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首领王薄起兵后,自称知世郎,而且还作了一首歌《无向辽东浪死歌》,以表达对大隋帝国当权者的愤恨。义军很快就发展到了几万人,纵横齐鲁大地无敌手,多次击败隋朝地方军。不久之后,这位比较厉害的义军首领攻到了济南附近,企图一举拿下山东首府济南城。义军的杰出首领王薄与隋军的杰出名将张须陀即将上演巅峰对决。
张须陀获悉情报后,开始从当地招募士兵加入隋军,以抵御义军。由于张须陀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很快就招募起了一支几万人的队伍!
出人意料的是,就是张须陀这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地方武装,竟然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隋帝国的重要武装!而其中的杰出将领秦叔宝、罗士信等人,也将创造很多传奇。
王薄看到济南城池防守严密、不容易攻破,便带领义军往南撤去。
张须陀而是立即率领隋军展开了追击。双方在泰山脚下狭路相逢!
王薄毕竟不是军人出身,没有打过硬仗,所以对张须陀这支地方武装很是轻视,甚至没有做太多的防备。在他看来,这不过又是一支普通的隋军罢了,如同那些被他击败的隋军一样!
张须陀很快就看穿了义军的缺点,然后挑选一些武艺高强的勇士发起了突然袭击;一番激烈厮杀,隋军大败王薄的几万义军并斩首几千人。而勇猛的义军首领王薄也被隋军打得气喘吁吁,只好北渡黄河向西北方向撤退。
张须陀没有让隋军将士们休整,而是乘胜追击,在临邑一带再次大胜王薄的义军,斩杀5000多人,缴获上万头牲畜。
不甘失败的王薄决定复仇、奋起反击,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这个不可一世的张须陀!
作为最早起兵反隋的义军首领之一,王薄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他很快就联络到了孙宣雅、郝孝德、石秪阇等几处义军势力,然后合兵一处,准备彻底消灭张须陀带领的隋军。
能做领导的人往往都有过人之处,哪怕是黑社会的老大。王薄也非等闲之辈,他非常聪明的想出来了一出妙招。具体做法是:率领大军佯攻章丘,然后坐等张须陀前来救援,摆好阵势、以逸待劳,一举将其歼灭!
王薄与张须陀即将进行第三次巅峰对决。
当时两军的实力比较如下:
王薄集团:十几万义军的联军,人多势众。但军纪不严、战斗力一般;
张须陀集团:2万隋军骑兵,战斗力很强,但长途奔袭、疲倦劳累。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这都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王薄集团占据明显数量上的优势;可最终的结果却有些让人出乎意料。
张须陀知道如果打消耗战对精疲力竭的隋军不利,而对人多势众的义军有利,所以张须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率领2万隋军骑兵发动了闪电战;王薄的联军根本没想到隋军如此迅猛,在隋军的猛烈打击下猝不及防,一瞬间全部崩溃!
就这样,张须陀集团的2万隋军打王薄集团的10万义军,迅速地取得了胜利。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张须陀认为战斗大获全胜的时候,突然,裴长才、石子河带领一支二万人的义军从侧翼杀了出来。这也是一支响应王薄号召前来参加会战的义军,只不过迟到了。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张须陀认为战斗大获全胜的时候,突然,裴长才、石子河带领一支二万人的义军从侧翼杀了出来。这也是一支响应王薄号召前来参加会战的义军,只不过迟到了。
真的是风云突变!
当时张须陀的身边只有5名骑兵,其他隋军已经收兵回城,根本来不及集合。弄不好一代名将张须陀就要莫名其妙地的死在这里了!
严峻的考验,来了!
面对这样危险的局面,张须陀毫无畏惧,率领身边的5名骑兵与二万义军展开了肉搏战,杀退了对方一波又一波的疯狂围攻。但猛虎难敌群狼,张须陀身上多处受伤。
就在这危急时刻,城中的一支规模较大的隋军杀了过来,这才算击退了义军。紧接着,张须陀集合所有隋军发起了反击,裴长才等义军失败逃走。
不久之后,北海(山东潍坊)又遭到郭方预、秦君弘的义军围攻,当地官员派人前来求救。
当时的张须陀刚刚经历两场大战,身上已经伤痕累累,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他以大局为重,对属下说道:“贼兵依仗人多势众,以为我不能救援北海;我们现在急速进军,一定能打败他们!”
张须陀挑选精兵强将,日夜兼程,向北海方向快速挺进。张须陀的隋军之中有一个年仅14岁的小将,他就是著名的罗士信。
张须陀的隋军到达潍河附近时,与义军再次狭路相逢。
双方迅速摆开阵势,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正在这时,小将罗士信突然快马奔到义军阵前,挥舞手中长矛,接连刺死数人。紧接着,这个14岁的小将又干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他砍下一个义军的人头,抛到空中,然后再用长矛接住;最后,高挑着人头从容而回!
义军的兄弟们看的目瞪口呆,完全被罗士信这个小孩吓住了,竟然没有人做出任何反应!
张须陀喜出望外,他迅速命令隋军发起了总攻。斩杀义军几万人,
隋军缴获辎重3000辆。郭方预的义军大败。
罗士信似乎杀上了瘾,他紧追败退的义军士兵,每杀一人就割下鼻子揣在怀中;一路下来,至少不下20人!回营之后,这个小孩将这些血淋淋的鼻子全部拿出来,然后逐一清点数目。
此战之后,张须陀对14岁的小将罗士信刮目相看,直接将其升为副将,就伴随在自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