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一些精明的地方官员比如卖友求荣、出卖名将元胄的雁门市长丘和则趁机向皇帝进献当地的美食和特产,以求获得封赏;
公元607年的六月十一,隋炀帝杨广一行才终于到达了榆林。在这里,他们需要休整和重新部署一下,因为前面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了!
这位皇帝部署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大将长孙晟前往启民可汗处传达旨意:朕就快到了,你赶紧备好酒席。
因为隋朝名将长孙晟也成为了草原上的传奇,曾经有一个突厥头领如此描述他:“突厥之内,大畏长孙司令;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这种荣誉,只有名将史万岁能比得上;而能得到外族如此赞誉,古今将领又有几人?!
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同样极为器重这位著名外交官,并让他继续负责处理突厥事宜。
汉王杨谅反叛后,隋炀帝杨广派遣他出兵前往镇压,长孙晟却拒绝了,理由倒也很充分:他的一个儿子在杨谅军中!应该说,这一选择还是很明智的,算是主动撇清与并州军的关系吧,以免遭人猜疑。不过,杨广却对他表示了足够的信任!
最终,长孙晟率军出击。不过,这位同志并没有参与重大战役,主要是肃清了几处比较小的并州军据点。归京后被封为武卫将军。
现在,这位同志也跟着皇帝杨广来北巡了!
很快,长孙晟便来到了启民可汗的牙帐。宣读完诏书后,外交官同志发现了一个非常微小的问题:牙帐内长满杂草。严格意义上说,这不能算是一个问题,因为这在大草原上是很正常的。
于是,长孙晟指着地上的草说了这么一句话:“这草非常香啊。”
启民可汗被搞的莫名其妙,赶紧趴到地上闻了闻说道:“一点都不香呀!”这个启民可汗,真是够老实的,还突厥的领袖呢,也不想想这话的隐含意思;不过,这也不能怪他,长孙同志的话实在是太过隐晦。
看到启民可汗如此不理解,外交官同志只好解释道:“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意思就是说:我们大隋帝国天子要来了,你赶紧亲自打扫一下卫生,以表示表示崇敬之心!
启民可汗好歹也算是突厥的领袖,再怎么着也不能让可汗亲自劳动吧?!难道长孙晟变的骄傲自大了?当然不是!事实上,长孙同志这么做是有其深层次考虑的;这层考虑就是隋炀帝北巡的目的。隋炀帝为什么要北巡?前面说过了,就是为了耀武扬威。如果连这个目的都达不到,那这场耗费甚大的北巡还有什么意义?
而为了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只能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启民可汗听完后,恍然大悟,说道:“罪过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言辞极为谦卑;你很难想象这话竟然是从草原兄弟口中说出来的!想当年突厥人是多么嚣张跋扈;时移世易,没想到今天竟成了这么一幅模样。
说完之后,启民可汗拔出佩刀,亲自蹲下来当起了除草工!
草原上的其他突厥贵族和酋长听说这件事后,也都争相效仿;启民可汗的除草行为一下子演化成了整个草原的行为。据史书记载,几乎全部突厥人都投入了这一除草行动。于是乎,一条御道修成了:长三千里,宽一百步。这条御道专门为隋炀帝杨广而修!
隋炀帝杨广知道这件事情后,对长孙晟大加赞赏;恐怕杨广都没想到,这个外交官会来这么一手。
御道修成后,启民可汗还和娇妻义成公主一起到榆林朝见了隋炀帝杨广与萧皇后,萧皇后与义成公主姑嫂关系非常好,两位大美女如同亲密无间的闺蜜,聊得非常开心。还有吐谷浑、高昌两国的使臣也来向大隋帝国天子进贡。杨广同志看到自己的丰功伟绩让外国人臣服,非常高兴,摆下盛宴招待妹夫启民可汗与妹妹义成公主夫妇及外国使臣。
皇帝杨广部署的第二件事,是关于50万军队如何进入大草原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大问题;50万军队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处理不好,那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先不说什么兵变之类的,要是突然遭到攻击怎么办?大家不要忘了,那可是人家突厥的地盘,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保不准会有一些反隋的激进势力。
其中有一位大臣元寿提出了这么一个解决方案:向汉武帝学习,把军队分为24军,每天派遣一军出发,相隔30里,前后旗帜可以互相望见,锣鼓号令听得清楚,首尾相连,千里不断;这样,阵势也会显得非常大。
一直佩服汉武帝的隋炀帝杨广听完后,微微点头。我个人也觉得这样子没有什么不妥,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中的问题。
当隋炀帝杨广和众大臣商议50万大军如何进入突厥的问题时,名将周法尚恰好就在旁边。于是,这位同志便喊出了那两个字“不可”。
隋炀帝杨广同志有些不太高兴:你没看到朕已经点头同意了吗?还在这里瞎掺和什么?不过,皇帝杨广还是比较有涵养的,便顺口问道:“为何?”
周法尚回答道:“军队绵延千里,不时被山川所阻隔,若突然遇到不测,队伍就会四分五裂。倘若中间遭到攻击,首尾未知,再加上道路险阻漫长,就会导致难以相救。实乃取败之道也。”
杨广听完后,感觉也有点道理,毕竟他也是带过兵的人,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爽,就语气很冲的问道:“你说怎么办?”
周法尚回答道:“结为方阵,四面向外进行防御,六宫及百官家属都在方阵之内。若有变起,受敌一方立即抵抗,并从阵内派出奇兵,冲出阵外奋力攻击;以车为壁垒,再摆设钩子阵;此与守城的道理是相同的。若战而捷,抽骑追奔,或战不利,屯营自守;臣谓牢固万全之策也。”
隋炀帝杨广越听越觉得有道理,竟然拍案而起,并且大声说道:“好!”能得到隋炀帝如此赞誉,大隋朝还真是找不出几个。杨广于是立即拜周法尚为左武卫将军。
从这次对话可以看出,周法尚的确是一位杰出的将领,这条堪称经典的方略,很好的解决了50万大军行进中的问题,几乎可以使隋军立于不败之地。
隋炀帝杨广部署的第三件事,是命令建设部长宇文恺建造一个大帐,这个大帐可以做几千人,并摆下一场盛宴!为什么突然摆盛宴?的确是有客人来,竟然多达3500名!
这些客人其实不是别人,正是原先一直跟大隋帝国打交道的突厥各部族首领。
隋炀帝杨广宴请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笼络人心。杨广对突厥首领们大加赏赐,仅启民可汗一人就获得了隋炀帝2000万段丝帛的丰厚赏赐!
突厥的兄弟们非常感激隋炀帝的慷慨,于是纷纷献上草原的土特产作为回报:牛羊驼马几千万头。
其实隋炀帝杨广的这次盛宴有着更高明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