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第4章非一般国际线路-张骞通西域(续五)

当然,此般征程,还是那种“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的翻版,不算是很顺利,也彰显了张骞通西域的艰苦卓绝。

据《资治通鉴》报道,张骞到达乌孙之后,有为的乌孙王昆莫虽然接见了他,态度却十分倨傲,礼数不周,完全不像对待一个世界超级大国应有的平视眼光(事实上他也不知道汉朝有多大)。

为人宽厚和讲信义的张骞也不以为忤,还是乐呵呵地把汉天子的丰厚见面礼送给了乌孙王,并转达汉武帝的谕旨:“汉朝此番来到贵国,是为了联合两国军队共同抗击匈奴。如果贵国能东返故土居住,那么我大汉将把公主嫁给国王,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倘能如此结成盟军合力进击匈奴,则匈奴必将败亡,请国王三思。”

就这是汉朝“断匈奴右臂”的最初设想。

当然,设想是美好的,实行起来却有点困难,因此乌孙国距汉朝太远,根本不知汉朝为何物,是强是弱。最重要的是,乌孙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强邻匈奴的藩属国,与匈奴相距又太近,朝中大臣全都畏惧匈奴势力,西汉根本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依靠不上,所以根本没有东迁的意愿,以免到时两头不到岸,只能抓狂,得不偿失也。

所以,张骞那时候尽管在乌孙呆了很久,大家也是“哥俩好”地猜拳行令,革命小酒天天喝,乌孙王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直对汉朝的结盟共同击匈置之不理,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

看到在此干耗着也不是个事,张骞于是采用灵活手腕向其他国家打主意,便派出副使向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及附近各国进行多头联络。

对于这,乌孙王并没有异议和阻止。乌孙国最后甚至乐意派翻译、向导送张骞回国,同时为了解汉朝的大小强弱,探听虚实,还派使者数十人、马数十匹随张骞到汉朝来进行回访,然后才知道汉朝地域之大实力之强。

有了这样的必要铺垫,虽然不能达成军事结盟的最初目的,却也从此发展了两国的友好关系。随张骞至长安的乌孙使者回国之后,乌孙王昆莫听说汉朝十分强盛,于是便有了攀“富亲戚”的意思。

后来,他派使者到长安请求与汉和亲,愿意娶汉公主,结为兄弟之邦。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便把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公主嫁给昆莫,结为秦晋之好,从此历史上留下刘细君那首著名的“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的思乡之歌。“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侍御数百人,赠送其盛”。刘细君死后,汉朝又将楚王刘戊之女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通过“美女外交”,汉与乌孙正式成了兄弟之邦,也使乌孙成为了汉朝牵制匈奴的一个重要军事同盟,实现了张骞最初的梦想,同时促进了两国经济、文化上的诸多交流,善莫大焉。

第4章非一般国际线路-张骞通西域(续六)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凿空西域”第一人张骞归汉后的情形。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张骞光荣地回到长安,鉴于他的西域之行的强大政治、军事和科学考察之功用,回来之后,汉武帝授予其大行令官职,以示表彰,具体工作也就是负责接待各国使者和宾客,算是专业对口。

而跟着他回访汉朝的数十名乌孙使者,也是西域人第一次到中原。汉武帝得到乌孙使者送的数十匹良马,这位十分爱马的铁血皇帝更是喜笑颜开。

第二年,张骞去世。又过一年多,张骞所派遣出使各国的副使大部分也都与该国使者一同回来,这些使者足迹遍及中亚、西亚和南亚各地,据说去得最远的汉使到达了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而各国使者来长安回访,也加强了汉朝和西域诸国的友好关系,从此汉朝的使者更是殷勤往来于西域各国,这种外交活动一年多则十几次,少也有五六次。

为了取信各国,这些汉使都用张骞“博望侯”的名头,可见张骞在西域各国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可以说东方人和西方人都一同记住了他。

关于西域的概念,我们在前文作了必要的交代,为了解得更加深入一点,在这里再引用一下《资治通鉴》的完整资料:“西域凡三十六国,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河有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合流东注盐泽。盐泽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循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循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里海、咸海以北)焉。”

在汉朝通西域以前,西域各国都受匈奴节制,匈奴日逐王曾专门设置僮仆都尉统辖西域各国,奴役其人民。直至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才正式归汉朝统治。

最后,我们来简单评价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功绩。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不仅沟通了亚欧大陆交通要道,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密切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同时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也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打下了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为此,他完全可以称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而且他以“持节不失、平等互利,相互尊重、诚实守信”从事和处理国与国之间外交活动,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确立了外交活动的基本准则,成为了后世的光辉典范,也可堪称“外交之父”。

最重要的是,他在外交和科考过程中,还善于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除了留意军事地形和情报,还发现了汉人因战斗机动性和装备上不如人家的关键性问题。

铁血强汉——小流氓刘邦和他的子孙们的军事大汉》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鼎湖听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强汉——小流氓刘邦和他的子孙们的军事大汉第1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