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李渊集团的西进
公元617年7月5日,雄心勃勃的李渊同志亲自率领唐军正式出征。出征前一天他已经任命四儿子李元吉担任太原军区司令、镇北将军,留守晋阳宫,全权负责看家。这位老四李元吉同志长得虎背熊腰,一看就是一位勇猛的武将,既不像大哥李建成同志那样清秀斯文,又不像二哥李世民同志那样英俊潇洒,不过李元吉的武功却在兄弟里最强,但李渊同志让李元吉负责保卫晋阳宫却如同让老虎、狮子保护羊群一样,晋阳宫美女如云,十五、六岁的李元吉同志血气方刚,正是一个男人对美女最渴望的年纪,他哪里禁得住美如天仙、风流妩媚的张艳雪、尹琴瑟两位十七、八岁大美女的勾引,如同干柴烈火如胶似漆,对美女无限渴望如饥似渴的强壮少年李元吉果然比五十多岁的李渊还要能干,让两位大美女欲仙欲死。李渊同志让表弟杨广戴绿帽子,李元吉同志向老爸李渊学习又让老爸戴绿帽子,难怪日后李世民向老爸李渊告状说老四李元吉淫乱后宫。
而李渊同志与大儿子李建成和二儿子李世民及文武官员率领三万唐军倾巢出动西图关中,唐军从太原出发,进军灵石县。唐军将士士气高涨,意欲开拓李唐集团的江山基业。在出兵之前,李渊同志亲自率领三万士兵高喊口号,高呼要誓死忠于大隋帝国,拥护在西京的隋朝代王杨侑同志。革命口号喊得震天响,唐军士兵们纷纷在心里偷笑:我们都要抢人家江山了还说拥护人家的领导,真够厚脸皮的。带头喊口号的李渊同志何尝不觉得可笑,可是没有办法,该喊的革命口号必须要喊,总不能让天下的英雄豪杰骂我李渊忘恩负义抢表弟杨广的天下!
李渊集团的西进果然如有神助,不仅得到东突厥的大力支持,连西突厥贵族阿史那大奈都带兵协助李渊,李渊集团的军队先到了不久前刚刚被李建成、李世民兄弟打下的西河郡,到西河郡时已经是七月八日,这一天是一个开天辟地的日子,对于西河郡人民来说,这一天上天给他们派来了一个“散官老子”。因为李渊同志已经52岁了,实在不像个水灵灵的童子,而且李渊同志一直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所以称为童子不太合适。按一般人的愿望来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需要的是散财童子,何况钱几乎人人能用,而官不是人人能胜任,人人都渴望见到散财童子,李渊同志在西河郡扮演的就是这样讨人喜欢的一个角色,不同的是他不是散财童子,而是散官老子。
李渊同志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为了李唐的万世基业,李渊同志有什么舍不得放不下的呢??这一天,李渊同志亲切接见了一千多人,在他接待的人中,七十岁以上老人的一律被授予散官,也就是说,只要在西河郡,而且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那么你就是五品荣誉官员了。
五品荣誉官衔有什么好呢?也没有什么俸禄,只不过听着体面,以后再见着五品及以下的官员就不用下跪了,还可以理直气壮地从他面前走过,然后还可以坦然地说:“怎么着,老夫我是五品官衔!”五品官衔获得的是心理安慰,而西河郡的青年才俊们获得的是真正的前途。只要是青年才俊,只要面见了李渊,李渊同志当场面试,当场任命官职,办事效率之高,天下少见。 经过李渊同志一天不间断的努力,这一天他任命了一千多人,按满负荷工作十二小时计算,每小时任命八十人,由此可见已经50多岁的李渊同志的工作效率比一般年轻人还高!
万事开头难,李渊同志为了李唐政权迅速地生根发芽而刻苦工作,由于李渊集团起兵初期条件比较艰苦,被任命的青年干部往往没有拿到正规的委任状,而只是拿着李渊手写的墨宝就上任了。当时在西河郡内,并非书法家的李渊同志的墨宝满天飞,在路上遇到的干部经常掏出李渊的墨宝比较一下官职。礼尚往来,官职低的给官职高的敬礼,官职高的给官职低的发指示,此时西河郡上下一片热火朝天的官场景象。李渊同志为了笼络人心,他任命官员如同发奖状,让裴寂等人看得眼红心热,生怕李渊同志手写顺了把他们的官职也任命出去,到时人家拿着墨宝来上任那就闹笑话了。裴寂担心到最后,自己的地位总算稳如泰山了,裴寂同志欣慰之余就开始提醒李渊:大哥,您这官职是不是太泛滥了啊,恨不得种地的都是五品官啊!
当初听说表弟杨广因为吝啬官职而失去军心,李渊同志处处接受杨广同志的教训,反其道而行之,何况这些虚幻的官职都是空头支票也不用发薪水,难道自己也做舍不得空头支票的傻瓜吗?因此李渊听了裴寂的话以后,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他说出了一句让裴寂非常佩服的话:“我们起兵初期一穷二白,不用官职笼络人心,我还能用什么东西来笼络呢?”裴寂同志恍然大悟,也是,李渊同志的大将军府条件艰苦,除了自己从晋阳宫奉献的武器装备以外,其余全部的积蓄都变成了军饷和军粮,不用官职来望梅止渴,李渊还能拿什么笼络人心呢?领会了首长李渊同志的高瞻远瞩之后,此后的裴寂同志坚决支持李渊的滥封官职,因为滥封虽然滥竽充数,但至少能省下粮食和军饷,而且可以笼络人心,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争取人心是至关重要的大事。
虽然李渊集团通过空头支票笼络人心,但此时的山西境内已经战云密布,隋唐两军的大战一触即发。公元617年7月14日,李渊同志率领唐军抵达了贾胡堡(山西省汾西县北),此地南距霍邑(山西省霍州市)五十余里,而在霍邑此时驻扎着一只拦路虎--隋朝西京的禁卫军大将宋老生。宋老生同志正带领两万人马在这里等待着李渊,年轻的隋朝代王杨侑同志又派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同志驻守河东郡,与宋老生同志交相呼应,他们的任务就是将李渊集团堵截住,然后分割包围消灭。
可能老天爷也要考验李渊同志,当时天正下着连绵大雨,李渊的唐军无法前进,只能就地驻扎,然后命人回太原向四郎李元吉求援,要求运送一个月的粮草来救济。全军只能在连绵的大雨中等待机会,想要下一步行动,只能等天晴了。面对强大的隋朝正规军,李渊同志的心里对取胜也没有底。此时李渊同志又开始寻找对付大隋帝国的同盟军,他在天下群雄中算来算去,此时全国义军中实力最强的就是瓦岗军领袖魏公李密同志。
事实上唐公李渊和魏公李密的祖上还是有渊源的,李渊的祖父是李虎,李密的曾祖父是李弼,李虎同志和李弼同志都是西魏帝国著名的八大元帅,两个人既是同事,也是亲密的战友,不过两人并不是同宗,虽然都姓李,但不一定有血缘关系。李渊家族的李姓出自陇西郡狄道(甘肃临洮),而李密家族的李姓出自辽东襄平(辽宁辽阳),可以说此李非彼李也。真是乱世出英雄,现在两个并非同族兄弟的李姓英雄为了造反的革命事业准备走到一起来,不过谁领导谁却是一个大问题。李渊同志觉得自己造反前级别高,是唐国公、山西省长、太原军区司令,而李密不过是蒲山郡公。而李密同志则认为自己瓦岗军的实力在天下群雄中一枝独秀,造反早资格老,而李渊刚刚起兵羽翼未丰。两位叱咤风云的李姓英雄到底应该谁领导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