这个阻挡他的人,正是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

连载44

其实,希特勒对于那位性情温和的勃劳希契元帅,已经不爽很久了。特别是勃劳希契元帅,在制定入侵法兰西计划畏首畏尾的态度,以及阻挠曼施坦因将军递呈作战计划的事件,更加深了希特勒这一观点。他决定排挤陆军统帅部在战争方面的权威。用他自己的话说:“陆军总司令,也没什么了不起,指挥作战这样的小事,人人都会。”他决定自己干。

于是乎,这位20年前的“传令兵”、“小下士”,在未经过任何专业的,军事训练的基础上,在1940年,一跃成为决策三军的最高首脑。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后事史学当中,人们往往指责那位导致斯大林惨败的保卢斯元帅因为跳级太快,而缺乏必要的军事素养。但却往往忽略了整个战争史上最大的跳级冠军——阿道夫•希特勒。

这种夺权的行为,虽然就当时而言,还看不出来会造成多大的后果,但就长远来看,恶果极大。值得注意的是,德国陆军统帅部从抵抗拿破仑战争的反法联盟开始,就作为德国战略的神经中枢,负责对战争各方面的研究,是国家战略的制定者,也是实施者,拥有相当大的控制特权。

这个机构,网罗了整个德国军事领域最优秀,最顶尖的人才。也就是说,这是一个群体智慧的结晶,是众人的力量的产物,它是集作战、外交、后勤、谍报于一身的庞大组织。任何作战计划的制定,是要经过精密的分析,以及讨论,才会付之行动,而勃劳希契元帅正是这一拥有长久历史传统机构的继任者。这个产生过克劳塞维茨、老毛奇、施利芬、鲁登道夫等伟大军事家的精英机构,居然被那位自命不凡的独裁者,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被一脚踢开。群体的智慧成了一人智慧,从此以后,任何作战计划都是出自于希特勒他那“聪明”的大脑。陆军统帅部沦落为打工仔。

在以后的岁月里,希特勒的越级指挥,更是让陆军统帅部恼怒不已。甚至在有些作战指令的传达上,下级往往得到互相矛盾的作战命令:一个是最高统帅部下达的,一个是陆军统帅部下达的。

到了战争后期,这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希特勒甚至亲自打电话到营级单位去指挥调度(此乃独裁者的通病,希特勒,斯大林,包括中国的蒋介石,不过老蒋好像是最牛B的,他可以打电话到连级去指挥战斗。)

而这种军事独裁行为,起始点正是这场“威塞演戏”,希特勒把那个勤勤恳恳为德国服务百年的机构一脚踢开,义无反顾的独自一人去完成上天降给他的大任去了。

OKW——最高统帅部 OKH——陆军统帅部 OKL——空军统帅部 OKM——海军统帅部

连载45

1940年4月2日,希特勒同戈林、雷德尔和福肯霍斯特就“威塞演习”计划的实施,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勃劳希契元帅又被排除在外,希特勒继续无视他的陆军总司令的存在。但他却给足了戈林的面子——在戈林喋喋不休的提议之下,希特勒把原计划稍作修改,让空军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并同意了使用戈林的空降部队,占领机场的计划。

用于“威塞演习”的师有5个:德军第163步兵师、德军第69步兵师、德军第169步兵师、德军第181步兵师、德军第214步兵师、德军第3山地师,这些部队都归福肯霍斯特将军指挥。希特勒特别强调战役发起的突然性,他指出:“尽管敌人握有制海权,但如能充分发挥突然性,我军是可以进入挪威的,认清这次战役的重要性,海军实力虽损失大半亦不应吝惜。”为了做到突然袭击,希特勒要求:隐蔽展开兵力,采取伪装措施,除战役总指挥福肯霍斯特将军外,各级指挥员尽可能晚一些了解自己的任务,以防泄密。会议结束时,希特勒发布了一道正式指令:“威塞演习”在4 月9 日正式启动。

英国这边的入侵挪威行动,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2月5日,英法两国在巴黎召开最高战争会议,通过两国合组“志愿军”援救芬兰的计划。英国首相张伯伦接受了丘吉尔的建议,特别强调在挪威登陆的重要性。该意见旋即被采纳,并决定这支部队在3月中旬出发。

(3月中旬)也就是说,同盟国方面的行动,比希特勒计划在4月9日的登陆整整早了半个月,如果该计划得以实现,希特勒也只能放弃“威塞演习”。因为,到那时,挪威早就被英国远征军占领了,挪威的港口肯定也被控制在英国海军的手中,就算德国拥有空军优势,对于整个战略而言,于事无补。

但这一次,上帝站在了希特勒这边。当那些整装待发的英国远征军都已经登上舰船,准备出发的时候,3月13日,芬兰向苏联政府提出休战,经过4月苦战,芬兰在苏军的重兵压迫之下,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决定割地求和。

在这里,我不得不为这个北欧小国说句公道话,这个人口不足400万的小国,让斯大林满以为半个月就能结束的战争,整整打了4个月之久,芬兰的军队当时只有18万人,其中常备兵力只有三万人,再加上后备(役)军人十万,以及妇女辅助队等等才凑出大约这个数字,这样弱小的部队是无法同苏联红军硬拼的。

于是,芬兰军队展开了广泛的游击战术,来迟怠苏军的进攻,这些芬兰士兵身披白色伪装服,并利用雪撬在雪地中滑行的速度优势,到处袭击苏联红军。当年冬天又异常寒冷——-40℃。而且,由于斯大林的种族偏见,苏联军队主要是由南方的部队组成——他不信任当时在苏芬边界的部队,怕他们可能和芬兰人有亲戚关系或共同的文化历史,但南方的部队又不适应芬兰的冬季寒冷气候。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就出现了严重伤冻的情况。

特别是由于天气寒冷,以及遍地陷阱、路障,导致后勤供应不足。而那些芬兰游击队员,最喜欢攻击的目标恰巧就是野战食堂,以及物资运送车队。他们滑着雪橇,悄无声息的穿过苏军的防线,绕到苏军的后方去实施袭击。并且,打完就跑,绝不含糊。芬兰这个国家其实就跟我国的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很像。而且,比大兴安岭地区还要冷,森林还要多,这些游击队员的营地也隐蔽在森林之中。面对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的袭击,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几乎成了废铁,全部停在公路上无所事事,步兵更是不敢贸然进入森林去寻找游击队。(一个苏军师长被斯大林亲自下令枪毙的罪名就是:损失55个野战食堂!单单一个师,就损失了55个野战食堂,芬兰游击队的活跃程度可想而知。)

连载46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万国咸宁天下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二战秘史——纵论二战全史第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