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公元617年5月,在瓦岗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远在扬州的杨广同志终于命令隋军大将庞玉同志、霍世举同志率领关内隋军大举救援东都。在这关键时刻,如同当年诸葛亮同志与刘备同志的隆中对,足智多谋的瓦岗军参谋长柴孝和同志劝说李密同志:“关中山川险固,秦、汉正是凭借着它建立帝王之业的。现在不如派翟司徒守卫洛口,裴元帅守卫回洛,您亲自挑选精锐向西袭击长安,京师既攻下,基业则巩固,兵势则更强盛。然后再挥师向东平定河、洛地区,传布檄文,天下就平定了。如今隋王室已失去了它的基业,天下豪杰竞相逐鹿,您不早些举事,必定有先于我们动手的人,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柴孝和同志的妙计可以说抓住了夺取天下的关键所在,因为在天下群雄并起的局面下,谁抢先做活了关中这个棋眼,谁就可以取得全局的主动。可惜一贯精明的李密同志却优柔寡断地说:“这的确是上策,我也考虑好久了。但是隋朝的昏君杨广还在,追随他的兵马还很多,我的部下都是潼关以东人士,看到洛阳没有攻下,谁肯跟我向西进军?各位将领都出身草莽盗贼,留在这里就会互相争一雌雄。这样,大业就会失败。”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像过去杨玄感不听李密的话一样,李密也不听柴孝和的金玉良言,一意孤行地攻打洛阳。这是李密继称公不称帝之后的又一重大失误。

李密同志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好像一个贪婪的股民,在东都洛阳这只股票上已经赚了很多,却不知道见好就收逢高出局,去买进西京长安这只潜力股。最终导致前功尽弃被套牢,陷入洛阳战场而不能自拔。其实李密即使自己舍不得放弃洛阳,也应该派一位大将比如文武全才的徐世绩带领一部分瓦岗军进攻隋朝兵力空虚的西京。那样就可以一举打破僵局,奠定瓦岗军在全国的绝对优势地位。柴孝和同志见李密同志不听自己的忠言,只好说:“既然大军不能西进,我请求潜行去窥伺隋军的间隙,以便乘机进攻。”李密应允了。

柴孝和同志于是带领几十名骑兵到了陕县,山中的盗贼归附瓦岗军的有一万余人。当时瓦岗军的兵势很猛,已经常常攻入东都洛阳的西苑与隋军交战。就在瓦岗军有望攻克洛阳的关键时刻,瓦岗军的领袖李密同志不幸被隋军流箭射中,躺在营中养伤。瓦岗军被迫撤退。5月28日,隋朝14岁的越王杨侗同志果断抓住战机,派国务委员段达同志和大将庞玉同志等人乘夜出兵,在回洛仓西北列阵,受伤未愈的李密同志与裴仁基元帅仓促应战,段达等人带领隋军大破瓦岗军,杀伤瓦岗军的大半人马。李密同志只好放弃回洛仓,奔往洛口仓。隋军大将庞玉、霍世举在偃师驻兵,柴孝和带领的瓦岗军听到李密的瓦岗军主力败退,就各自溃散。柴孝和同志一个人回到李密军中,瓦岗军大将杨德方同志、郑德韬同志都战死沙场。李密任命郑颋同志为左司马,郑乾象同志为右司马。李密进攻洛阳的努力再一次受挫。洛阳战场又陷入僵局。

四十五、隋炀帝自毁长城

英明领袖杨广同志三下扬州以后,把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交给两个年幼的皇孙看管,此时的大隋帝国已经几乎半身不遂,因为皇帝的政令已经不能通行全国,大隋帝国全国范围内动乱四起,称王称帝的义军数不胜数。

公元616年12月,杨广同志又想起了长得像阿婆的表哥李渊,他觉得还是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李渊长得慈眉善目最为可靠,于是下诏提拔李渊同志为太原军区司令,王威同志、高君雅同志为副司令,命令李渊讨伐甄翟儿义军,李渊带领隋军与义军激战于雀鼠谷,李渊的隋军只有几千人,被义军重重包围,隋军寡不敌众,李渊觉得已经山穷水尽,好不容易大器晚成的自己还没有建国成功、济世安民,难道就要死于此地,李渊同志不由得仰天长叹。就在这危急时刻,他的二儿子李世民同志率领精兵杀出,将老爸李渊从几万义军的包围中救出,这时候,李渊的大儿子李建成同志、四儿子李元吉同志也带领步兵赶到,真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隋军士气大振、内外夹击,大破甄翟儿义军。

时间进入公元617年,除了威震中原的李密同志的瓦岗军以外,最强大的义军就要数河北的窦建德义军,窦建德已经拥有了数万兵马,势头压过其他的起义军。

窦建德同志的经历显示,其实英雄造反往往都是被逼出来的。窦建德(573年—621年8月2日),贝州漳南(今山东武城漳南镇)人,年轻时胆量和膂力都超过常人,行侠仗义,救危济困。有一次他正在田间耕地,遇到一个同乡丧亲无力安葬,窦建德一声叹息,随即解开自己的耕牛对同乡说:“把这头牛卖了吧,好好给老人家安葬!”自此,同乡们对窦建德有了新的认识。后来窦建德父亲病故,同乡一千多人前去送葬,场面宏大,然而送葬过后,一千多人赠送的安葬费都被窦建德同志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只许他帮别人,不许别人帮他,这就是评书中的所谓大侠吧!

还有一次有几个盗贼在晚上去窦建德家抢劫,窦建德同志站在门边,待盗贼进屋后,武艺高强的窦建德一个人先后打死三个盗贼,其余的盗贼吓的不敢再进。盗贼只好请求将三人的尸首要回,窦建德说:“可投绳系取之”。不知是计的盗贼于是将绳投进屋里,窦建德将绳系在自己身上,然后让盗贼曳出,窦建德随即跃起持刀,再杀几个盗贼,从此窦建德的大侠形象更加闻名。

窦建德同志有一个同乡好友叫孙安祖,也被招募为随行的壮士,然而就在队伍出发的前夕,孙安祖的家里发生了变故,家里遭了水灾,房屋和土地都被洪水冲走,妻子儿女也因此饿死。发生如此大的变故,孙安祖无心出征高丽,心情跌落到低谷。

悲伤的孙安祖同志申请免除兵役,当地漳南县的县长却不同意,还把孙安祖抓起来用鞭子拷打。

妻子儿女死了,申请免除兵役还要被拷打,孙安祖同志终于忍无可忍,杀死县长逃了出来,直接投奔到好友窦建德的家里。

此时的窦建德同志已经看出大隋帝国的乱相,他预感到这个王朝已经危机四伏,因此他不仅没有向官府举报孙安祖,反而把他藏了起来。按照孙安祖的想法,从此只能亡命天涯了,然而窦建德却不主张他当亡命徒,他主张大丈夫要干就干大事,怎么能当亡命徒呢?

当夜窦建德集合了几百逃兵与贫民交给孙安祖,让他带领这些人出去干一番大事,这个大事就是打家劫舍,后来孙安祖同志入高鸡泊为盗,自称将军。

窦建德同志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安排好友孙安祖出去占山为王,而他自己却依然准备跟随隋军出征高丽,毕竟有升官发财的平坦大路谁也不想去走造反的险路,然而窦建德升官发财的路还是被官府掐断了,因为官府怀疑他私通盗贼。

当时,清河鄃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同志纠集几百人起义,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同志率千余人在清河一带起义,往来漳南一带,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唯独不去骚扰窦建德同志所在的村落。

经过隋朝当地郡县官员们的仔细分析,只有一个解释:窦建德与盗贼有联系。

根据这个逻辑分析,隋朝郡县官员们就如同奉了圣旨,因为按照英明领袖杨广同志的最高指示,凡是盗贼的家产一律没收归公,因此一些官员非常渴望本地出盗贼,这样就能没收盗贼的家产当自己的小金库了。

于是趁着窦建德不在家的时候,郡县官员们把窦建德的家给抄了,杀了窦建德的全家男女老少,然后名正言顺地没收了窦建德的全部家产。

隋朝的郡县官员们不知道,事实上他们已经制造了冤案。窦建德勾结孙安祖那是事实,而勾结张金称、高士达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冤假错案了,因为他们当时根本不认识。

全家老少无辜被杀,升官发财的前途也毁了,背上冤假错案的窦建德同志只能逼上梁山了,当下就带着手下的二百人直接投奔了高士达义军。

在高士达的义军里,高士达同志自称东海公,窦建德同志任参谋长。不久孙安祖被更大的一个义军首领张金称杀害,孙安祖的手下就投奔了窦建德,这样窦建德直接指挥的义军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从初期二百人的小队长直接升任军长了。

后来经过战争的不断考验,高士达发现窦建德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然而他不但不嫉妒,反而放心大胆地把军权都交给了窦建德,这就是草莽英雄的可爱之处。

隋唐后宫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11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吉日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后宫风云第11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