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王世充同志经过运筹帷幄,想出来了一个妙计,准确的说是一个毒招!第二天,王世充集合有关人员,到通玄寺的佛像前焚香立誓:投降者不杀。然后信誓旦旦的弄了一个约定!  刘元进的余党听说后,欢欣鼓舞,于是纷纷前来归降。没多久,就达到了3万多人!  正当改邪归正的义军同志们幻想着回家跟家人团圆的时候,王世充残忍的干了一件事:将这3万多人全部坑杀在黄亭涧!

王世充同志经过运筹帷幄,想出来了一个妙计,准确的说是一个毒招!第二天,王世充集合有关人员,到通玄寺的佛像前焚香立誓:投降者不杀。然后信誓旦旦的弄了一个约定!  刘元进的余党听说后,欢欣鼓舞,于是纷纷前来归降。没多久,就达到了3万多人!  正当改邪归正的义军同志们幻想着回家跟家人团圆的时候,王世充残忍的干了一件事:将这3万多人全部坑杀在黄亭涧!  英明领袖杨广同志听说此事后,竟然大加赞赏,认为王世充有将帅之才!对王世充更加信任。

但是,王世充的背信弃义使隋朝失去了民心,江南的老百姓没有被这种屠杀所吓倒,继续擎起反抗大隋帝国的大旗!此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已经如火如荼。

三十八、三征高丽的胜利

公元614年的大隋帝国,就像是一个体力不支的重病之人,隋文帝杨坚打下的丰厚家底子差不多都隋炀帝杨广败光了,脸面也差不多丢光了,老百姓怨声载道、揭竿而起,高官贵族也是矛盾重重、人心思乱。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开几剂温补柔和的中药慢慢调理,一点点化解内部矛盾,可英明领袖杨广同志为了世界霸主的颜面,却打算大下猛药,强令这个重病之人第三次向高丽挥拳出击。

在第三次进攻高丽之前,杨广同志决定先做几件事来凝聚人心,提升士气。

首先是用和亲政策笼络西突厥.为什么要拉拢西突厥呢?在隋炀帝杨广同志和中央办公厅主任裴矩同志分化瓦解的外交政策下,西突厥原本已经臣服于隋朝,但实力仍在,依旧在与隋朝争夺西域各国和丝绸之路的控制权。但隋朝两次远征高丽,一次大败,一次因为杨玄感集团反叛被迫撤退,在国际上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丢了面子事小,让附属国看到大隋帝国的虚弱和不稳事大。

杨广同志担心西突厥处罗可汗会因此轻视隋朝,继而产生反叛之心,在西域一带起兵作乱,就把隋朝宗女信义公主嫁给了他,打算学习汉朝,以和亲的方式来安抚和笼络西突厥。不仅如此,杨广还盛情邀请处罗可汗再次随他出征高丽,又借朝鲜半岛南部的隋朝附属国百济遣使来隋朝之机,相邀百济在隋军出征时夹击高丽。

其次是超度进攻高丽牺牲的烈士亡魂。公元614年,杨广同志在高阳(今河北定县)的行宫里度过了在位第10个年头的元旦。新年一过,他就发布了一道诏书,沉痛悼念在两次远征高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几十万烈士,然后派人前往辽东边境,收拢遗骸,掩埋尸骨,同时广邀高僧和道士,大摆水陆道场,为死去的人超度。

杨广同志也许真的怀念那些战死的亡魂。因为他们毕竟为了英明领袖杨广同志领导的伟大的国际主义事业英勇献身。不仅如此,每一个政治举措的背后,都有着一定的政治目的。第一次出征前,杨广也招集过一次高僧道士,那时的主要目的的炫耀和震慑高丽;这一次,杨广同志想借此激起天下士民悲愤之心,同仇敌忾,去打败高丽。

公元614年2月,杨广同志召集文武百官,向他们征求三征高丽的意见。结果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说话,就连最懂皇帝心思的宇文述、裴矩、虞世基等人也选择了沉默。群臣都明白,现在国家的当务之急不是对外征战,而是要全力平定国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江山都要保不住了,就算平定高丽,挣回了面子,又有何用?

但是,没有一个大臣敢站出来说一句实话——站在他们面前的,已经是一个被虚荣冲昏了头脑的英明领袖杨广,触怒皇帝的下场,群臣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领导们可以看着将士们去送死,但自己绝对不会主动去得罪最高领导而去送死。

公元614年2月,杨广同志召集文武百官,向他们征求三征高丽的意见。结果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说话,就连最懂皇帝心思的宇文述、裴矩、虞世基等人也选择了沉默。群臣都明白,现在国家的当务之急不是对外征战,而是要全力平定国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江山都要保不住了,就算平定高丽,挣回了面子,又有何用?

但是,没有一个大臣敢站出来说一句实话——站在他们面前的,已经是一个被虚荣冲昏了头脑的英明领袖杨广,触怒皇帝的下场,群臣比任何人都要清楚。领导们可以看着将士们去送死,但自己绝对不会主动去得罪最高领导而去送死。

英明领袖杨广同志作出的第三次进攻高丽的伟大决策,既然没有人反对,那就等于隋朝第二代领导集体都支持了。既然大家都支持了,这就是领导班子的集体意见。接下来就是走形式。和前面两次一样,文采很好的杨广同志又亲自写了一篇声讨高丽的檄文,在诏书中把高元说成是一个罪大恶极的暴君,自己是为了救高丽百姓于水火,为牺牲的隋朝烈士们报仇,才不得不兴兵讨伐罪人,目的就是要让暴君高元归服改过,显示大隋帝国的天朝恩德。

公元614年3月,英明领袖杨广同志亲自抵达北京,几十万隋军和几十万民工再次浩浩荡荡的踏上了进攻高丽之旅。与此同时,各地老百姓造反的消息也像雪片一样飞来,但杨广顾不了那么多。在杨广看来,讨伐高丽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杨广一边命令各地官员镇压叛乱,一面继续强行进军,再次向辽东进发。

杨广同志三次远征高丽,每一次的情况都不相同:第一次,百万隋军衣甲鲜明阵容齐整一丝不苟,像是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功败垂成不足为奇;第二次,隋军和天下壮士同仇敌忾,是为雪耻而来,仗也打得异常惨烈悲壮,让高丽人见识了隋军的真正实力,只是由于杨玄感反叛而功亏一篑,最为可惜;第三次,隋朝几乎所有的军队和民工都是强征而来,大军每前进一步,路旁就会留下几具尸体,逃亡之人更是不计其数,很多官员士民甚至不惜故意犯法,用坐牢来逃避远征高丽。

隋朝第三次进攻高丽是一次痛苦的行军,由于国内天下大乱,隋军士气低落、逃亡不断,远征军足足走了三个月方才进抵辽河。实际上,这一场战争,不论是隋朝还是高丽,都是硬着头皮、强撑气力,勉强一战:隋朝自不必多说,全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就算打了胜仗也未必能把国内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农民起义军给平定下去。

高丽此时其实也很虚弱,别看前二次战争高丽一胜一平,表面上对强大的大隋帝国保持不败,实际上高丽付出的代价一点都不比隋朝小。为了维持残酷的战争,高丽几乎是全民皆兵,只要是男人,几乎统统都被赶上了战场。男人是田地里的主要劳动力,没有男人,大部分田地就荒芜了;田地荒芜了,政府就收不上粮食;没有粮食,军粮供给就会发生困难。坚壁清野的策略虽然让隋军无法以战养战,占不到半点便宜,可连续三年的战争,也让高丽百姓流离失所、壮丁损耗殆尽,从辽河流域到首都平壤之间的广大地区成了不毛之地,整个高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之中,再也折腾不起了。

隋唐后宫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吉日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后宫风云第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