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宇文述元帅不得已率领隋朝大军渡过鸭绿江,浩浩荡荡向前开去;拼命追击乙支文德率领的高丽军队!乙支文德对隋军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知道隋军已经没有粮食了,隋军士兵被饿得面黄肌瘦,高丽人故意边打边走,每战必败,招引隋军不停地往前追。宇文述元帅一天内打了七次胜仗。史称“七战七捷”。

很快,隋军追到了萨水(今朝鲜清川江)。

站在这条大河的岸边,宇文述元帅犹豫了:究竟是过还是不过呢?此时的他还是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的,还在一直担心着粮食的问题;倘若这个时候能及时回军,则无疑是英明而正确的。更重要的是,隋军已经取得了大胜,回去后也可以向皇帝交代了!

正在这时,旁边的诸将纷纷请求:元帅,速速渡过萨水,消灭高丽军于野外,不要让他们回到平壤城。

宇文述元帅的一念之差,把三十万隋军带上了一条危险的不归路。

渡过萨水后,隋军失望了,因为高丽军队跑的比他们快多了,早就已经跑到平壤城下面了!没办法,宇文述只好命令隋朝大军在距离平壤只有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就在这时,狡猾的乙支文德又来请降了;不过这次不是他本人,而是派来了一个使者。而且还顺便给隋军老将于仲文捎来了一首诗: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他故意讥讽于仲文: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打了七场胜仗,就回去吧,别不知足了!把于仲文气得七窍生烟。

乙支文德又让使者传话说:“如果你们同意撤退,我一定动员我们国王高元到你们那里去面见大隋帝国皇帝。”这实际上也就表示高丽愿意向大隋帝国认输归附。

宇文述元帅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想要取得消灭高丽军于野外的大功,几乎是不可能了;隋军战士们经过多天奔袭,已是非常饥饿、疲惫不堪;平壤城险峻坚固,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攻下来的;再加上隋军已经没有粮食,宇文述于是借梯子下台阶,答应了乙支文德的请求,下令隋军往后撤退,就这样,宇文述元帅掉进了高丽大将乙支文德的圈套而没有察觉。按照高丽人设计的圈套决定撤退了。

作为一名作战经验丰富的元帅,宇文述对撤退极为重视,也非常小心。他用上了隋军最为熟悉、最为常用的战阵:方阵!

隋军的这种方阵在对付突厥骑兵的时候曾经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击退过无数次突厥骑兵的冲击,是一种可以立于不败的阵法。而且高丽军队绝对比不上突厥骑兵的强悍快速,他们要想冲破隋军方阵,无异于是天方夜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宇文述还算是一个比较称职的元帅,至少没有不顾一切地逃跑而自乱阵脚。

隋朝大军就结成这种牢固的方阵,开始了浩大的撤退之旅,场面比进攻的时候还要盛大。乙支文德见隋军中计,到嘴边的肥肉岂能让其飞掉?他立即命令平壤城以及周边的高丽军队前来追击隋军。

宇文述元帅这才知道高丽人言而无信,他上了乙支文德的当,可是已经为时已晚。宇文述带领的隋军已经士气低落、已经饿得头脑发昏、已经明显的体力不支,但却依然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依然可以很顽强地击退高丽人的进攻。但是,隋军的这一切都是依靠一种法宝:方阵!

不久之后,庞大的隋军又来到了萨水河边。

令人焦急的是,狡猾的乙支文德早已经将桥梁全部拆毁;这真是把隋军往死路上逼呀!

迫不得已,隋朝众将士只好涉水过河。在这种情形下,方阵便无法再发挥作用了,士兵们只好散开来,以求能快速渡过这条可怕的河流!

高丽名将乙支文德等的就是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置隋军于死地的机会。于是,这个狡猾的家伙立即命令高丽精锐部队向大隋帝国的后军展开了近乎疯狂的攻击!

三十万隋军的生死已是悬于一线。

隋军的后军大将辛世雄率领精锐士兵与高丽人展开了血战。一时之间,喊杀声惊天动地,无数的士兵将鲜血洒在了萨水的岸边。

杀到最后,隋军后军主将辛世雄英勇战死,高丽军彻底消灭了这支顽强的隋军!

宜将剩勇追穷寇,黑压压的高丽人从四面八方向正在渡河的几十万隋朝大军发起了最后的总攻!

当时的隋军士兵正在河流中挣扎,由于饥饿、疲劳等原因,早已经是慌不择路,哪里还受得了这种暴风骤雨的攻击?!一瞬间,隋军士气完全崩溃、无力抵抗,一个个争相逃命。

隋唐后宫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吉日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隋唐后宫风云第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