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毫无疑问,忠厚大度的翟让同志是李密同志最大的恩人,说翟让是李密的恩兄毫不为过。没有瓦岗军老大翟让的收留,就没有威震天下的李密。在李密被隋朝全国通缉,各路义军都不敢惹祸上身收留他的时候,只有瓦岗军老大翟让收留了李密,使李密得到施展才能与抱负的机会,更难能可贵的是,虚怀若谷的翟让还不顾瓦岗军元老们的极力反对,把瓦岗军老大的宝座主动让给李密。投奔翟让以来,李密和翟让曾经一起走过火红的日子,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兄弟同心,所向披靡,队伍也一天天壮大起来。攻占洛口仓之后,李密和翟让的队伍如日中天,而素有容人之量的翟让也心甘情愿地当起了李密的下属。翟让带头提议李密做魏公,甚至准备拥立小老弟李密做皇帝。只是李密自己没有接受翟让等人的好意。而现在李密同志和翟让同志这对比亲兄弟还有恩情的合作伙伴竟然也走到了内讧的边缘,如果没有十一月九日的那一场大胜,或许内讧还不会来得如此之快。然而正是十一月九日的那一场大胜,却让李密同志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在李密同志看来,洛阳已唾手可得,天下很快可以平定,他不能跟一个与自己不合的人分享胜利的果实,毕竟胜利的桃子只能由自己来摘,不容别人沾手,这个别人就是他的恩兄翟让同志。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密同志与翟让同志的矛盾已经由来已久,只是李密的容忍与翟让的忠厚没有让矛盾爆发出来而已。因为有几件事情的发生让李密的内心对翟让非常不满!第一件事是冯慈明事件。原来杨广同志派扬州副市长冯慈明去洛阳。而隋朝的特使冯慈明同志一到洛阳地盘,就被瓦岗军抓获,送到李密同志面前。李密同志很早就听说过冯慈明同志的名声,便对其好生安抚,表达自己对他的敬重之意,试图劝说他为自己效力。可能是出身和经历的原因吧,作为知识分子的李密对文人、名士、人才有一种特别的推崇和由衷的看重,对祖君彦、柴孝和、魏征等皆是如此。

想到以上人才投奔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的李密同志更是满怀信心,毕竟自己也算是礼贤下士的义军领袖,比暴君杨广更能做到人尽其才,所以才有各方贤能纷纷相投。李密同志摆上宴席热情款待冯副市长,然后对冯慈明说道:“隋朝气数已尽,冯公愿和我共建大业否?”

没想到冯慈明同志不识抬举,直接反驳李密道:“您的家族历来侍奉先朝,从不缺荣华富贵,但你却不能很好地恪守自己的本分,和反贼杨玄感一起造反,兵败侥幸逃脱法网,才有今天。而你现在仍不思悔改,还在想着造反,我实在是不能理解啊。昔日王莽、董卓、王敦、桓玄这些枭雄的势力不可谓不强盛,不过一朝诛灭,罪及宗族,你可要三思啊。冯某对大隋朝廷唯有已死报国,君之言实不敢从命!”

老书呆子冯慈明同志的这一番义正严辞不但拒绝了李密同志的劝降,而且还指责李密身为隋臣却兴兵作乱;说的李密同志很生气,他感到很没面子,却又无从反驳。李密于是命人将这个老书呆子暂时关押起来。爱惜人才的李密不久又下令厚待冯慈明,希望他能够幡然醒悟,归顺瓦岗军。而结果和李密期待的恰恰相反,书呆子冯慈明不但没有悔悟,而且还对别人进行了思想教育,成功的说服了看守所长席务本同志,放他逃走了。  可见书呆子冯慈明这位老先生的游说之术与个人魅力也很是了得,不但李密同志想收服他,就连瓦岗军的看守所长都可以不顾军法的帮他逃跑,真不愧为一位名士。

冯慈明同志为了不辱英明领袖杨广同志的使命,他一逃出来就立即开展工作。冯慈明同志先是写好奏折,让人送到扬州,说明自己的特使身份和来意。然后为了帮助隋朝洛阳守军做好情报工作,还特意给隋朝东都留守官员写信透露瓦岗军的情况,并附上自己的建议。书呆子冯慈明同志信是送出去了,不过他本人还是走不出去。  冯慈明这次刚走到雍丘,又被瓦岗军大将李公逸同志抓获,再次送到李密面前。看着他视死如归的姿态,李密同志知道劝降是不可能的,但又舍不得杀他,于是很重人才的李密同志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将冯慈明释放。

即使李密同志如此豁达大度,但书呆子冯慈明同志还是没能够走出瓦岗军的大营,因为他遭遇到了大老粗翟让同志。不清楚翟让同志是听到了消息,特意等在外面,还是纯属偶遇,反正他对于冯慈明对李密小老弟不知好歹、恩将仇报的作法打抱不平,同时翟让也对李密的心慈手软颇有不满。在军营门口,瓦岗军的大帅翟让同志生气地说:“你是使者,却被我擒获,魏公待你不薄,你完全没有感恩戴德,难道你不识抬举吗?”冯慈明勃然大怒说:“皇上派我来,正是想要除掉你们这些鼠辈,不想我被你等贼人擒获。我难道会顺从你而求活命吗?要杀就杀,不要骂我来侮辱我!”书呆子冯慈明同志的语气严厉、宁死不屈,直呛得大老粗翟让同志一时无语相对。

对大隋帝国忠心耿耿的冯慈明同志已抱定必死之心,他轻蔑地对翟让同志视而不见,还回头指着营中义军说道:“汝等本无恶心,因饥馑逐食至此。官军将至,尔等早为后路。”大老粗翟让同志暴跳如雷,他没有李密那样的涵养与耐心,翟让与左右上前乱刀砍死了书呆子冯慈明。  翟让毕竟不是李密,他是标准意义上的大老粗,书呆子遇到大老粗是讨不到便宜的。  刚正不阿的书呆子冯慈明老先生就这样为国捐躯,冯大人时年六十八,可真是拳拳老臣心啊!闻报后,梁郡军区司令杨汪同志上奏扬州,杨广同志潸然泪下并叹惜良久,追赠冯慈明国务委员。

翟让同志擅自做主杀了冯慈明,被李密的亲信房彦藻都看在眼里,他并没有敢出面制止,而是转身去找李密汇报。听了房彦藻同志添油加醋的描述后,李密同志所有的怒火霎时都涌到了头顶,登时气得满脸通红,一脚踢翻了书案,大喊道:“可恨、太可恨了”。并且用手指着翟让大帐的方向,不断的颤抖, “我放人,他却杀之,真是欺人太甚。”  李密同志如此气愤是有原因的,因为翟让杀死冯慈明触及到了李密的两个重要的底线。 一是翟让同志破坏了李密同志爱才的名声。作为豪门贵族知识分子的李密对于自己的名声素来看重。少年时便“遍散家产,周赡亲故,养客礼贤,无所爱吝”。入主瓦岗后又对各路英雄人才的礼贤下士相待甚厚,甚至是曾经羞辱过自己的义军首领郝效德同志也是大度容纳、既往不咎。这才使得自己名扬四海,天下英豪争相来投。  虽然李密放走了冯慈明,但毕竟冯慈明是死在他的大营,传扬出去,会被天下人误以为李密心胸狭窄、不能容忍人,因为受不了冯慈明的指责而恼羞成怒将他杀死。  虽然翟让这样的大老粗满不在乎,但李密不能不在乎名声。

隋唐后宫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1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吉日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后宫风云第1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