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兴明君:神一般的“苦孩子”刘病已(续六)
这一次,又是胆大心细的邴吉横刀立马救了未来的英明皇帝,果然是不折不扣的伟大保护神。
当朝廷使者也就是内谒者令郭穰连夜赶到邴吉主管的监狱,要处死所有犯人时,不料却遭到邴吉“胆大妄为”的抗旨,执意关门不让这帮凶神恶煞肆意搜捕,目的也就是为了保护小病已不受伤害。
“皇曾孙在此,看谁敢造次?不然我跟你们没完。即使是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滥杀,更何况是皇上的亲曾孙啊!那可不是儿戏。如果他有什么三长两短,谁负得起这个责任?”邴吉隔着监狱高墙对外面的人严厉地嚷道。
就这样,两方一直僵持到天亮,邴吉还没有妥协的意思,坚决抗旨到底。郭穰看到这样也不是个事,进不了监狱,而且即使是进去了,面对皇曾孙,谁也不敢下手。所以朝廷使者也只能返回宫中将真实情况一五一十报告给皇帝,最多是在皇上面前参了邴吉一本,说他抗旨了事。
可是,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见汉武帝大发雷霆,要杀邴吉来解气,反而是看透一切并幡然醒悟的样子,然后很奇怪地叹气道:“天使之也。”大概也就是认为这次的狱吏抗旨是上天的旨意,可能是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了,于是清醒了的皇帝不仅没有追究邴吉的责任,还宣布大赦天下。也就是说包括刘病已在内的犯人不但没有被杀掉,还能重获自由也,大快人心啊。
而宣布大赦之后不久,居然汉武帝的病也莫名其妙地好了起来,也许是其善行感动上天了吧。
既然小病已已经获得了自由,不再是政治犯了,那么就得出狱,而他还这么小,必须给他安置一个好去处。
以前邴吉就曾试着想把小病已送给一些高官抚养,以便给其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因为一个小孩子也总不能在监狱呆上一辈子吧,可惜那些高官没有邴吉那么高的境界,一知道这小孩的来历,大家都避之不及,生怕惹火烧身,就这样让邴吉凑合着照管。
现在皇曾孙不用坐牢了,两位奶妈也回淮阳和渭城原籍去了。所以当邴吉打听到小病已的亲人还在,也就是住在长安郊区杜县的刘病已的父亲史皇孙刘进的舅舅史家。嫁给废太子刘据的就是史家的一个女儿史良娣。当时刘病已的舅曾祖母贞君和舅祖父史恭还健在,一见到这个5岁的小曾外孙,十分惊喜,从此疼爱有加,呵护备至,小病已从此也开始有了自己真正的家。
在新环境中幸福生活的小病已,也逐渐忘记了曾经十分惊险苦逼的监狱生活,同时渐渐淡忘了曾对其恩重如山的邴吉和两位给他哺乳的奶妈,5岁的小孩嘛,基本上已经是没有了这段苦难的人生记忆。
第一章中兴明君:神一般的“苦孩子”刘病已(续七)
最重要的是,史家为了孩子的前途命运着想,也绝口不提他那段不堪回首长安监狱生活。而感动中国的“活雷锋”邴吉更加不会去主动提这件事情,大家都把之加密于太空舱的样子,就好像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似的。
人们常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终之前,曾经十分刚愎自用十分强悍冷血的汉武帝,终于恢复了谦谦君子的和蔼老头样,也许历练的太多血案让他已经有点僵硬的心变得柔软了,当他听到“巫蛊之祸”的真相并不是儿子刘据要夺他的权,而是被人陷害时,立马捶胸顿足悔恨交加的样子,为了弥补过失,他除了狠狠骂自己老糊涂,还为冤死的卫系太子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由此,作为卫太子独留的血脉刘病已,命运也开始大反转,不仅摘掉了“***家属”的帽子,还由此再回归皇室,做根红苗正的革命接班人,可谓是福能双至。
因为,正是汉武帝特意下诏解决了刘病已的皇家户籍问题,令宗正(即主管皇室族系事务的官员)将其重新列入宗室属籍之中,换句话说也就是正式恢复了刘病已的皇室成员身份。
汉武帝临死前做的这一件好事,也直接为刘病已以后能染指皇帝宝座,准备了必要的身份条件。
因为在十分重视“血统论”和血缘关系的中国传统社会里,这样的出身条件对皇室政治是重要条件,至少可以证明其获得权力的合法性和优先性,也准备了他以后能进入权力核心的可能性。尽管此时回归的刘病已几乎还和庶民无异,也没有被封爵,因此张贺都不敢和他对亲家。
刘病已入籍皇室之后 ,当然不能再和舅祖父家的人生活在一起,虽然此时他的身份有点尴尬,爹不疼舅不爱的样子,毕竟他已经是皇家人了,也不能再混同于老百姓,所以按照汉制,即未成年的皇室成员须由掖庭令看管,就这样好玩儿的“游侠少年”刘病已还没有体验够乡村和亲情的十分吸引人的漂移生活,就只得依依不舍地从杜县舅祖父家回大都市长安接受再教育。
好在刘病已素来运气不错,小小年纪入狱却遇到了好心肠的邴吉庇护,这回也不差,他刚好又遇到了自己爷爷的老熟人,因为当时的掖庭令正是废太子的旧部张贺,废太子据说还曾很厚待这位家臣,所以有心投桃报李要报恩的张贺甚至想把自己的孙女许配刘病已,遭到弟弟反对才作罢。
当然,即使是没有长远眼光不作长线投资,最终也成不了皇亲国戚,张贺始终还是一个十分厚道的人(和邴吉有一拼),他念着废太子的好,也把满腔热情全倾注到了对前太子孙子身上,对刘病已可谓是关怀备至,尤其是皇曾孙的的教育问题非常上心,几乎是调动了自己能调动的所有资源为他赢得了最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为了增长其见识,张贺还自掏腰包资助刘病已四处读书游学,争取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