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二十八章

提出这个方案的,就是李勉,人是个好人,方案是个好方案,所以众人赞同。那就执行吧,于是派出去两位大将,领军突袭许州。才走了几十里地,大军就狼狈蹿了回来。他们没碰见一个反兵,也没碰见反军的一根毛,更没碰见反鬼,只是大将们接到上级命令,李适下诏,狠批这帮人抗旨擅自行动。而策动李适发飙的,不是别人,是一直以来侍奉在皇帝身边,一脸欠揍但看起来忧国忧民的卢杞。

军队是这样的军队,命令是这样的命令,想打胜仗?嘿嘿,去死吧您呐!两军狼狈回撤的时候,他们终于碰见了反军无数,去的时候没有,那是因为人家李克诚不知道他们要去,回来的时候有,是因为有斥候汇报唐军回撤。李克诚死活想不明白官军为啥又回来了,也不管那么多,埋伏兵马,杀他个人仰马翻!一场大乱下来,唐军死了一多半,唐汉臣溃败,逃到大梁,刘德信也逃到了汝州。李希烈元帅见指挥游兵大肆剽掠,一口气杀到了伊阙(河南洛阳龙门)。

李勉只能出动自己的将领李坚,领着四千兵马去守东都,可是李希烈却死死地堵住了军队的过路。李适认为,一败涂地,归根结底是因为各部队互相不统一。于是下旨,以舒王李谟为荆襄等道行营都元帅,改名李谊,友谊的谊。以户部尚书萧复为长史,右庶子孔巢父为左司马,谏议大夫樊泽为右司马,其余将佐,皆选中外之望(有名望的人)。简单介绍一下啥叫“中外之望”:

萧复,萧嵩孙,李隆基外孙,勤于政事,正直廉洁,政绩为朝中第一;

孔巢父,孔子三十七代孙,年轻时和韩准、裴政、李白、张叔明、陶沔隐,六位好友隐居泰安府徂徕山,号称“竹溪六逸”;

樊泽,草民一个,开元年间靠自己的牛劲进入朝廷,曾经把杨炎吓得够呛,遂成好友,喜兵法,善骑善射,力大无穷,三军震伏……

总之吧,为了搞定李希烈,李适算是拼了血本了,以泾原等诸道兵马营救襄城。当然了,要奉旨出征的时候,已经是初冬时候,泾原节度使姚令言领着五千多位士兵,冒着冷雨来到京师听旨。这些都是姚令言辛辛苦苦募集来的,多半还都带着自己家的亲戚参军,走这么老远的路,还冒着雨,路过京师,还是你请人家来的,最起码,你当皇帝的该不该先摆上一席的酒肉,不,一茶几、一小碗也行,犒劳一下,提前发一月工资,家里头的老人都快饿死了啊皇上。可是丝绸之类的犒赏是没有的,酒肉也没有。军队丧气至极,直接被发配去浐水,这才下诏让京兆尹带着饭菜来慰问大家。

这尼玛是当初那个出新政策放飞鸟兽关爱百姓的好皇帝吗?太坑爹了吧!

大家看着这些饭菜,急了,青菜汤、粗米饭(里头有细沙)、野菜汤、更粗的米饭(里头有沙砾)……(诏京兆尹王浐犒师,惟粝食菜啖)!大家伙本来一顿子火气,被这顿饭气得头冒青烟,一脚踹上去,踹翻饭菜:“我们就要战死沙场,连顿饭都吃不饱,别指望我们为你卖命!”“对!听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杀进去抢了!”于是鼓噪前进,以极快的速度返回京师。参军报国者不多,为了一家生活才是参军的主要目的,大家只是想要吃顿好饭,你克扣百姓财产,王公一个个山珍海味穷奢极欲,府库富得流油,却让我们为你们卖命?哼,您当我们弱智是吧?

军队之所以能闹哗变,是因为姚令言此时正在禁中等候召见的消息,听急报说军士回来闹了,大惊,骑马奔到长乐坂,碰见那几千人大呼小叫。军士见到这个姚令言,是的,要么就是皇帝老儿死抠,要么就是这家伙克扣!杀了他!军士乱了起来,纷纷拿箭射姚令言。姚令言抱着马头,鼠窜突入乱兵之中,大呼:“你们错了!东征立功,何愁不富贵?怎么能干这种灭族的事?”

军士不听,簇拥着姚令言继续往西走。到这时刻,李适才下令没人赐他们两匹布帛,权当安慰。……两匹布,打发要饭的呢!又闹起来,开始拉弓射那个传旨的太监(众益怒,射中使)。死了一个太监后,李适又孜孜不倦地派太监,到了通化门外,太监出门,被人群殴致死。浩浩荡荡的军士,外围有无数瞧热闹的民众,闹事的五千人,瞧热闹的数万人,整个长安乱了套了。

百姓不怕死?

怕啥?既然活着比死了还难,死有什么好怕的?临死前还能瞧热闹!况且这帮闹事的扬言说了:“你们别怕,我们不夺商货!我们闹了,就不收税了!间架、陌钱,统统取缔!”“万税!万税!万万税!”于是人越来越多,最后,李适派出了两位重量级人物前去抚慰,普王李谊、翰林学士姜公辅。两人到了丹凤门前,瞧见门外几千兵士一脸怒气,而小民聚观者,泱泱地充满了整条大街。可见,当一位好皇帝,你励精图治积极向上没错,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百姓的苦处,其他做得再好也没用。

李适是有绝招的,他有禁兵。

但就连这最后的防线,也让神策军使白志贞给腐败了。白志贞的主要业绩是,把东征军士死亡名单隐瞒下来,朝廷却还要按照人头发军饷,他从中吃空头。当然,等到后来李适让他招募禁兵,他也就吃到了李适的头上。他知道招募禁兵如果实际上没有这个人,他的罪责会非常严重,所以他广开门路,让长安市井的富二代宠任名额,理论上应该在禁中守卫,实际上却在外城浪荡。(受市井富儿赂而补之,名在军籍受给赐,而身居市廛为贩鬻)

当时司农卿段秀实上言:“禁兵不精,其数全少,卒有患难,将何待之!”李适不听,到了现在,李适吃到了苦头。派禁兵出击讨贼,全城传唤禁兵集合,无一人报道,而那帮哗变军士已经斩关而入。像这种情况,逃吧,沿着曾祖李隆基给设计好的线路。李适带着王贵妃、韦淑妃、太子、诸王、唐安公主,从林苑北门出去,在王贵妃的身上,揣着传承了几千年的传国玉玺和氏璧。能跟着李适同志逃跑算是幸运的,虽然有些狼狈,那些没能跟着跑的诸王、公主有十分之八。

目前能看见的最好的情况就是,自从鱼朝恩等人被杀后,太监就再没有兵权,跟着李适跑的,就多了百十来个太监。普王李谊领着太监组成的应急旅在前护卫,太子李诵外加几个勇猛的小兵殿后。还有好消息,事发之时,司农卿郭曙(郭子仪之子)正领着几十个部下在上林苑中打猎,听说皇帝起跸,立刻突入,尾随护驾。右龙武军使令狐建,正在军中教授射箭,闻讯,率领麾下四百人前来护驾。人数不算少,但比起五千多有备而来,怒火冲天的士卒,这不到加上拖家带口不到的一千人,根本不足以震慑对手。

还有个更可怕的念头,在随从姜公辅的脑海中蹦了出来。现在哗变的军士没有领导者,还算好说,一旦他们劫持人质,奉一位有能力的人为帅,后果不堪设想。而这个被哗变军士推举的人,只有一种可能——朱泚。于是,他叩马上谏:“朱泚现在被废在京师,心里头不痛快,他弟弟朱滔已经叛乱了。臣曾经说过,陛下如果不能推心置腹地信任他,倒不如杀了他痛快,现在乱兵如果奉他为主,以他的能力(朱泚和郭子仪是当时最有名的大将),后果可想而知。不如立刻派人召他,必须让他奉召同行!”众人边走着,李适边扭头听人说话,越走越快:“来不及了!”

南牙(即南衙)上班的文臣,也刚听说有哗变,群臣不知所措。在中书省,我们看见一只硕大的老鼠从高墙翻过,后头还跟着一个。这两个人,一个是卢杞,一个是关播。可就算他俩是宰相,也不知道李适现在跑到哪儿去了。最后,只有白志贞、王翃、御史大夫于颀、中丞刘从一、户部侍郎赵赞、翰林学士陆贽、吴通微等人,一口气跑到了咸阳,总算追上了大部队。

哗变士兵没遭遇任何抵抗,已经咋咋呼呼跑到了大明宫,登上含元殿。有人高呼:“天子已经跑了,咱各自求富贵喽!”万众欢腾,争相杀入府库,抱金子,脑袋不好使的还抱布帛,能拿多少拿多少。既然是“万众欢腾”,那么,随从五千士兵来的,就一定有小民,一窝一窝扎堆冲来,见士兵抢东西,也跟着进来搬,来回跑了好几趟。几万小老百姓争相涌入皇宫,有的挤不进来,便开始闹腾,在街巷实施抢劫。坊间商户和小民无奈抱成一团,里户相互自守。

一开始,哗变士卒还只是不满,现在完全是作孽了。被裹挟的姚令言也意识到,再这么下去,他自己得死,还不如帮这群人一把,让事变成功算了。于是他告诉了乱兵一个谋略:“如今大众无主,不能持久,朱太尉现在赋闲在家,我等不如奉他!”众人许诺,派出百骑去迎朱泚。被李适冷实施软暴力,忍受了许久的朱泚,出现在了含元殿,大设警戒,自称六军统管,不久后,他徙居白华殿(宫内的,普通殿),对外张榜:“泾原将士久处边陲,不闲朝礼,辄入宫阙,致惊乘舆,西出巡幸。太尉已权临六军,应神策等军士及文武百官凡有禄食者,悉诣行在。不能往者,即诣本司。若出三日,检勘彼此无名者,皆斩!(闹事儿的这帮将士在外待得太久,不知道朝廷礼节,致使天子吃惊西逃。朱太尉已经驾驭六军,神策军士、文武百官,凡领着工资的,全都去皇帝行在,不能去的就来拜朱太尉。三日后,太尉将检勘众人,两头都不顾的,斩!)”

如果理解能力还算可以的话,可以知道,朱泚的意思是他坐镇下来,是想着有朝一日迎回车驾的。所以,当他下达榜文后,百官纷纷入朝来见,提到了此事。朱泚的脸跟别人欠他十万块钱不还似的,拉得老长,群臣不敢再说,等退朝后,一部分人便撤离长安,跑到了咸阳。而朱太尉,却在秘密召见回纥使者,回纥使者劝他,灭了李适算了。朱泚很高兴,但他担心,担心不能灭了李适,反倒被李适灭了。为了展现自己的领军风采,朱大人故意让诸军阵列在前,大半夜的从苑门出兵,白天从同化门再进来,来往不绝,人很多的样子,每来回,兵士都拿着砍刀,做战斗状行走,用以证明自己很牛。(泚夜于苑门出兵,旦自通化门入,骆驿不绝,张弓露刃,欲以威众)

一部让你笑得蛋疼的唐朝全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3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豆子和他的朋友们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部让你笑得蛋疼的唐朝全史第3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