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2章马蹄声起,马蹄声落-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续二十四)

正所谓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恨不消岂是人,霍去病绝对不能接受部下亲手打伤自己舅舅,这个打仗特别勇猛,曾只身带几名亲兵勇闯浑邪王大营,只一个眼神就震住要哗变的匈奴几千兵士的狠角色,打架也不含糊,于是过了不久趁李敢随汉武帝至甘泉宫狩猎之机,同去的霍去病一时冲动之下,报仇心切的他不射野兽却射死了“好部下”李敢,可谓是冤冤相报是也,悲剧啊。

其时,因为大汉战神霍去病正被皇帝当宝贝供养着,宠得不得了,尽管李敢和皇室关系密切,李敢的子女还是卫系太子的“座上客”,而且射杀帝国猛将也非同小可,传出去的话一定引起骚乱,为了保住战神,汉武帝居然对外坚称“李敢狩猎时被鹿撞死”,以堵住别人的口,可见对霍去病的特别偏爱,就是害惨了李广一家,运气不是一般地差啊。其后汉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也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李广的孙子李陵作为后援,带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匈奴八万骑兵激战八昼夜,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军,却因弹尽粮绝被俘投降,从而引发了大史家司马迁为其说情而被判宫刑的“连锁反应”,始料不及,下回开讲。

好,这些号外式的上层仇杀就说到这,略过。

此后,遭受毁灭性军事打击的匈奴只能再祭出以前也曾用过的和亲计,低声下气地请求与汉人结亲,变敌人为朋友,好争取喘息机会,正所谓打得赢就抢你攻你,打不赢就装孙子,于胡人来说这一招早就驾轻就熟。

对于这一汉初用烂了的政治招数,崇尚武功的汉武帝却是不大感冒,想当年强大匈奴的张牙舞爪和嚣张气焰,或许还有点义愤填膺,只是自己在战争中也花去了大血本,战马几乎用完,财政吃紧,已经无法再组织和支撑起更大的肃清行动。所以汉武帝只好命群臣商议对策,把球推向别人。

对于和亲,大家也是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总之是有人赞成有人反对,有人趁机建议利用完胜匈奴的机会让其朝贡臣服。长史任敞也认为可行,伺匈奴人新败处境困难,让其成为汉朝属国,世代朝拜。殊不知桀骜不驯的匈奴单于基本不想臣服汉朝。甚至于汉武帝派任敞出使匈奴,谈朝贡一事,却被恼羞成怒的匈奴单于扣留,不让他回国。

最搞笑的是,有一个叫狄山的博士官认为与匈奴和亲于国有利,汉武帝立马问这个有点冒酸气的儒生说:“我派你掌管一郡,你能不让匈奴进犯吗?”狄山说:“不能。”汉武帝又说:“那么管一个县呢?”狄山又说:“也不能。”最后汉武帝有点不耐烦地再问:“管一个要塞总算可以了吧?”狄山怕再推托皇帝会问罪,司法伺候,于是充大头说能守住。

谁知汉武帝派狄山去守要塞才一个多月,匈奴人就斩下狄山的人头扬长而去。从此以后,文武百官没有人再提和亲一事。

第3章慷慨悲歌-李陵降匈和苏武牧羊(上)

总之,经过十几年的浴血奋战和几次的大仗硬仗洗礼,此时的匈奴人早已今非昔比,沦落凋零,甚至于使汉人曾闻之色变、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人终于也唱出了悲凉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些无不印证了汉武大帝的绝世武功。马蹄声起,马蹄声落之间,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耀武扬威的军事匈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歌可泣也。

既然说到了一门忠烈的李广家事,何不在此谈谈李广孙子李陵投降匈奴是怎样的情形呢?好歹也是抗击匈奴的后续军事行动,一并说了。

提到李广家族,可谓是中华几千年的赫赫有名的将星家族,据说李广的祖先是曾击败过燕太子丹(“荆轲刺秦王”的主谋)秦朝名将李信,李广家族也世代接受仆射这一官职。到了后来,连唐高祖李渊也自称李广后人(李世民善于打仗也有了合理解释),甚至于诗仙李白都说自己是李广之后,可见飞将军李广的巨大历史影响力。

然而,李广如此之大的名号,更有如此影响深远的历史穿透力,居然还是落下了“李广难封”的历史悲剧,出身高贵的他与出身低微却能“幸封”的卫青相比,简直就是千百年来“怀才不遇”的代表性符号,身后留下了多少和他同样命运的文人骚客的慨叹和咏诵,不绝如缕。

而透过历史的层层迷雾,仿佛又能让我们看到了“李广难封”的深层密码,除了他性格中的高傲自负、偏狭好斗令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判断常常有误。最重要的是,除了箭术精奇、打仗勇猛,他没能表现出太多的雄才大略,有心的历史研究者,还曾给出这样的一组关于李广的战斗数字:“李广虽然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然而进攻战绩乏善可陈,五次大战,三次无功而返,两次全军覆没。”而诗人王维更是以一句“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点出了历史的宿命,作为这场两千年前的“封侯之争”的盖棺定论,在西汉那种严格按照“无功不得侯”祖制的时代,李广的个人悲剧早就可以预见,甚至于是昭然若揭了。

无独有偶,居然李广的同样是猛将的孙子李陵的命运,比自己的大名鼎鼎的爷爷还惨,更加具有悲剧意义。

这个曾以五千汉兵与匈奴八万骑兵激战八昼夜,最后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增援而弹尽粮绝被俘投降的历史悲剧性人物,其一生经历的国仇家恨和坎坷经历,对他的历史评价更具争议性。这个从李陵答苏武书中(他俩曾关系密切交情深厚)就可见一斑,那种刻骨铭心的去国怀乡之情溢于言表,令人潸然泪下,不管他是不是贪生怕死,这一点都是值得欣赏的,正如辛弃疾所言:“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对同样“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的李广两爷孙来说,都是一种宿命的评价。

铁血强汉——小流氓刘邦和他的子孙们的军事大汉》小说在线阅读_第1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鼎湖听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强汉——小流氓刘邦和他的子孙们的军事大汉第1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