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也有了,接着还要搞定军械和辎重,包括武器铠甲、攻城器具等等。杨广敕令黄河以南的老百姓和部分士兵,负责通过陆路将这些东西运往北京地区。道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员多达几十万人,昼夜不停,士兵和民工在途中大量死亡,尸体压着尸体,污秽满路、恶臭扑鼻,大隋帝国的太平盛世景象一去不复返了,杨广的全国总动员,造成天下震动、危机四伏。
天爷似乎也对隋炀帝杨广的瞎折腾看不下去了,山东、河南的广大地区发大水,几十多个城市被淹没。
这些灾难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还有:造船和养马!
造船的任务交给了幽州军区司令元弘嗣。这位司令是一个典型的酷吏,他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简直残酷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他不让民夫们休息,而是严令他们昼夜不停的站在水中服役,结果很多人自腰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率竟然高达十分之三!
养马的任务则交给了山东地区的老百姓。这里的山东,不仅仅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包括整个太行山以东地区。养马,绝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养的好,不会得到政府一分钱赏赐,而一旦养的不好,则会家破人亡。因此,很多老百姓一夜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原因很简单:把家中钱财都用来养马了!
公元611年4月,隋炀帝杨广到达北京后,住在临朔宫,仍然与宫女美眉们整天寻欢作乐,而且天天下达命令征兵征粮,不管士兵及老百姓的死活。
对于广大山东老百姓来说,最要命的不是养马,而是各类繁重的劳役和各级官员的贪污腐败!
因为山东地区距离北京最近,所以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劳役最多、最繁重。其中最厉害、最要命的一项就是运粮!
当时,只能看到离家的人,却看不到回来的人;可见路程之艰险、督促之严厉。很多人由于不能按期完成运输任务,干脆半路就逃亡了!
再加上黄河发生大洪水,淹没了几乎整个黄河下游地区。这下子不得了了,绝大多数田地都被洪水淹没,粮食颗粒无收。一场史上罕见的大饥荒随之而来!
当地官吏不仅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反而大发灾荒财:哄抬物价,强买强卖;而贪污腐化更是无所不在。老百姓的生活简直恶化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老百姓无衣御寒、无食果腹,很多人被活生生的饿死。
与其这样悲惨的死去,倒不如豁出去去做强盗!很多老百姓被逼上梁山。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条不得已的道路,难道要在家里等着被饿死吗?
到了公元611年下半年,由于隋炀帝杨广备战高丽的错误决策,大隋帝国的形势突然急转直下,乱世的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
随着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老百姓做盗贼的越来越多,山东地区逐渐形成了三股比较大的反隋朝武装:王薄、刘霸道和窦建德。当时,他们的兵力都达到了10万人以上,而且攻城略地,闹的天下大乱!
山东地区乱成一锅粥,地方官吏无法镇压,便向朝廷报告了这些情况。隋炀帝杨广知道后,既没有深入调查,也没有考虑这里边的深层次原因,而是下了一个很简单的诏令:命令地方军和基层官员相互配合,捕捉盗贼;随时捕获,就地正法!对于杨广同志来说,这些家伙就是一群反朝廷分子,就是一群吃饱了撑的、为非作歹的暴徒,就是一群应该严厉镇压的罪犯。
说实话,如果此时的隋炀帝杨广能够稍微了解一下民情,稍微开仓赈济一下,就绝对不会出现后来那样严重的局面!可惜,杨广根本没有这个考虑。
很明显,这样子肯定无法解决问题,相反只会激起更剧烈的反抗。没多久,各地聚众造反的越来越多,有些地方甚至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即便如此,雄心勃勃追求世界霸主的隋炀帝杨广,他是个胸怀大志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乐观主义者,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理会这些国内老百姓造反这些所谓的小事了!因为,隋朝大军已经集结完毕。
实事求是地说,这绝对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隋朝准备征高丽的军队共计114万人,后勤人数更是达到了228万人。这可能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支军队!其中,富有作战经验的士兵人数应该在50万左右,其余的都是临时征召起来的,是来充数的。
114万加上228万等于342万,约为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其中肯定以青壮年为主,也就是说,这些人口应该能占到全国青壮年的百分之四十。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呀,几乎全国一半的劳动力都来对付高丽了,谁来种粮食?谁来养家糊口?各种各样的矛盾全都暴露出来了。倘若一旦隋朝战败,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因为比起老爸隋文帝杨坚的平陈战争来,隋炀帝杨广与高丽的战前准备工作还是要差了一大截。
第一,隋文帝的备战工作更富有成效。隋文帝曾经听从高颎的建议,对南陈实行过一个非常有效的方略:破坏陈朝的经济,而且收效甚大。但杨广自始至终都没有对高丽的经济做出过任何破坏,属于实际的战略上的失误。
第二,隋文帝的备战工作更为合理。平陈战争规模巨大,但隋文帝合理的解决了后勤补给问题,没有给全国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破坏和影响。但杨广却搞的怨声载道,甚至引起了天下大乱!
第三,比起隋文帝来,隋炀帝杨广的作战方略不清晰。正如我们前面所述,杨广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真正要打仗的意思,就是想通过浩大的声势来吓倒对手。这势必会造成轻敌思想的恣意生长,而这种思想也势必会传导给各个领兵将领。更要命的是,没有清晰的作战方略,就会导致没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如果不打仗就算了,若是真打起来,那可真就是顾此失彼了。
要么,你就坚决果断、全力以赴用战争手段狠狠地打垮敌人;要么,你就不要带这么庞大的军队出来,派能言善辩的使臣不战而屈人之兵,首鼠两端、犹豫不决,这是作为庞大的军队统帅最忌讳的败笔!而我们的杨广同志骄傲轻敌,没有真正做好与高丽决一死战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