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三章宣帝中兴:草根天子的威风史(续五十三)

经过了如此长篇大论的铺垫,尤其是对皇帝特别关心的战争时间的确切答复,也就是抓住问题实质之后,赵充国才理直气壮地直奔主题,即让皇帝坚定不移地批准他的屯田计划,这便是汉军唯一能大获全胜的法宝。

因为,敌人不能组织有效反击,被征服是迟早的事。即使是敌人作困兽犹斗,时不时组织一些小打小闹的侵扰活动,也能杀伤一些边民,但这不足为惧,也不能扭转战争的走势,他们根本逃脱不了覆亡的命运。而且他们要这样闹腾,即使我们出兵,也根本不能遏阻,不妨让他们自己闹腾吧。

赵充国然后说,出战如无必胜的把握,那么就不要与敌人轻易交手;同理,如果进攻如无必取的把握,就不要随便劳师动众,做无头苍蝇乱冲乱撞。基于此,我们就得从长计议。

假如我们大兵出击,即使不能立马就灭了先零,但却能立竿见影地禁绝羌人的小股侵扰的话,那么要出兵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即使出兵同样也不能禁绝,还因此可能失去坐而取胜的机会,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是也。

因为这样贪一时之功,想速战速决而采取冒险的行动,用大兵出击也终究得不到任何好处,还白白地使汉军疲于奔命,内部空虚,进而削弱损耗自己的实力,甚至于贬低国家的威严和声誉,这当然不是对付蛮夷外族的最佳办法。

况且,我们大兵一出,回来之后就没办法再留下屯田,这样不仅湟中地区无人戍守,还会致使后勤空虚,那么又得大兴徭役,增加人民负担,可谓是得不偿失,一点益处也没有。再者,我们把所有的人财物合在一处,专注与羌人缠斗,却不能忽略匈奴和乌桓的威胁,不然的话到时就麻烦大大的,决不能如此孤注一掷。何况,我们大汉又耗费很大资财安抚了诸部羌人,他们很多也有归顺之意,那么就不要再动疑心,兴兵犯境更是没有必要。

现在,我自己心中暗想,如果只是奉诏出塞,劳师袭远,即使用尽天子的精兵,丢盔弃甲,甚至是不能立下寸功,只要是听天子的话大打一仗,不管输赢也能苟且避免嫌疑,没有抗旨的责任,对我来说是最有利的,何乐而不为?关键是这些个人的好处却是对陛下的大大不忠,更加不是贤明君主和国家之福也。

第三章宣帝中兴:草根天子的威风史(续五十四)

经过如此苦心婆心又理由充分的说服之后,不仅皇帝改变了初衷,连当时激烈反对的一些大臣也改变了心意,经过一番激辩之后,满朝公卿议臣也纷纷转向,赵充国也开始是“真理在握”的样子。因为情势已悄悄地向他那方完全倾斜,最有力的证据就是,在廷辩的过程中支持他的大臣的数量的剧增,由最初的十分之三,而后增加到十分之五,最后更是增到了十分之八,可以说是一边倒。

最搞笑的是,面对如此的“同心协力”,居然英明皇帝不仅不表扬大臣们顾全大局,反而给转向的大臣们出了一道难题,那就是不留情面地诘问当时反对屯田的大臣为什么改变主意,大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还真是有性格的天子。

当然,这些被发难的大臣也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样子,立马痛痛快快地承认错误,低头认罪,以求得天子网开一面。最后丞相魏相还代表这些人作总结发言道:“恕臣下愚昧,不大了解军事上的利害得失,后将军赵充国不厌其烦地多次筹划军事方略,而且都是有的放矢,他的意见全都正确,我担保他的计策也完全行得通,陛下就放心用吧。”这场面确实也是非常的有喜感。

既然如此,汉宣帝当然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于是这一次便也痛快淋漓地大笔一挥,立马批准了赵充国的屯田计划,还高度赞扬了赵充国的军策如何得分,嘉勉了他的忠心报国之情,同时关心他的饮食起居,让他多多保重身体,为大汉作出更大贡献,以及报上屯田和撤回人马的数目。

皇帝就这样一说,当然赵充国也松了一口气。

当然,作为一种折中方案,皇帝在批准赵充国的计划的同时,也注意平衡一下各方的利益和关注点,政治本身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

因为破羌将军辛武贤、强弩将军许延寿曾多次建议进兵攻击,也充分考虑到了赵充国屯田的地方过于分散容易被敌人侵犯,所以也同时批准了这两位将军与中郎将赵印率部出击,各取所需。

于是,强弩将军许延寿出击羌人,立马招降四千余人;破羌将军辛武贤也斩首二千级;而赵印也不弱,斩首及招降的也有二千余人;赵充国本人更是不动干戈就招降了五千余人,可谓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面对如此有利的战争形势,汉宣帝最终也便下诏罢兵,只留下赵充国负责起当地之屯田事务,功德圆满是也。

铁血强汉——小流氓刘邦和他的子孙们的军事大汉》小说在线阅读_第2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鼎湖听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强汉——小流氓刘邦和他的子孙们的军事大汉第2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